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级非遗——门歌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全椒门歌在沿滁河一带因串乡沿门乞讨得名,故为“水乡门歌”,它的形成年代无史可考,传说清代已有艺人运用它作讨饭工具,他们由一人身背小鼓,左手拎锣,右手持锣锤,边击锣,鼓,边唱民间小调“见风采柳”即兴编唱。也有两人唱门歌的,一人敲锣,一人打鼓一唱一和。门歌的曲调单纯,与“倒七戏”中的“寒腔”调进似,
-
全文:新时代需要,在原曲调基础上又吸收庐剧中的“花腔”调式和流行民歌曲调充实了门歌曲调的表现力。表演形式上有所改变与发展,由沿门乞讨到田头场边,后又转入堂馆场院,又登上了文艺舞台。
-
省级非遗传承人——茆帮霞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山间飞出一支百灵鸟 ――记全椒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茆帮霞 “细雨朦朦柳丝长,布谷声声唱插秧……”“三月里来农事忙,阿妹插秧阿哥帮,热火朝天背朝上,一马当先抢时光,日头渐渐移西边,插了一田赶二田。一插插得天边绿,双肩挑回丰收年。”每到插秧的季节,山间地头上总是萦绕着这样优美动人的歌声
-
全文:。于是,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茆帮霞的民歌唱的是越来越好,每每一开嗓,总是会引来村民的一阵赞赏。 16岁的她已然是位漂亮的大姑娘,源于对山歌的喜爱,她加入了生产队文艺队,再到文化大革命时她在周岗乡
-
全椒县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为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大力传承发展全椒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把文化民生工程落到实处,6月18日,由全椒县文广新局主办、全椒县非遗保护中心承办、江海集团协办的全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江海新城市广场举行。 此次非遗文艺展演活动涉及面广、规模大,各镇综合文化站也高度重视
-
全文:遗产展演活动在江海新城市广场举行。 此次非遗文艺展演活动涉及面广、规模大,各镇综合文化站也高度重视,精心准备了最具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参加展演。参演的项目有见风采柳、插浑打趣的民间舞蹈《兰花灯》,恢
-
时代的 面镜子:汪刃锋的绘画艺术
-
作者:
黎克明 来源:美术杂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木刻运动 时代 国画创作 水彩画 新艺术 绘画艺术 中国画 知识分子 中国版画 美术家
-
描述:汪刃锋又名汪亦伦,1918年生于安徽省全椒县赤镇,四五岁即喜绘画,10岁随当地名家、外祖父鲁云奎习国画、书法。1936年,和林散之到南京参观全国美展后随朋友到上海,结识了木刻家陈烟桥、张望等,并读了鲁迅关于木刻的文章以及《苏俄画选》《珂勒惠支版画集》等,深受进步思想影响,从此开始集中精力钻研木刻。1
-
全文:大别山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后与莫朴等上海美专及中大美术系学生组成绘画宣传队,赴皖北黄泛区进行宣传,在大块梨木板上刻制、拓印宣传画。他第一次用笔名"刃锋"在《大别山文艺》上发表作品和文章。大别山的磨炼,使他不仅接受了现实,也懂得了艺术的新使命,为
-
县级非遗——双条大鼓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双条大鼓”俗称“双人大鼓”是由两个人表演的大鼓书,演唱时两人分别一手执鼓槌,一手执木质搭板(伢子),将两面匾鼓分别放在两个六根小竹竿交叉而成的鼓架子上,边敲鼓边说唱,有乐队伴奏,它属于说唱结合的曲艺表演形式,流行于全椒广平、卜集、古河及巢湖油坊集、苏湾一带。“双条大鼓”何时流入我县,无史可
-
全文:拉二胡伴奏,经常演出于集镇、街头、村庄、谷场。演唱曲目大都是现编现唱,乡土气息很浓,深受群众欢迎,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双条大鼓”登上了文艺舞台,演唱曲目一般都是歌颂英雄模范人物,宣传计划生育,宣传党
-
县级非遗——安徽大鼓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安徽大鼓又称“说大书”,是在民间故事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说唱艺术,以演唱长篇小说、演义、革命故事为主,由一人说唱,说和唱并重。演唱者一手执鼓槌,一手执木质打板(又称伢子)或铜制月牙形钢板(又称鸳鸯板)将一个匾鼓放在一个用六根竹子交叉而成的鼓架子上,边敲鼓边说唱,夹唱夹叙交叉进行,它以说唱结合的曲
