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图]晚明佛教丛林改革与佛学诤辨之研究 以憨山德清的改革生涯为中心
-
作者:
江灿腾 来源:新文丰出版公司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佛教史 地点 年代 明代 中国 研究
-
描述:晚明佛教丛林改革与佛学诤辨之研究 以憨山德清的改革生涯为中心
-
[0图]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
-
作者:
皮朝纲 来源: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文集 中国 当代
-
描述: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
-
[0图]古代英杰
-
作者:
余乃蕴 欧阳发 来源: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地方史志 历史人物 研究 安徽
-
描述:古代英杰
-
[0图]禅宗师承记
-
作者:
水月斋主人撰述 来源:新店市 台北县 圆明出版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流派 学科 禅宗 研究
-
描述:禅宗师承记
-
[0图]庄子讲解
-
作者:
张贻惠 来源:综合学术社 年份:194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道家 庄子 研究
-
描述:对《庄子》一书中的《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7篇分段讲解。每段皆有诠释、讲解和要义3部分。书末附《内篇旨要》、《庄周传略》。
-
全文:对《庄子》一书中的《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7篇分段讲解。每段皆有诠释、讲解和要义3部分。书末附《内篇旨要》、《庄周传略》。
-
[0图]中国本草要籍考
-
作者:
尚志钧撰 来源: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本草 文献 研究
-
描述:本书分上、中、下三篇及附篇。上篇综述清及清以前历代本草概况和特点。中篇以朝代为序,收录清以前及清代本草重要典籍之考证。下篇列举清以前及清代本草著作,对每一书名,注明作者、著作要点、成书年代等,并加以评价。附篇为《历代本草书名索引》,介绍历代本草学家及其学
-
全文:本书分上、中、下三篇及附篇。上篇综述清及清以前历代本草概况和特点。中篇以朝代为序,收录清以前及清代本草重要典籍之考证。下篇列举清以前及清代本草著作,对每一书名,注明作者、著作要点、成书年代等,并加以评价。附篇为《历代本草书名索引》,介绍历代本草学家及其学
-
[0图]药性趋向分类论
-
作者:
尚志钧撰 来源: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地点 年代 中国 中药性味 现代 研究
-
描述:本书是尚志钧先生积研究本草50余年的经验,提出的一种新的药物分类方式,即按药性作用的趋向分类。根据药物作用趋势,分行、守两大类。
-
全文:本书是尚志钧先生积研究本草50余年的经验,提出的一种新的药物分类方式,即按药性作用的趋向分类。根据药物作用趋势,分行、守两大类。
-
[0图]中国史学史 2
-
作者:
谢保成 来源:北京:商务印书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史学史 中国
-
描述:本书的撰写,在指导思想、阶段划分方面基本遵循《中国史学发展史》一书的编写原则,尽量保留书中提供的基本素材,同时结合新世纪史学发展、学科建设情况,尽可能吸收近20年间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从史学起源写至20世纪40年代末,本书从“史”的产生写至“新史学”兴起,即下限至清末。本书注重史学理论和史学思想的同
-
全文:本书的撰写,在指导思想、阶段划分方面基本遵循《中国史学发展史》一书的编写原则,尽量保留书中提供的基本素材,同时结合新世纪史学发展、学科建设情况,尽可能吸收近20年间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从史学起源写至
-
[0图]白桦研究
-
作者:
陶广学 来源: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白桦 文学研究
-
描述:《白桦研究》主要内容有四:1.收集、整理了作家具有代表性的自述、访谈、印象记等;2.筛选了关于作家作品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由于白桦是创作的多面手,编选尽量涵盖其话剧、电影文学、诗歌、小说等多种
-
全文:《白桦研究》主要内容有四:1.收集、整理了作家具有代表性的自述、访谈、印象记等;2.筛选了关于作家作品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由于白桦是创作的多面手,编选尽量涵盖其话剧、电影文学、诗歌、小说等多种
-
[0图]憨山德清与晚明士林
-
作者:
王红蕾 来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1546 1623 人物研究 明代 中国 憨山德清 知识分子 研究
-
描述:本书以晚明社会、政治、文化为大背景,力图展示晚明佛教四大师之一的憨山德清在当时佛教和社会文化各界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探究憨山德清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揭示晚明儒佛互补、僧俗互动的文化意义。
-
全文:本书以晚明社会、政治、文化为大背景,力图展示晚明佛教四大师之一的憨山德清在当时佛教和社会文化各界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探究憨山德清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揭示晚明儒佛互补、僧俗互动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