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憨山德清“道”与“心”概念的统一
作者: 王双林  来源:理论界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教合一  教相判释(判教)  憨山德清 
描述:憨山德清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通过注释三教经典的方式,把佛教这种传统的判教思想应用于三教之中,立佛教为最殊胜的理论,并把儒道作为佛教修行的一个阶段,各自司掌其范围和功能。这既是憨山大师修证体悟的结果,也是重新树立佛教地位的过程,并为明末三教融合的大趋势注入一剂活力。
全文:憨山德清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通过注释三教经典的方式,把佛教这种传统的判教思想应用于三教之中,立佛教为最殊胜的理论,并把儒道作为佛教修行的一个阶段,各自司掌其范围和功能。这既是憨山大师修证体悟的结果,也是重新树立佛教地位的过程,并为明末三教融合的大趋势注入一剂活力。
憨山大师由五台山至崂山的奇缘和悟道境界
作者: 景扶明 景安颂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崂山那罗延窟  大光明藏  修证  憨山德清 
描述:明代高僧憨山德清,因一奇特因缘来到崂山,其苦行和弘法事迹都为后人所乐道,特别是他对实证悟道心身感受的描述,弥足珍贵。悟道者在寂照身心光明流布全宇宙的同时,其亲证心脏部位之心性光明显发,即所谓脉解心开,是一个佛教成就者必须具备的基础。
全文:明代高僧憨山德清,因一奇特因缘来到崂山,其苦行和弘法事迹都为后人所乐道,特别是他对实证悟道心身感受的描述,弥足珍贵。悟道者在寂照身心光明流布全宇宙的同时,其亲证心脏部位之心性光明显发,即所谓脉解心开,是一个佛教成就者必须具备的基础。
紫柏大师与云栖大师
作者: 戴继诚  来源:法音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方净土  万历年间  性情  弘法  唯心净土  大师  显著差异  憨山德清  居士  晚明佛教 
描述:在晚明佛教四大师中,云栖祩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基本活动于晚明万历年间,故又有万历三大师之称。三位高僧虽然都致力于重振佛法,再塑辉煌,但因为性情不同,宗旨有异,在弘法做略与修持手段上呈显著差异。曾弘《憨山大师口筏引》也说:云栖以低
全文:在晚明佛教四大师中,云栖祩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基本活动于晚明万历年间,故又有万历三大师之称。三位高僧虽然都致力于重振佛法,再塑辉煌,但因为性情不同,宗旨有异,在弘法做略与修持手段上呈显著差异。曾弘《憨山大师口筏引》也说:云栖以低
云水洞内的辽代摩崖佛像
作者: 罗炤  来源:法音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摩崖  上方山  佛教文化  辽代  北京地区  洞内  云水  憨山德清  房山石  佛像 
描述:北京市房山区的上方山是历史上的佛教名胜之地,明末高僧紫柏真可(达观)和憨山德清两位大师曾经于此会见、居留,切蹉教理,并于此获知石经山雷音洞内发现隋朝大业十二年瘗藏的佛舍利,二师当即“冒雪冲泥”,赶赴雷音洞顶礼,写诗作记庆此胜缘。上方山的佛教活动始丁何时?碑碣、史籍记载不一。有说始于陈(实应为北齐,陈
全文:北京市房山区的上方山是历史上的佛教名胜之地,明末高僧紫柏真可(达观)和憨山德清两位大师曾经于此会见、居留,切蹉教理,并于此获知石经山雷音洞内发现隋朝大业十二年瘗藏的佛舍利,二师当即“冒雪冲泥”,赶赴
做跨越发展的时代先锋:全椒县抢抓机遇推动科学发展
作者:暂无 来源:理论建设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大发展  吴敬梓  发展基础  科学发展  皖东地区  跨越发展  示范区建设  抢抓机遇  全椒县 
描述:全椒,皖东地区著名的文化之乡,生态之乡,动力之乡,1568平方公里的土地,流光溢彩,风光无限,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清代文豪吴敬梓、民国文侠杨尘因,都出生和成长在这里。乘着十八大的浩荡东风,全椒再次
全文:全椒,皖东地区著名的文化之乡,生态之乡,动力之乡,1568平方公里的土地,流光溢彩,风光无限,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清代文豪吴敬梓、民国文侠杨尘因,都出生和成长在这里。乘着十八大的浩荡东风,全椒再次
论公孙龙、庄子和憨山德清的“非指”之辩
作者: 曹晓虎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公孙龙  指非指  庄子  憨山德清 
