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晚明“四大高僧”关系论比较
作者: 陈坚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言”  关系论  “相”  “性”  藕益智旭  禅宗思想  憨山德清  文字语言  高僧  紫柏真可 
描述:本文扼要地比较了晚明“四大高僧”在关系问题上的看法,云栖宏主张相资;紫柏真可主张同一;憨山德清主张之间是“性相”关系;藕益智旭的关系则是宏和德清关系之综合。“四大高僧”虽然都主张合一,但由于立论角度不同,论述各有千秋
全文:本文扼要地比较了晚明“四大高僧”在关系问题上的看法,云栖宏主张相资;紫柏真可主张同一;憨山德清主张之间是“性相”关系;藕益智旭的关系则是宏和德清关系之综合。“四大高僧”虽然都主张合一,但由于立论角度不同,论述各有千秋
憨山德清对禅宗美学的贡献及其学术意义
作者: 皮朝纲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为学三要    学术意义  憨山德清  禅宗美学 
描述:德清的“为学三要”之说 ,成为 1 7世纪以来三一体的名言 ,为后世僧人所尊奉的准则。他对禅宗哲学与美学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对本体范畴“”(心 )的深入探讨与明确论述。而他毕生实践 ,则是以三一体的心性说为指南 ,以禅家心法遍注儒、道、释三家经典 ,对禅宗的重要理论问题作了系统阐释 ,在中国禅宗思
全文:德清的“为学三要”之说 ,成为 1 7世纪以来三一体的名言 ,为后世僧人所尊奉的准则。他对禅宗哲学与美学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对本体范畴“”(心 )的深入探讨与明确论述。而他毕生实践 ,则是以三一体
“参究念佛”与“净双修”之辨
作者: 龚晓康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持名  禅净双修  明心见性  参究 
描述:参究念佛是否为净双修法门,古来佛教大德多有争论。憨山德清主张参究念佛即是净双修,其说重在摄净归。益智旭则认为参究念佛只是禅宗法门,非是净双修,其说重在摄归净。
全文:参究念佛是否为净双修法门,古来佛教大德多有争论。憨山德清主张参究念佛即是净双修,其说重在摄净归。益智旭则认为参究念佛只是禅宗法门,非是净双修,其说重在摄归净。
中国古代净合流的三种模式
作者: 许颖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净土宗  禅宗  禅净合流 
描述:中国佛教的净双修传统,在明末清初之际经由三大高僧的倡导,奠定了三种有代表性的修行模式:憨山德清主张以摄净,强调一切净土皆为心造,并从观的角度,以念佛观想为通达净土的正因,以参究念佛融摄净;云栖
全文:中国佛教的净双修传统,在明末清初之际经由三大高僧的倡导,奠定了三种有代表性的修行模式:憨山德清主张以摄净,强调一切净土皆为心造,并从观的角度,以念佛观想为通达净土的正因,以参究念佛融摄净;云栖
清代四川禅林的几位书法名家等
作者: 李豫川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名家  清代    书法  四川 
描述:有清一代,四川禅林名僧破山海明、丈雪通醉、熹公竹、雪堂含澈等,握灵蛇之珠,抱荆山之玉,为四川书坛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一、破山海明启功先生(1912—2005)在《论书绝句》中评道:“憨山清后破山
全文:有清一代,四川禅林名僧破山海明、丈雪通醉、熹公竹、雪堂含澈等,握灵蛇之珠,抱荆山之玉,为四川书坛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一、破山海明启功先生(1912—2005)在《论书绝句》中评道:“憨山清后破山
明代佛教诸宗归净思潮
作者: 何松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禅净双修  禅教律一源  禅净同归 
描述:净土信仰自东汉传入中国后,至明代已成各宗共行之道,形成了一股台净融通、净双修、律净合一的思潮。本文主要以明代禅宗杨歧门下的憨山德清之净双修论、莲宗祖师云栖舃宏之净同归论以及以天台学说判释整个佛法的*,益智旭之三学一源、归极净土论为例证,对这一思潮,作一简要的探讨。
全文:净土信仰自东汉传入中国后,至明代已成各宗共行之道,形成了一股台净融通、净双修、律净合一的思潮。本文主要以明代禅宗杨歧门下的憨山德清之净双修论、莲宗祖师云栖舃宏之净同归论以及以天台学说判释整个佛法的*,益智旭之三学一源、归极净土论为例证,对这一思潮,作一简要的探讨。
