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晚明“四大高僧”关系论比较
作者: 陈坚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言”  关系论  “相”  “性”  藕益智旭  禅宗思想  憨山德清  文字语言  高僧  紫柏真可 
描述:本文扼要地比较了晚明“四大高僧”在关系问题上的看法,云栖宏主张相资;紫柏真可主张同一;憨山德清主张之间是“性相”关系;藕益智旭的关系则是宏和德清关系之综合。“四大高僧”虽然都主张合一,但由于立论角度不同,论述各有千秋
全文:本文扼要地比较了晚明“四大高僧”在关系问题上的看法,云栖宏主张相资;紫柏真可主张同一;憨山德清主张之间是“性相”关系;藕益智旭的关系则是宏和德清关系之综合。“四大高僧”虽然都主张合一,但由于立论角度不同,论述各有千秋
憨山德清对禅宗美学的贡献及其学术意义
作者: 皮朝纲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为学三要    学术意义  憨山德清  禅宗美学 
描述:德清的“为学三要”之说 ,成为 1 7世纪以来三一体的名言 ,为后世僧人所尊奉的准则。他对禅宗哲学与美学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对本体范畴“”(心 )的深入探讨与明确论述。而他毕生实践 ,则是以三一体的心性说为指南 ,以禅家心法遍注儒、道、释三家经典 ,对禅宗的重要理论问题作了系统阐释 ,在中国禅宗思
全文:德清的“为学三要”之说 ,成为 1 7世纪以来三一体的名言 ,为后世僧人所尊奉的准则。他对禅宗哲学与美学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对本体范畴“”(心 )的深入探讨与明确论述。而他毕生实践 ,则是以三一体
[0图]的故事
作者: 张志军  来源:北京:九州出版社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地点  中国  故事  禅宗 
描述:本书是禅宗通俗读物,佛教禅宗故事读本,收录99则故事,阐释其蕴涵的禅宗智慧、人生真理。
全文:本书是禅宗通俗读物,佛教禅宗故事读本,收录99则故事,阐释其蕴涵的禅宗智慧、人生真理。
[0图]中国禅学思想史
作者:   忽滑谷快天 朱谦之译  来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地点  思想史  中国  禅宗 
描述:本书论述印度禅学的形成和禅学内容,作为佛教组成部分之一的禅学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从南北朝至清初的禅宗逐渐形成、盛行、衰落的演变历史。
全文:本书论述印度禅学的形成和禅学内容,作为佛教组成部分之一的禅学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从南北朝至清初的禅宗逐渐形成、盛行、衰落的演变历史。
[0图]持盈守成 明清时期佛教
作者: 熊江宁  来源: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佛教史  明清时代  中国 
描述:本书叙述元、明、清三代喇嘛、禅宗、天台宗、律宗等的发展状况以及佛教著作的撰述。介绍这一时期的佛教人物、明四高僧、明代居士(宋濂、李贽)、五世达赖喇叭、清代居士(八大山人)等。详细叙述了元、明、清三代喇嘛、禅宗、天台宗、律宗等的发展状况以及佛教著作的撰述。
全文:本书叙述元、明、清三代喇嘛、禅宗、天台宗、律宗等的发展状况以及佛教著作的撰述。介绍这一时期的佛教人物、明四高僧、明代居士(宋濂、李贽)、五世达赖喇叭、清代居士(八大山人)等。详细叙述了元、明、清三代喇嘛、禅宗、天台宗、律宗等的发展状况以及佛教著作的撰述。
“参究念佛”与“净双修”之辨
作者: 龚晓康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持名  禅净双修  明心见性  参究 
描述:参究念佛是否为净双修法门,古来佛教大德多有争论。憨山德清主张参究念佛即是净双修,其说重在摄净归。益智旭则认为参究念佛只是禅宗法门,非是净双修,其说重在摄归净。
全文:参究念佛是否为净双修法门,古来佛教大德多有争论。憨山德清主张参究念佛即是净双修,其说重在摄净归。益智旭则认为参究念佛只是禅宗法门,非是净双修,其说重在摄归净。
[0图]近现代净合流研究
作者: 许颖  来源:成都:巴蜀书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书是对近现代中国佛教净合流的综合性研究。本书认为,从宗派的角度来看,天台、华严、律宗、密宗与净之间的相互交涉在近现代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并将其概括为四个主要方面。
全文:本书是对近现代中国佛教净合流的综合性研究。本书认为,从宗派的角度来看,天台、华严、律宗、密宗与净之间的相互交涉在近现代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并将其概括为四个主要方面。
中国古代净合流的三种模式
作者: 许颖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净土宗  禅宗  禅净合流 
描述:中国佛教的净双修传统,在明末清初之际经由三大高僧的倡导,奠定了三种有代表性的修行模式:憨山德清主张以摄净,强调一切净土皆为心造,并从观的角度,以念佛观想为通达净土的正因,以参究念佛融摄净;云栖
全文:中国佛教的净双修传统,在明末清初之际经由三大高僧的倡导,奠定了三种有代表性的修行模式:憨山德清主张以摄净,强调一切净土皆为心造,并从观的角度,以念佛观想为通达净土的正因,以参究念佛融摄净;云栖
清代四川禅林的几位书法名家等
作者: 李豫川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名家  清代    书法  四川 
描述:有清一代,四川禅林名僧破山海明、丈雪通醉、熹公竹、雪堂含澈等,握灵蛇之珠,抱荆山之玉,为四川书坛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一、破山海明启功先生(1912—2005)在《论书绝句》中评道:“憨山清后破山
全文:有清一代,四川禅林名僧破山海明、丈雪通醉、熹公竹、雪堂含澈等,握灵蛇之珠,抱荆山之玉,为四川书坛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一、破山海明启功先生(1912—2005)在《论书绝句》中评道:“憨山清后破山
[0图]禅宗美学思想的嬗变轨迹
作者: 皮朝纲  来源: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美学思想  学科  禅宗  研究 
描述:本书收入了十四篇论文,内容包括《南能北秀美学思想异同论》、《实参实悟与元代禅宗美学思潮》、《太虚大师与佛教美学》等。
全文:本书收入了十四篇论文,内容包括《南能北秀美学思想异同论》、《实参实悟与元代禅宗美学思潮》、《太虚大师与佛教美学》等。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