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型小说初长成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小说界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超短篇小说 小小说 中国作家 中国小说史略 小说创作 微型小说学 五四新文学运动 小说鉴赏 优秀作品 二十世纪
-
描述:“微型小说”这一名称,在我国虽然是近二三十年出现的,但微型小说——短小的小说,则是古已有之。而且可以说,小说这门艺术的发展,篇幅最初就是短小的,而后才有中篇、长篇。当然,在唐宋以前,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引用桓谭之语所说,这些小说多系“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唐宋以后,短小的小说逐渐摆脱
-
全文:》,只有三百多字。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左翼文艺运动和抗日战争中,一些进步报刊有短小说的提倡和实践。到了五六十年代,则有“一鸣惊人的小小说”的一时兴起。在国外,短小的小说也是早已有之。阿·托尔斯泰在《什么是小小说》一文中指出:“...
-
“活死人”的荒诞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上海支部生活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艺作品 复活 《聊斋志异》 故事 荒诞
-
描述:阴阳两膈,生死对立,活人死后,再也不能复活。尽管在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中,不乏“活死人”或“死活人”的描写,像《聊斋志异》中的《尸变》,讲的就是一个僵尸复活的故事。
-
全文:阴阳两膈,生死对立,活人死后,再也不能复活。尽管在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中,不乏“活死人”或“死活人”的描写,像《聊斋志异》中的《尸变》,讲的就是一个僵尸复活的故事。
-
[1图]江曾培
-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
描述:江曾培 (1933~),笔名晓江。安徽全椒人。中共党员。1950年毕业于华东团校。历任华东团校教研室研究员,《新民晚报》记者、政法文教部主任,上海人民出版社文艺室负责人,上海文艺出版社室主任、《小说
-
[1图]朱起
-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
描述:《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文艺家传集》。
朱起曾在40 多台大型话剧演出中担任主演,代表作有:《列宁与第二代》中饰列宁、《悭吝人》中饰阿巴公、《智取威虎山》中饰杨子荣、《丹心谱》中饰丁文中
-
时代的 面镜子:汪刃锋的绘画艺术
-
作者:
黎克明 来源:美术杂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木刻运动 时代 国画创作 水彩画 新艺术 绘画艺术 中国画 知识分子 中国版画 美术家
-
描述:汪刃锋又名汪亦伦,1918年生于安徽省全椒县赤镇,四五岁即喜绘画,10岁随当地名家、外祖父鲁云奎习国画、书法。1936年,和林散之到南京参观全国美展后随朋友到上海,结识了木刻家陈烟桥、张望等,并读了鲁迅关于木刻的文章以及《苏俄画选》《珂勒惠支版画集》等,深受进步思想影响,从此开始集中精力钻研木刻。1
-
全文:大别山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后与莫朴等上海美专及中大美术系学生组成绘画宣传队,赴皖北黄泛区进行宣传,在大块梨木板上刻制、拓印宣传画。他第一次用笔名"刃锋"在《大别山文艺》上发表作品和文章。大别山的磨炼,使他不仅接受了现实,也懂得了艺术的新使命,为
-
追思杰出电影评论家梅朵
-
作者:
邵玲 黄一庆 来源:上海采风月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追思会 中国电影 学会组织 上海 电影创作 杰出 电影事业 电影评论 文汇报 电影资料馆
-
描述:他的一生从未参与过电影创作,却被视作一位真正的电影人。他的名字与《大众电影》、《文汇电影时报》等紧密相连。2011年元月25日,由上影集团、文汇报社、上海影协、上海电影资料馆、上海影评学会联合举办的杰出的电影评论家梅朵先生追思会在沪举行,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张丕民、电影局局长童刚、中国电影评论学
-
全文:但始终昂扬的人生。他叫梅朵,电影理论家、评论家、《文汇报》高级编辑。梅朵先生1946年4月参加革命,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先后任《文汇报》文艺副刊《浮世绘》及《演剧周刊》主编。1950年创办《大众电影
-
圆了一个“美”梦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金山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鉴赏 文体 美学特征 八十年代 新时期文学 小说美学 美学研究 海外华文微型小说 理论研究 短篇小说
-
描述:辑录新时期文学成果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1976-2000),第一次将微型小说单独列为一卷,使其正式进入文学史,具有破天荒的意义。微型小说虽然古已有之,但一直从属于短篇小说,缺乏独立的身份。过去(二三十年前)的各种文学选本,不仅选它的少,而且多将它放在短篇小说名目之下,有的则称其为随笔、故事。
-
全文:。过去(二三十年前)的各种文学选本,不仅选它的少,而且多将它放在短篇小说名目之下,有的则称其为随笔、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发展的加速,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文艺阅读上要求精炼
-
汪刃锋:性格即命运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市场周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黑白木刻 版画家 性格 现代美术 中国现代 版画作品 二十世纪 40年代
-
描述:如果不是翻阅《中国现代版画史1931—1991》、《国统区黑白木刻》等等这样主题明确的版画史書,在一般的二十世纪中国现代美术史以及现代美术图文类读物中,已经很难见到版画家汪刃锋和他的版画作品了。其实,1940年代在重庆,汪刃锋是一位非常活跃和有影响的版画家。 汪刃锋同时代的版画家朱鸣冈曾如此评价汪刃
-
全文:法,小学毕业后,十五岁开私塾教儿童。1936年汪刃锋曾去过上海,在上海美专的几位木刻家的介绍下,开始了木刻生涯。 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后,汪刃锋离开家来到大别山参加了抗日宣传工作,他在大块梨木板上刻宣传画,并第一次用刃锋当笔名在《大别山文艺》上发表了木刻作品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