虚云和尚与南华禅寺
作者: 明栋  来源:广东史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域  始祖  德清  和尚  中国佛教  虚云  慧能  南宗  高僧  禅宗 
描述:坐落在广东省曲江县马坝7公里外的南华禅寺,南朝梁天监元年(502)由西域高僧智药三藏尊者肇建,至今已有1500周年历史。期间有中国佛教禅宗南宗始祖之尊的慧能和尚在此弘法达数十年之久,此后南华禅寺有“中国禅宗洙泗”之誉,香火兴盛。宋以后,南华禅寺逐渐衰弱。到明代,憨山德清和尚主持法席,南华禅寺一度中兴
全文:坐落在广东省曲江县马坝7公里外的南华禅寺,南朝梁天监元年(502)由西域高僧智药三藏尊者肇建,至今已有1500周年历史。期间有中国佛教禅宗南宗始祖之尊的慧能和尚在此弘法达数十年之久,此后南华禅寺有“中国禅宗洙泗”之誉,香火兴盛。宋以后,南华禅寺逐渐衰弱。到明代,憨山德清和尚主持法席,南华禅寺一度中兴。
憨山德清的净土思想
作者: 夏清瑕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参究念佛  净想  唯心净土  染想 
描述:憨山的佛教修持始于参禅 ,终于念佛。憨山以“唯心净土”指代净土法门 ,又不废西方净土作为修证指向的存在 ,但强调一切净土皆为心造 ,而不具实相 ,并立足者立场 ,以念佛观想为通达净土的正因 ,以参究念佛融摄净 ,在明末佛教净土信仰中独具特色
全文:憨山的佛教修持始于参禅 ,终于念佛。憨山以“唯心净土”指代净土法门 ,又不废西方净土作为修证指向的存在 ,但强调一切净土皆为心造 ,而不具实相 ,并立足者立场 ,以念佛观想为通达净土的正因 ,以参究念佛融摄净 ,在明末佛教净土信仰中独具特色
悟得第一义 字字皆心语:皮朝纲先生的禅宗美学研究
作者: 董运庭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宗禅  中国佛教  禅学思想  太虚大师  憨山德清  马祖道一  第一义  佛教禅宗  禅宗美学  人间佛教 
描述:一佛教禅宗形成于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之一。而禅宗美学,则是肇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学术概念,也是发轫于那个年代的一门新学科。禅学作为禅宗教义,本是佛教学说的组成部分,与美学分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不同门类,它们之间的隔阂与冲突是不言而喻的;但二者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地质结构中又有着及其深厚的内
全文:一佛教禅宗形成于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之一。而禅宗美学,则是肇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学术概念,也是发轫于那个年代的一门新学科。禅学作为禅宗教义,本是佛教学说的组成部分,与美学分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不同门类,它们之间的隔阂与冲突是不言而喻的;但二者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地质结构中又有着及其深厚的内在关联,彼此互动,逐渐凝聚而成为丰沛的文化矿藏和珍贵的美学资源。1928年,倡导"人间佛教"的太虚大师在巴黎作过一场题为《佛法
蕅益智旭对天台“三谛圆融”和“一心三观”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 贺志韧  来源:中国佛学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唯识三性  一心三观  三谛圆融 
描述:、净归一,、律同源等中国各大思想流派的和谐统一以及中国佛教内部各家思想的集成、融汇产生了重要
全文:、净归一,、律同源等中国各大思想流派的和谐统一以及中国佛教内部各家思想的集成、融汇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博学多识,广泛学习、吸收了天台宗、律宗、禅宗的思想,并进行改造,引入净土思想。本文将讨论蕅益对天台思想“三谛圆融”和“一心三观”这两个核心命题的继承和发展。
上页 1 2 ... 4 5 6 下页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