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省非遗保护中心领导来全“走太平”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2月15日,省非遗保护中心领导黄先有主任应全椒县文广新局邀请来全“走太平”,体验全椒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风情。    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的第一大民俗活动。每年这一,从凌晨到子夜,四乡八邻数十万民众扶老携幼,拖家带口,络绎不绝,到太平桥上走一趟,放烟花、燃爆竹、烧香
全文:    2月15日,省非遗保护中心领导黄先有主任应全椒县文广新局邀请来全“走太平”,体验全椒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风情。    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的第一大民俗活动。每年这一
“二月二龙抬头”界首庙会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界首境邻皖苏两省的滁州、南京江浦、和州、全椒四县市,是全椒著名商埠和物资吞吐之地。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旱涝不匀,年年荒歉,百姓困苦。某年,一道士云游至此,为民解忧,连念七七四十九天经语,祈祷上苍风调雨顺,因劳累过度而身亡。百姓念他为民而死,特建一庙以作纪念。庙宇竣立,适值农历二月初二。从此每年此日,四
全文:初二日,东乡百子楼为村民交易农器之所,赛会者不下千人。土人所制乌杆,尤为利市。于耜举趾,饶有古风。”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据说龙在春天“二月二”苏醒,故称“龙抬头”。旧时,乡村在这一早上,要用
演春与鞭春俗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全椒古有演春、鞭春俗,明泰昌《全椒县志》载:立春前期,优人装扮舞习,谓之“演春”,游手浮浪者或假冠带,随隶卒,沿门赞扬致语,以献利市。至迎春日,士女聚观如堵,县堂举公宴,鞭土牛碎之。农人取牛土涂灶,以为不生蚁虫。    立春作为节气,见诸《礼记》。迎春仪礼,最早出现在东汉人的著述,附会天人相应和阴阳
全文:,以为不生蚁虫。    立春作为节气,见诸《礼记》。迎春仪礼,最早出现在东汉人的著述,附会天人相应和阴阳五行之学。全椒演春、鞭春习俗保留了历代迎春活动的基本模式。时间为两。前一为“演春”,在立春
[0图]全椒儒林文化
作者: 柴发华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儒林文化夯实历史文化底气。自古以来,全椒这片沃土滋养着无数个酷爱读书、热衷进学的儒林人士,他们崇文重教,礼敬文化,敢于担当历史责任,从而形成了好问学、好求师、好著述的浓郁文化氛围。其中代表人物有唐代宰相邢文伟,宋代的张洎及其子孙和吴朋五兄弟,明代的戚贤和彭梦祖,清代的吴敬梓曾祖四人及叔祖吴昺以及吴鼒、薛时雨,近现代的邱景章、杨尘因、张贻惠、张汝舟等。 查阅民国《全椒县志》选举表,据不完全统计,从唐代科举开考以来,共有70人获取进士功名,其中张洎是南唐探花及第(一甲第三名);吴敬梓曾祖吴国对是顺治年进士并且殿试探花;吴敬梓的叔祖吴昺在康熙三十年(1691)辛未科殿试取得榜眼(一甲第二名)。另外,历代县志记载取得举人、岁贡、选贡、拔贡、优贡等功名的学士不计其数,蔚为壮观。 尤其是清代的《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及其家族的成就,更是蜚声中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清朝诗人王又曾说:“国初以来重科第,鼎盛最数全椒吴。”《儒林外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其厚重的人文精神无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这种人文精神可以概括为:对真知的不懈追求,对人的生存状态的高度关注,对真与善的赞美和对假恶的鞭挞,对独立人格的肯定和礼赞。结合千年来时代发展的需求,通过对吴敬梓思想、《儒林外史》这部巨著所体现的内涵和精神进行不断挖掘、提炼、丰富、拓展,渐渐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儒林文化,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浓郁的文化氛围、持续的文脉传承、果敢的社会担当。
全文:在自古文风昌盛的全椒历史进程中可谓时代之翘楚。 1、唐宋时代的张洎家族,有“一门两相”之誉。张洎为南唐进士,官礼部员外郎、制诰,后拜清辉殿大学士。宋灭南唐之后,授官太子中允。继任礼部郎中、太仆少卿
县级非遗——法王寺庙会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大法王寺原名“古河大王庙”,始建于清顺治三年,咸丰二年重建,至今已有350多年历史。始初古河人只是在码头旁边建立龙王庙祭祀龙神以求神保佑行船安全,后来船运盐帮颜性、蔴帮马姓发动船民筹款赞助建成三进到后的大雄宝殿、塔楼东西房30余间,大殿建造得气势磅礴、雄伟,门前有碧波荡漾的滁河,近则为荷塘,
全文:商船、商人途经此地,都进庙烧香祈祷。一些文人墨客亦来此吟诗作对,借景抒怀。每年端午节始即农历五月初五、六、七三举行庙会,善男信女棸集庙内烧香拜佛,烟飘十里之外。鼓声、鞭炮声、呐喊声加上庙内的钟声念佛
全椒文化馆拍摄非遗影像资料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4月20日星期,全椒县文化馆组织非遗保护中心人员深入二郎口镇,拍摄县级非遗曲艺项目双条大鼓和门歌影像资料。    双条大鼓是由两个人表演的大鼓
全文:    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4月20日星期,全椒县文化馆组织非遗保护中心人员深入二郎口镇,拍摄县级非遗曲艺项目双条大鼓和门歌影像资料。    双条大鼓是由两个人表演的大鼓
[1图]油炸麻雀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洗净,进锅文火焙干水,放盆内下甜酒拌匀,焖30分钟,锅下油1斤烧热,雀进锅炸至头见白色捞出。卤锅下酱油、盐、糖、姜、葱、八角粉、少量水烧沸后,先下味精,再将麻雀倒进锅轻轻拌匀(重易碎),贮入小罐浇
[6图]花灯走太平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的官员。 “正月十六走太平”,影响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延及全椒周边邻县邻省,成为古代淮河以南地区共有的民俗。 现在走太平的民俗依然很红火,每年正月十六这一,有几十万的人走过太平桥,祈求一年的太平。
端午节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端午源于屈原沉江,人们以粽子投江,以免鱼虾啄食屈原之身。五月时近盛夏,蚊蝇百虫越来越多,人们便把五月看做“恶月”、“毒月”。为避免蚊蝇百虫之害,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便用雄黄涂耳鼻手,用菖蒲根浸酒,洒在墙角,能驱赶蛇虫。饮雄黄酒能避邪气。悬挂艾草、菖蒲在门头,或把艾草点燃,熏熏居室。也有人家用艾草煮成
全文:手臂,佩带朱符———这些都是“恶月禳疫”。明《全椒县志》云:“端午为中节,食粽,互相馈遗,杂聚五色丝缕截绕臂项,老少佩朱符,悬艾虎,取雄黄涂耳鼻手,云‘避毒’。僧道以辟恶灵符分送檀越,医家多合药剂
[1图]袁家湾历史文化街区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勒石云“衢关”,反面勒石“云路”,现已拆毁。过关口有楼,称仙鹤楼。楼左有巷口称仙鹤巷,通拖板桥、河湾街、护谯庵。街道为条石砌就,两旁砌以排水明沟。道两边俱为市肆。为明清式平房或二层小楼,天井院式建筑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