-
憨山《庄子内篇注》成书时间辩疑
-
作者:
师瑞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庄子内篇注》 庄学 憨山德清
-
描述:作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对老庄哲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阐发,著有《观老庄影响论》、《道德经解》和《庄子内篇注》等重要著作。在佛教史和老庄注疏史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享有很高的地位。憨山作书一般都会有序跋等短文明确说明其著述过程及成书时间,但《庄子内篇注》却是个例外。许多学者在考察憨山《道德经解》
-
全文:作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对老庄哲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阐发,著有《观老庄影响论》、《道德经解》和《庄子内篇注》等重要著作。在佛教史和老庄注疏史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享有很高的地位。憨山作书一般都会有序跋等短文明确说明其著述过程及成书时间,但《庄子内篇注》却是个例外。许多学者在考察憨山《道德经解》与《庄子内篇注》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相似之处,引发了学术界广泛的讨论,有学者提出《庄子内篇注》当在《道德经解》之前已经完稿,而于1620年"重述"。憨山大师虽然很早就开始以阅读笔记的形式对《庄子》进行疏解的工作,但是《庄子内篇注》在《道德经解》之前完稿的说法并不能成立。《庄子内篇注》的真正完成时间当在1620-1621年间。
-
《明朝宗教》简评
-
作者:
濮文起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由检 汉文译著 南京出版社 云栖袾宏 藕益智旭 认主学 荣教授 憨山德清 政教关系 朱厚熜
-
描述:在中国宗教发展史上,明朝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中国宗教学界对于明朝宗教的系统研究,一直不尽如人意,像样的学术成果,也暂付阙如。值得欣慰的是,2013年10月,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的何孝荣教授等著《明朝宗教》,填补了这项学术空白。该著5章24节,加上前言、后记,共计37万多字。拜读
-
全文:在中国宗教发展史上,明朝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中国宗教学界对于明朝宗教的系统研究,一直不尽如人意,像样的学术成果,也暂付阙如。值得欣慰的是,2013年10月,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的何孝荣教授等著《明朝宗教》,填补了这项学术空白。该著5章24节,加上前言、后记,共计37万多字。拜读之后,笔者认为,有三大亮点。
-
蕅益智旭对天台“三谛圆融”和“一心三观”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作者:
贺志韧 来源:中国佛学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唯识三性 一心三观 三谛圆融
-
描述:蕅益智旭大师是我国明朝晚期一代佛学大师,他与云栖祩宏、憨山德清、紫柏真可并称为“明末四大高僧”,在佛教界享有非同一般的声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尤其是对于推动儒、释、道三教合流及禅、净归一,禅、教、律同源等中国各大思想流派的和谐统一以及中国佛教内部各家思想的集成、融汇产生了重要
-
全文:蕅益智旭大师是我国明朝晚期一代佛学大师,他与云栖祩宏、憨山德清、紫柏真可并称为“明末四大高僧”,在佛教界享有非同一般的声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尤其是对于推动儒、释、道三教合流及禅、净归一,禅、教、律同源等中国各大思想流派的和谐统一以及中国佛教内部各家思想的集成、融汇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博学多识,广泛学习、吸收了天台宗、律宗、禅宗的思想,并进行改造,引入净土思想。本文将讨论蕅益对天台思想“三谛圆融”和“一心三观”这两个核心命题的继承和发展。
-
《老子道德经解》与当代宗教对话
-
作者:
景满华 来源:民族论坛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以佛释道 憨山德清 宗教对话
-
描述:中国晚明的儒、释、道三教会通及后期形成的"三教合流"趋势,是宗教对话史上的一个可观的现象。本文以憨山大师的《老子道德经解》为例,详尽分析了晚明的佛道融通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的宗教对话进行了反思。
-
全文:中国晚明的儒、释、道三教会通及后期形成的"三教合流"趋势,是宗教对话史上的一个可观的现象。本文以憨山大师的《老子道德经解》为例,详尽分析了晚明的佛道融通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的宗教对话进行了反思。
-
悟得第一义 字字皆心语:皮朝纲先生的禅宗美学研究
-
作者:
董运庭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宗禅 中国佛教 禅学思想 太虚大师 憨山德清 马祖道一 第一义 佛教禅宗 禅宗美学 人间佛教
-