描述:公孙龙和庄子都讨论过“指非指”的命题,后世高僧也参与论析,使“非指”之辩成为中国哲学史上涉及道家、形名家和佛家的著名公案。然而,三家的讨论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公孙龙侧重于从差异性的角度分析概念,深化了对于概念内涵的思考,但概念使用不严密;庄子在道家境界论的语境下的讨论“非指”,从道论的立场出发,主张
全文:公孙龙和庄子都讨论过“指非指”的命题,后世高僧也参与论析,使“非指”之辩成为中国哲学史上涉及道家、形名家和佛家的著名公案。然而,三家的讨论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公孙龙侧重于从差异性的角度分析概念,深化
从憨山的《中庸直指》看其三教会通思想
作者: 赵显云  来源:中外企业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庸直指》  憨山德清  三教会通 
描述:儒释道三教是封建社会统治的意识形态,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相互冲突,但三教合一思想已经被整个社会所接受.憨山德清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本文主要从憨山德清
全文:儒释道三教是封建社会统治的意识形态,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相互冲突,但三教合一思想已经被整个社会所接受.憨山德清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本文主要从憨山德清
从憨山德清的史料看大报恩寺的历史定位
作者: 吴之洪  来源:郑和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义学  德清  文史资料  历史  生平事迹  报恩  居士佛教  史料 
描述:明神宗万历年(1573-1620年)时期。佛教义学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学识广博、在士大夫层中影响较大、对促进居士佛教起过重要作用的有云栖株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漓益智旭等人。后世称为“四大高僧
全文:明神宗万历年(1573-1620年)时期。佛教义学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学识广博、在士大夫层中影响较大、对促进居士佛教起过重要作用的有云栖株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漓益智旭等人。后世称为“四大高僧
憨山大师的判教思想论略
作者: 王双林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教合一  教相判释(判教)  明末佛教时状  憨山德清 
描述:汉传佛教的"教相判释"是自南北朝及隋唐起,佛教上升直至鼎盛时期出现在佛教内部、判别教法差异和顺序的思想。但是到了明末,时移世易,佛教已经不论在现实和经教上,都出现了衰落的迹象。憨山德清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通过注释三教经典的方式,把佛教这种传统的判教思想应用于三教之中,立佛教为最殊胜的理论,并至
全文:高僧之一,他通过注释三教经典的方式,把佛教这种传统的判教思想应用于三教之中,立佛教为最殊胜的理论,并至儒道为佛教修行的一个阶段,各自司掌其范围和功能。这既是憨山大师修证体悟的结果,也是在废墟上重新树立佛教地位的过程,为明末三教融合的大趋势注入一剂活力。
蕅益智旭对天台“三谛圆融”和“一心三观”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 贺志韧  来源:中国佛学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唯识三性  一心三观  三谛圆融 
描述:蕅益智旭大师是我国明朝晚期一代佛学大师,他与云栖祩宏、憨山德清、紫柏真可并称为“明末四大高僧”,在佛教界享有非同一般的声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尤其是对于推动儒、释、道三教合流
全文:蕅益智旭大师是我国明朝晚期一代佛学大师,他与云栖祩宏、憨山德清、紫柏真可并称为“明末四大高僧”,在佛教界享有非同一般的声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尤其是对于推动儒、释、道三教合流
上页 1 2 3 ... 6 7 8 9 下页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