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图]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
-
作者:
皮朝纲 来源: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文集 中国 当代
-
描述: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
-
[0图]禅宗大德悟道因缘荟萃 下
-
作者:
明尧 明洁 来源:河北禅学研究所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禅宗大德悟道因缘荟萃 下
-
[0图]中国佛教通史 第12卷
-
作者:
赖永海 来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佛教史 中国
-
描述:中国佛教通史 第12卷
-
[0图]我是怎样教政治理论课的
-
作者:
朱起 来源: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份:195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中国共产党 党课 教学法
-
描述:我是怎样教政治理论课的
-
[0图]曹溪南华禅寺建寺一千五百周年禅学研讨会论文集
-
作者:暂无 来源:广东韶关南华禅寺曹溪佛学院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曹溪南华禅寺建寺一千五百周年禅学研讨会论文集
-
明末三教融合思潮之原因再剖析:以憨山德清注解三教经典为例
-
作者:
王双林 来源:理论界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教合一 佛教衰落 憨山德清 判教
-
描述:明代是"三教合一"思潮兴盛的时代。憨山德清是明代的四大龙象之一,其撰有《大学纲目决疑》、《大学中庸直解指》、《春秋左氏心法》、《老子道德经注》、《庄子内篇注》、《观老庄影响说》等标识"三教融合
-
全文:明代是"三教合一"思潮兴盛的时代。憨山德清是明代的四大龙象之一,其撰有《大学纲目决疑》、《大学中庸直解指》、《春秋左氏心法》、《老子道德经注》、《庄子内篇注》、《观老庄影响说》等标识"三教融合
-
试论晚明禅宗新动向
-
作者:
黄德昌 王银桃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教 株宏 晚唐五代 紫柏 禅教 五家七宗 憨山德清 云栖 慈恩宗 智旭
-
描述:禅宗延续到明清时期,不复再有晚唐五代的繁盛,且呈滑坡趋势,但仍有高僧大师相继挺身而出,力求挽颓势而图振兴。引人注目的是,明末之手横空出世四位高僧,即云栖株宏(1535~1615)、紫柏真可。(1543~1603)憨山德清(1546~1623)和藕益智...
-
全文:禅宗延续到明清时期,不复再有晚唐五代的繁盛,且呈滑坡趋势,但仍有高僧大师相继挺身而出,力求挽颓势而图振兴。引人注目的是,明末之手横空出世四位高僧,即云栖株宏(1535~1615)、紫柏真可。(1543~1603)憨山德清(1546~1623)和藕益智...
-
[0图]中国佛教史 明代
-
作者:
任宜敏 来源: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佛教史 明代 中国
-
描述:本书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近代教育家、佛教家蒋维乔居士在日本学者境野哲先生《支那佛教史纲》基础上撰写的著作,对民国以后的中国佛教研究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堪称经典。仍不失为一本了解中国佛教历史的基本读物。
-
全文:本书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近代教育家、佛教家蒋维乔居士在日本学者境野哲先生《支那佛教史纲》基础上撰写的著作,对民国以后的中国佛教研究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堪称经典。仍不失为一本了解中国佛教历史的基本读物。
-
“君子之教,喻也”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群言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邻舍有一女孩,自读小学以来,每晚均由父母伴读。一道算术题算不来了,父母连忙帮她算出。一个句子造不出来了,父母赶紧帮她造出。这样,她上交老师的作业簿,虽然经常得到"优"的评价,实际上的智力却不见得有多大提高。就思维水平来说,甚至是越来越笨。发展到后来,这个女孩离开父母这一"拐杖",几乎难于在学习上进行
-
全文:邻舍有一女孩,自读小学以来,每晚均由父母伴读。一道算术题算不来了,父母连忙帮她算出。一个句子造不出来了,父母赶紧帮她造出。这样,她上交老师的作业簿,虽然经常得到"优"的评价,实际上的智力却不见得有多大提高。就思维水平来说,甚至是越来越笨。发展到后来,这个女孩离开父母这一"拐杖",几乎难于在学习上进行独立操作。这对年轻父母对此很急,于是就训,就骂,甚至还打。但愈是这样,这个女孩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愈低,愈是离不开父
-
憨山德清的三教融合论
-
作者:
李霞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儒 道 三教同源 三教互释 三教一理 佛
-
描述:憨山德清从融合儒佛道的思想立场出发 ,以禅宗的“明心见性”说来解释儒家的学问之道 ,以佛教本体论和八识说来发明老庄道学之旨 ,又以儒家伦理思想去解释佛教教义与戒律 ,从而形成了系统的三教互释思想。在此基础上 ,他又提出了“三教同源”说 ,认为儒佛道同源于一心 ,故“三教本来一理”、“三圣本来一体”
-
全文:憨山德清从融合儒佛道的思想立场出发 ,以禅宗的“明心见性”说来解释儒家的学问之道 ,以佛教本体论和八识说来发明老庄道学之旨 ,又以儒家伦理思想去解释佛教教义与戒律 ,从而形成了系统的三教互释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