描述:一佛教禅宗形成于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之一。而禅宗美学,则是肇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学术概念,也是发轫于那个年代的一门新学科。禅学作为禅宗教义,本是佛教学说的组成部分,与美学分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不同门类,它们之间的隔阂与冲突是不言而喻的;但二者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地质结构中又有着及其深厚的内
-
全文:一佛教禅宗形成于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之一。而禅宗美学,则是肇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学术概念,也是发轫于那个年代的一门新学科。禅学作为禅宗教义,本是佛教学说的组成部分,与美学分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不同门类,它们之间的隔阂与冲突是不言而喻的;但二者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地质结构中又有着及其深厚的内在关联,彼此互动,逐渐凝聚而成为丰沛的文化矿藏和珍贵的美学资源。1928年,倡导"人间佛教"的太虚大师在巴黎作过一场题为《佛法
-
《学术研究》2014年1—12期总目录
-
作者:暂无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空间现象 意识形态批判 《学术研究》 乡村治理 奥地利学派 憨山德清 亚细亚生产方式 新唯物主义 文学史研究 台湾电影
-
描述:《学术研究》2014年1—12期总目录
-
杨起元与晚明三教融合思潮
-
作者:
谢群洋 来源:儒道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杨起元 沟口雄三 罗汝芳 李卓吾 复所 杨复 阳明学 憨山德清 周汝登 三教融合
-
描述:引言杨起元(1547~1599),字贞复,号复所,学者尊为复所先生,广东归善(今惠州市惠城区)人,是罗汝芳的首座弟子,泰州一系阳明后学的中坚,岭南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晚明思想界重要的思想家,诚如日本学者沟口雄三所指出的:"杨复所和周汝登在明末思想界,是继李卓吾而值得注意的人物。"①杨起元是晚明会通三
-
全文:引言杨起元(1547~1599),字贞复,号复所,学者尊为复所先生,广东归善(今惠州市惠城区)人,是罗汝芳的首座弟子,泰州一系阳明后学的中坚,岭南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晚明思想界重要的思想家,诚如日本学者沟口雄三所指出的:"杨复所和周汝登在明末思想界,是继李卓吾而值得注意的人物。"①杨起元是晚明会通三教的重要代表人物,
-
憨山大师由五台山至崂山的奇缘和悟道境界
-
作者:
景扶明 景安颂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崂山那罗延窟 大光明藏 修证 憨山德清
-
描述:明代高僧憨山德清,因一奇特因缘来到崂山,其苦行和弘法事迹都为后人所乐道,特别是他对实证悟道心身感受的描述,弥足珍贵。悟道者在寂照身心光明流布全宇宙的同时,其亲证心脏部位之心性光明显发,即所谓脉解心开,是一个佛教成就者必须具备的基础。
-
全文:明代高僧憨山德清,因一奇特因缘来到崂山,其苦行和弘法事迹都为后人所乐道,特别是他对实证悟道心身感受的描述,弥足珍贵。悟道者在寂照身心光明流布全宇宙的同时,其亲证心脏部位之心性光明显发,即所谓脉解心开,是一个佛教成就者必须具备的基础。
-
烛照精微:对研究者与对象之间关系的思考
-
作者:
耿晶 来源:中国美术馆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孟浩 人文科学研究 见其 与诸子登岘山 艺术史研究 情感深度 鲁迅研究 纷红骇绿 憨山德清 历史叙述
-
描述:近年来,某些史学研究在材料、视角、旨趣甚至方法上逐渐转向"难以述诸明晰判断"的"思想与经验之间",或者说,关注人物"如何将生命刻写在历史上"——这样一种注重感同身受的"体验"式阅读与运思,创生了研究中的细腻、关切。由于借助了个人经验的深入展开,使得历史叙述获得了额外的饱满和丰盈。我由此想到,我们如何
-
全文:近年来,某些史学研究在材料、视角、旨趣甚至方法上逐渐转向"难以述诸明晰判断"的"思想与经验之间",或者说,关注人物"如何将生命刻写在历史上"——这样一种注重感同身受的"体验"式阅读与运思,创生了研究中的细腻、关切。由于借助了个人经验的深入展开,使得历史叙述获得了额外的饱满和丰盈。我由此想到,我们如何看待艺术史研究中作为对象的"人"?所谓"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对研究者来说,与既往形成对话关系,远
-
“高士莲花还结社”中的创作与传播
-
作者:
何湘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徐酡仙 诗僧 社友 白莲社 雁门 净土宗 八指头陀 雷次宗 慧远 东林寺
-
描述:“高士莲花还结社”,文人僧人相结交,约始自东晋,如相传净土宗始祖东晋释慧远在庐山东林寺与文人刘遗民、雷次宗等结白莲社,“既而谨律息心之士,绝尘清信之实,并不期而集,彭城刘逸民、豫章雷次宗、雁门周继之、新蔡华颖之、南阳宗炳、张季硕、张莱民,并弃世遗荣,依远游止。”僧俗结交雅集作为一种习尚和历史积淀,在
-
全文:“高士莲花还结社”,文人僧人相结交,约始自东晋,如相传净土宗始祖东晋释慧远在庐山东林寺与文人刘遗民、雷次宗等结白莲社,“既而谨律息心之士,绝尘清信之实,并不期而集,彭城刘逸民、豫章雷次宗、雁门周继之、新蔡华颖之、南阳宗炳、张季硕、张莱民,并弃世遗荣,依远游止。”僧俗结交雅集作为一种习尚和历史积淀,在后代屡见不鲜,如唐皎然在妙喜寺主盟诗会,参加联吟者,多为当地政要及著名文人;北宋诗僧惠洪与苏轼、黄庭坚等人交往;清钱谦益是诗僧憨山德清的入室弟子;清代山东泰安范氏家族范惟纯以文学知名,与诗僧元玉等结社,诗酒唱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