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级非遗——法王寺庙会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大法王寺原名“古河大王庙”,始建于清顺治三年,咸丰二年重建,至今已有350多年历史。始初古河人只是在码头旁边建立龙王庙祭祀龙神以求神保佑行船安全,后来船运盐帮颜性、蔴帮马姓发动船民筹款赞助建成三进到后的大雄宝殿、塔楼东西房30余间,大殿建造得气势磅礴、雄伟,门前有碧波荡漾的滁河,近则为荷塘,
-
全文:建成三进到后的大雄宝殿、塔楼东西房30余间,大殿建造得气势磅礴、雄伟,门前有碧波荡漾的滁河,近则为荷塘,环境非常幽静,大雄宝殿内塑传说中的水下龙宫中的大王老爷,又称金龙四大王。寺内常住十多位僧人。来往
-
非禅而禅
-
作者:
林明昌 来源:名作欣赏·上旬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王维诗是禅诗吗? 王维诗风淡远闲静,于唐代即甚为知名,(唐)殷瑶曰:“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河岳英灵集》卷上)但是当时并无人将王维诗解读为禅诗。司空图说:“国初主上好文雅,风流特盛。沈、宋始兴之后,杰出于江宁,宏肆于李、杜,极矣。右丞、苏州,趣味澄复,
-
全文:图说:“国初主上好文雅,风流特盛。沈、宋始兴之后,杰出于江宁,宏肆于李、杜,极矣。右丞、苏州,趣味澄复,若清风之出岫,大历十数公,抑又其次焉。”(《与王评诗书》,《全唐文》卷807)所谓“趣味澄复,若
-
太平军曾用大炮发射萝卜
-
作者:
陶短房 来源:中华传奇·月末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太平军在永安时期因为没有炮弹,大炮不得不发射铜钱,而在天京围城战中居然发射过萝卜之类“长得像炮弹”的蔬菜。 冷热兵器混编 早在金田起义时期,太平军中就有不少枪炮,咸丰元年(1851年)六月二十七日,清将乌兰泰进攻新墟,一次就夺得太平军火炮13门,都铸有“太平左右军”字样,显然,这些炮是起义后自行铸造
-
全文:落后,1855年湖口之战时,汪海洋等太平军“先锋队”就使用洋枪突击;1858年的繁昌之战,太平军刘官芳部已大量使用洋枪。后期太平军装备的洋枪洋炮数量极多,如忠王几千人的卫队都以洋枪为武器,苏州城里装备洋枪
-
太平军曾用大炮发射萝卜
-
作者:
陶短房 来源:民间故事选刊·秘闻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太平军在永安时期因为没有炮弹,大炮不得不发射铜钱,而在天京围城战中居然发射过萝卜之类“长得像炮弹”的蔬菜。 冷热兵器混编 早在金田起义时期,太平军中就有不少枪炮,咸丰元年(1851年)六月二十七日,清将乌兰泰进攻新墟,一次就夺得太平军火炮13门,都铸有“太平左右军”字样,显然,这些炮是起义后自行铸造
-
全文:落后,1855年湖口之战时,汪海洋等太平军“先锋队”就使用洋枪突击;1858年的繁昌之战,太平军刘官芳部已大量使用洋枪。后期太平军装备的洋枪洋炮数量极多,如忠王几千人的卫队都以洋枪为武器,苏州城里装备洋枪
-
接骨七厘片、辛伐他汀对促进骨折愈合的动物实验研究
-
作者:
张勇妹 丁妍 郭贵宾 陈邦元 来源: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动物实验 辛伐他汀 接骨七厘片 骨折愈合
-
描述:目的 探讨接骨七厘片和辛伐他汀对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并分析联合应用接骨七厘片和辛伐他汀与单独应用接骨七厘片或辛伐他汀对促进骨折愈合的差异.方法 用蒸馏水将接骨七厘片和辛伐他汀片分别溶解,配成一定浓度的溶解液.将实验大鼠随机分成4组,将双侧尺桡骨中1/3段徒手折断,造成闭合性完全性骨折,不给予外固定.
-
全文:,连续28d;联合应用组同时给予接骨七厘片溶液及辛伐他汀溶液,1次/d,连续28d;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1 mL,1次/d,连续28d.结果 在一般行为表现、X线表现、组织形态学、骨痂干重等方面
-
[1图]憨山德清(金刚不坏的肉身)
-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
描述:师教读《四书》、《易经》及古文诗赋。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谒云谷(法会)于摄山栖霞寺,阅读《中峰广录》,大为感动,因此决意学禅。并于同年冬受具足戒。几年后,被延为报恩寺义学教师
-
[1图]陈金城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片
-
描述:陈金城(1904-1983),国民党中将,著名爱国将领,江苏文史馆馆员。又名陈精诚、陈金黻,全椒县界首街人[1] 。陈于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12月考入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
[1图]乐韶凤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片
-
描述:,不久病逝。
乐韶凤,字致和,一字来仪(《明史》为“舜仪”),安徽全椒人。元末与同乡赵奎、王才、鲁文质、陈旭、陈友等人相处友好,同于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春至和州军门拜见朱元璋。
这年秋天
-
端午节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端午源于屈原沉江,人们以粽子投江,以免鱼虾啄食屈原之身。五月时近盛夏,蚊蝇百虫越来越多,人们便把五月看做“恶月”、“毒月”。为避免蚊蝇百虫之害,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便用雄黄涂耳鼻手,用菖蒲根浸酒,洒在墙角,能驱赶蛇虫。饮雄黄酒能避邪气。悬挂艾草、菖蒲在门头,或把艾草点燃,熏熏居室。也有人家用艾草煮成
-
全文:、蝎子、蜘蛛和蛇。民间俗信雄黄和老虎能驱五毒。大人一般在端午会手蘸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还要让小儿戴上“虎帽”,胸前挂上“虎兜”,穿上“虎头鞋”。还有人用五色丝线做成“百索”,缠上
-
对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探讨
-
作者:
汪海洋 来源: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下骨折 临床效果
-
描述:目的:探讨对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68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用髋螺钉内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
-
全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并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