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椒太平文化
-
作者:
徐帆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太平文化彰显着全椒千年民俗的传承。已被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第一大民俗。每年正月十六,从凌晨到子夜,全椒倾城男女老幼,拖家带口,络绎不绝,到县城东门外的太平桥上走一趟,放烟花、燃爆竹、烧香烛,摩肩接踵,人山人海,甚为壮观。人称之为“正月十六走太平”。(一) 太
-
全文:增加了护国安邦、造富于民的成分。 文人传说是据明、清《全椒县志》中关于南山烟墩的记载推演的。古代在军事要津五里、十里设烟墩以预警。全椒为通庐、滁要道,南山上有一烟墩,叫笔峰,形状很小。明永乐初年,有一
-
全椒老城
-
作者:
徐文涛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明嘉靖三十六 年(1557) ,倭寇入犯盱眙 、天长等地,全 椒震动。为抗御外侮,保护县治(县署),全椒知县顾逵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动员民力修建石城,城表用块石护砌,当年竣工。 该城周长1500米,城内面积仅0.16平方公里。城墙高3.3米、宽3.3米(按规制高出民房五尺)
-
全文:”,与城隔河而为犄角。崇祯九年(1636),县令方允昌为抵抗张献忠等部的农民起义军,于城外增建敌楼12座,散布于市石桥、钮家巷口、州门桥东、东城门口、东门街口、南城门口、五通巷、宝林桥、小南门、西城
-
五四:投毒谣言与反日 风潮
-
作者:暂无 来源:时代教育·国家历史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本刊记者 李远江 在五四运动的敏感时期,一批“日本人投毒”的传闻突然爆发,打破了学生试图将运动控制在和平范围的努力,使上海陷入民族情绪与安全恐慌交织的氛围中。 1919年5月底,一个“日本人投毒”的小道消息开始在上海市井中流传。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理会它。然而,进入6月份以后,
-
全文:等官署多次布告称:“近日上海各处发生一种谣言,辄谓日人贿通内地流氓,散放毒药,捕风捉影,全属无稽。显系不逞之徒,捏造谣言,以图惑乱人心。即间有手持瓶水等件,形迹可疑者,亦显系奸徒故意借此挑衅,希冀激怒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