-
全文:人,在鼓书兴旺发达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们常年活跃在城乡各地赶集演唱,同时也逐渐登上了文艺舞台进行演唱。安徽大鼓的唱腔有“南口”、“北口”、“花口”三种,一般说唱声音嘶哑,音色特殊,吐字讲究口语化
-
全椒文化馆拍摄非遗影像资料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4月20日星期天,全椒县文化馆组织非遗保护中心人员深入二郎口镇,拍摄县级非遗曲艺项目双条大鼓和门歌影像资料。 双条大鼓是由两个人表演的大鼓书,演唱时两人分别一手执鼓槌,一手执木质搭板,将两面匾鼓分别放在两个六根小竹竿交叉而成的鼓架子上,边敲鼓边说
-
全文:到田头场边,后又转入堂馆场院,又登上了文艺舞台。 在拍摄现场,非遗保护中心人员全景式地记录下双条大鼓、门歌排练演唱过程,为下一步申报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市、县非遗展馆提供了第一手视频展示资料。
-
追思杰出电影评论家梅朵
-
作者:
邵玲 黄一庆 来源:上海采风月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追思会 中国电影 学会组织 上海 电影创作 杰出 电影事业 电影评论 文汇报 电影资料馆
-
描述:他的一生从未参与过电影创作,却被视作一位真正的电影人。他的名字与《大众电影》、《文汇电影时报》等紧密相连。2011年元月25日,由上影集团、文汇报社、上海影协、上海电影资料馆、上海影评学会联合举办的杰出的电影评论家梅朵先生追思会在沪举行,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张丕民、电影局局长童刚、中国电影评论学
-
全文:但始终昂扬的人生。他叫梅朵,电影理论家、评论家、《文汇报》高级编辑。梅朵先生1946年4月参加革命,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先后任《文汇报》文艺副刊《浮世绘》及《演剧周刊》主编。1950年创办《大众电影
-
圆了一个“美”梦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金山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鉴赏 文体 美学特征 八十年代 新时期文学 小说美学 美学研究 海外华文微型小说 理论研究 短篇小说
-
描述:辑录新时期文学成果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1976-2000),第一次将微型小说单独列为一卷,使其正式进入文学史,具有破天荒的意义。微型小说虽然古已有之,但一直从属于短篇小说,缺乏独立的身份。过去(二三十年前)的各种文学选本,不仅选它的少,而且多将它放在短篇小说名目之下,有的则称其为随笔、故事。
-
全文:。过去(二三十年前)的各种文学选本,不仅选它的少,而且多将它放在短篇小说名目之下,有的则称其为随笔、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发展的加速,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文艺阅读上要求精炼
-
微型小说初长成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小说界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超短篇小说 小小说 中国作家 中国小说史略 小说创作 微型小说学 五四新文学运动 小说鉴赏 优秀作品 二十世纪
-
描述:“微型小说”这一名称,在我国虽然是近二三十年出现的,但微型小说——短小的小说,则是古已有之。而且可以说,小说这门艺术的发展,篇幅最初就是短小的,而后才有中篇、长篇。当然,在唐宋以前,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引用桓谭之语所说,这些小说多系“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唐宋以后,短小的小说逐渐摆脱
-
全文:”的中国现代文学,伴随着大量短篇、中篇、长篇小说的问世,也诞生不少微型小说。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冰心、叶圣陶、王统照等,都创作过微型小说。郭沫若于1920年1月在《学灯》上发表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