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1图]朱皆平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1927年在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微生物学和公共卫生,后又到巴斯德学院研究水的微生物学;1930年回国在江苏省建设厅任工程师;1931年至1942年在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任副教授和教授;讲授城市规划、市政管理、微生物学等课程;1954至1964年,在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任教授,1964年去世。
演春与鞭春俗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全椒古有演春、鞭春俗,明泰昌《全椒县志》载:立春前期,优人装扮舞习,谓之“演春”,游手浮浪者或假冠带,随隶卒,沿门赞扬致语,以献利市。至迎春日,士女聚观如堵,县堂举公宴,鞭土牛碎之。农人取牛土涂灶,以为不生蚁虫。    立春作为节气,见诸《礼记》。迎春仪礼,最早出现在东汉人的著述,附会天人相应和阴阳
全文:,以博口彩。队伍一般经积玉桥、袁家湾、东门、太平桥,在东郊的空地上,谓之“春场”,开始东郊迎春。搭建临时建筑建筑物内塑一土牛和春神。土牛南向,春神西向,官员、绅士、儒生依次入座。春官报告“春至”,官员
全椒老城
作者: 徐文涛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明嘉靖三十六 年(1557) ,倭寇入犯盱眙 、天长等地,全 椒震动。为抗御外侮,保护县治(县署),全椒知县顾逵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动员民力修建石城,城表用块石护砌,当年竣工。        该城周长1500米,城内面积仅0.16平方公里。城墙高3.3米、宽3.3米(按规制高出民房五尺)
全文:。    洪武十四年(1381),知县胡仁贵建县署于旧基。正统八年(1443),知县留衢建后堂;十三年(1448)知县陈顒建正堂,为砖木结构。整个建筑群包括正堂、幕司、仪门、六房、神祠、库藏、阶墀、垣壁
[1图]袁家湾历史文化街区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勒石云“天衢关”,反面勒石“云路”,现已拆毁。过关口有楼,称仙鹤楼。楼左有巷口称仙鹤巷,通拖板桥、河湾街、护谯庵。街道为条石砌就,两旁砌以排水明沟。道两边俱为市肆。为明清式平房或二层小楼,天井院式建筑
全椒太平文化
作者: 徐帆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太平文化彰显着全椒千年民俗的传承。已被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第一大民俗。每年正月十六,从凌晨到子夜,全椒倾城男女老幼,拖家带口,络绎不绝,到县城东门外的太平桥上走一趟,放烟花、燃爆竹、烧香烛,摩肩接踵,人山人海,甚为壮观。人称之为“正月十六走太平”。(一) 太
全文:见全椒民风纯朴,遂派人帮助训练民团,以提高护国安邦的能力。贺将军见城东小桥年久失修无法抵御春夏洪水,为造福于民,又亲自安排在小桥边建筑一座大桥。全椒百姓为其取名“贺橹桥”。那以后人们在追忆清官时,又
[0图]全椒县图书馆
作者: 全椒县图书馆  来源:全椒县图书馆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视频 关键词: 图书馆 
描述:全椒县图书馆全貌
全文:文化广场南边。依托襄河沿岸自然河堤风光,丰富的生态资源,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浓厚的儒林文化底蕴,成为独具特色的全椒地方文化新地标,全县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新体现。              千呼万唤始
[0图]全椒中学
作者: 陈静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安徽省全椒中学坐落于有“江淮背腹”、 “吴楚冲衢”之称的安徽省全椒县,学校是安徽省创办最早的6所中学之一,同时也是安徽省示范高中和滁州市重点中学。学校始建于1902年,其前身是始建于宋代崇宁年间(1105年)的全椒学宫和明代嘉靖年间的望阳书院。1958年定名为“安徽省全椒中学”。1961年郭
全文:命名为首批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300人,在校生3300余人。校园占地444亩,总建筑面积132900平方米。   办学历史  全椒中学新校区是全椒县政府引进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
全椒佛教文化
作者: 王勇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据《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建武十七年(41),汉光武帝子、明帝异母弟刘英被封为楚王,二十八年(52)赴楚国就任。他“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永平八年(65),明帝下诏说:“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
全文:《全椒县志》,在全椒区域存在过的寺庙、庵堂等古佛教建筑多达109座,至今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寺有三座:南朝的龙山寺、唐朝的神山寺和隋朝的三塔寺;从事佛教活动的高僧也有很多,著名的如梁朝的宝志公、明末的憨山、清末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