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1图]折叠三塔寺景区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泗、凤两陵,取三塔之砖造毛坦桥,塔被毁。天启年间重修。抗日战争期间,寺门被日本侵略军毁坏,后又险被国民党军拆庙建碉堡,经住持僧力保才得以幸免。解放前夕,该寺房产被利用兴办“全椒县农业职业初级中学
端午节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端午源于屈原沉江,人们粽子投江,以免鱼虾啄食屈原之身。五月时近盛夏,蚊蝇百虫越来越多,人们便把五月看做“恶月”、“毒月”。为避免蚊蝇百虫之害,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便用雄黄涂耳鼻手,用菖蒲根浸酒
全文:端午源于屈原沉江,人们粽子投江,以免鱼虾啄食屈原之身。五月时近盛夏,蚊蝇百虫越来越多,人们便把五月看做“恶月”、“毒月”。为避免蚊蝇百虫之害,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便用雄黄涂耳鼻手,用菖蒲根浸酒
省级非遗传承人——茆帮霞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山间飞出一支百灵鸟     ――记全椒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茆帮霞      “细雨朦朦柳丝,布谷声声唱插秧……”“三月里来农事忙,阿妹插秧阿哥帮,热火朝天背朝上,一马当先抢时光,日头渐渐移西边,插了一田赶二田。一插插得天边绿,双肩挑回丰收年。”每到插秧的季节,山间地头上总是萦绕着这样优美动人的歌声
全文:山间飞出一支百灵鸟     ――记全椒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茆帮霞      “细雨朦朦柳丝,布谷声声唱插秧……”“三月里来农事忙,阿妹插秧阿哥帮,热火朝天背朝上,一马当先抢时光,日头渐渐移西边,插
落成、乔迁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民间房屋即将落成,亲友送庆贺礼,名为“落成之喜”。贺礼在上梁那天赠送,多为喜帐、鞭炮、对联、中堂。“上梁”选双日,在上午进行,堂屋中间的脊桁要留在最后上,由瓦、木工领班师傅分别在两头,用亲友赠送的喜帐连接起来,将挂着红披的“吉桁”系上去,由上梁师傅“说好”(四言八句,皆吉利话),家主赠送上梁师傅香烟
全文:的喜帐连接起来,将挂着红披的“吉桁”系上去,由上梁师傅“说好”(四言八句,皆吉利话),家主赠送上梁师傅香烟、糖果糕点和红披。除放鞭炮外,上梁师傅将香烟、糖果、糕点从脊梁上撒到地面,让大家(多为小孩)抢拾,表欢庆。   乔迁,就是亲友在其搬迁之日,送礼庆贺,名为“乔迁之喜”。
[0图]儒林风之赤镇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视频
描述:村。河堤上曾建有大王庙,专供祭祀龙王,保佑过往商旅出行平安。庙下的滁河里有一块巨石,色泽鲜红,人称异
全文:村。河堤上曾建有大王庙,专供祭祀龙王,保佑过往商旅出行平安。庙下的滁河里有一块巨石,色泽鲜红,人称异物。平时水淹不见,但是,在清晨起雾的时候,人们却能从岸上看到赤石的隐现。后来,白茆村渐成商埠,人们也就把这个曾经的渡口小村称之为“赤石埠”。 
全椒县市级非遗项目登上滁州市花灯展演舞台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为进一步挖掘和展现滁州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文化氛围,3月1日下午,由滁州市文广新局主办,市文化馆承办的2015年庆新春花灯展演在市人民广场露天舞台举办,全椒县三班花灯参加了此次展演。    近年来,全椒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全文:    为进一步挖掘和展现滁州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文化氛围,3月1日下午,由滁州市文广新局主办,市文化馆承办的2015年庆新春花灯展演在市人民广场露天舞台举办
[1图]杨尘因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字样。《新华春梦记》是一部描写袁世凯复辟帝制始末的历史小说,多以史实为据,辛辣、诙谐的手法揭露了袁世凯0民意、-求荣的行径,以及筹安会的丑行。作家还有较多的笔墨描写了蔡锷讨袁之举,以及蔡锷的爱情生活
[3图]薛时雨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薛时雨(1818-1885),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农。安徽全椒人。清代咸丰三年(1853)进士,授嘉兴知县。太平军起,参李鸿章军幕,招抚流亡振兴文教为任。官至杭州知府,兼督粮道,代行布政
[1图]法王寺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怀宝和麻帮马传凤两位帮主,联袂发起船民赞助,于350年前在“城西七十里,谚名‘果盒滩’的古河滩渡”重建庙寺,庙内塑龙宫的大王老爷为主体的众多佛像。大王庙周边十里八乡信奉佛教的居士们,又在庙旁建一大
县级非遗——老汉推车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老汉推车”是全椒县六镇镇草庵一艺人爱好民间花灯艺术,根据当地民间广泛采用的全木制的人力独轮车这一较为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的形态,创作出。此舞蹈为三人表演,一人扮老汉为车夫,在后推车。车前有老汉的老伴背车,车中间坐着老汉的女儿,手中有丝巾、花伞表演。近年来,老汉推车演变为两部花车五人上演,节目
全文:动作,伴打击乐及二胡、锁唢、三弦、笛子等民乐相辅。《老汉推车》舞蹈特点表演灵活多变,适合各种场合演出。表演道具民间常见,乡土气息浓,语言恢谐,动作朴实。民舞《老汉推车》自清末流传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上页 1 2 3 ... 5 6 7 8 9 下页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