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3图]全椒县举办“军瑶杯”花灯大赛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 为进一步挖掘全椒地方文化和艺术形式,展示文化民生工程建设成果,营造全椒民俗走太平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2月23日,全椒县在新政务中心广场举办了2016年“军瑶杯”花灯大赛。 下午1
县级非遗——婚丧嫁娶习俗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此习俗一直流传于全椒民间,具体起始年代已不可考。建国前,婚礼习俗有订婚、过大礼、通信礼、陪嫁妆、娶亲、抢亲、拜堂、呼号、席次、磕头、闹洞房、回门、复门、谢媒等。建国后,国家颁布了《婚姻法》,规定男女婚姻自主。男女结婚的,一般大多经过事前了解熟悉过程,婚嫁形式也大大从简。    丧葬习俗有报老
全文:》,规定男女婚姻自主。男女结婚的,一般大多经过事前了解熟悉过程,婚嫁形式也大大从简。    丧葬习俗有报老、入殓、祭祀、出棺、守孝等。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特别是到了九十年代后,丧葬习俗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为节约土地资源强力推行火葬。虽然见不到棺材了,代之而来的为水泥墓穴。   
县级非遗——老柴龙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全椒古河镇晋集行政村松元村民组晋元秀的曾祖父晋春景因连生四女而无一子,九华山老方丈见他虔诚送给他一张老龙灯制作图纸,叫他回家按图制作,挨家挨户玩耍,龙会保佑他早生贵子的。回家后他立即找来能工巧匠,按图制成老灯,随即召集族人挨家挨户玩起龙灯。一年后,他喜得贵子,取名晋永善。当地人都说晋永善是老
全文:,时至今日已传七世八代约200年之久。其表演形式独特,舞起龙灯形象逼真,生动活泼,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民舞《老柴龙》在表演时由一对排灯引路,串行表演于大街小巷、村庄、广场。在喧天的锣鼓
全椒文化馆拍摄非遗影像资料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4月20日星期天,全椒县文化馆组织非遗保护中心人员深入二郎口镇,拍摄县级非遗曲艺项目双条大鼓和门歌影像资料。    双条大鼓是由两个人表演的大鼓书,演唱时两人分别一手执鼓槌,一手执木质搭板,将两面匾鼓分别放在两个六根小竹竿交叉而成的鼓架子上,边敲鼓边说
全文:书,演唱时两人分别一手执鼓槌,一手执木质搭板,将两面匾鼓分别放在两个六根小竹竿交叉而成的鼓架子上,边敲鼓边说唱,有乐队伴奏,它属于说唱结合的曲艺表演形式,流行于全椒广平、卜集、古河一带,深受群众喜爱
[4图]全椒县成功举办第五届“民生杯”乡镇综合文化站文艺调演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有襄河镇的快板表演唱《同心歌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厂镇综合文化站表演唱《十三五规划闪金光》、十字镇综合文化站小品《是谁惹的祸》等22个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注重民间
市级非遗——双龙舞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双龙舞》是全椒县二郎口镇传统和独有的民间舞蹈,是集舞、号子(说好)表演、伴以锣、鼓等打击乐为一体的民间艺术。主要分布以二郎口镇为中心的下陶村、大孙村一带。    双龙舞又名玩龙灯,是下陶村村民自发组织表演,起源于社教时期(1964年),意在鼓励人民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战胜自然灾害的斗志;再
全文:现实意义。    2、艺术价值:    (1)《双龙舞》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民间文化艺术种类,如狮子舞、河蚌舞、旱地行舟舞等,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宝贵的遗产。    (2)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    《双龙舞
县级非遗——门歌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全椒门歌在沿滁河一带因串乡沿门乞讨得名,故为“水乡门歌”,它的形成年代无史可考,传说清代已有艺人运用它作讨饭工具,他们由一人身背小鼓,左手拎锣,右手持锣锤,边击锣,鼓,边唱民间小调“见风采柳”即兴编唱。也有两人唱门歌的,一人敲锣,一人打鼓一唱一和。门歌的曲调单纯,与“倒七戏”中的“寒腔”调进似,
全文:新时代需要,在原曲调基础上又吸收庐剧中的“花腔”调式和流行民歌曲调充实了门歌曲调的表现力。表演形式上有所改变与发展,由沿门乞讨到田头场边,后又转入堂馆场院,又登上了文艺舞台。
全椒县非遗成果展亮相滁州市人民广场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为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激发人民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大力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滁州市文广新局于3月1日在市人民广场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全椒县非遗成果展亮相其中。    全椒县通过普查、整理、挖掘,建立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39项,涵盖9个门类,其中民间文学3个,民间音乐5个,民间舞蹈
全文:    为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激发人民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大力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滁州市文广新局于3月1日在市人民广场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全椒县非遗成果展亮相其中。    全椒县通过普查
全椒文化馆举办非遗成果展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为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激发人民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大力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3月3日,全椒县文化馆在新政务中心广场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    全椒县通过普查、整理、挖掘,建立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39项,涵盖9个门类,其中民间文学3个,民间音乐5个,民间舞蹈10个,戏曲1个,曲艺3
全文: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39项,涵盖9个门类,其中民间文学3个,民间音乐5个,民间舞蹈10个,戏曲1个,曲艺3个,民间手工技艺7个,人生礼俗2个,民间信仰6个,传统体育与竞技2个,并建立了非遗数据库。同时
[0图]安徽日报记者采访全椒非遗项目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11月16日,安徽日报记者在全椒县文广新局、县文化馆相关人员的陪同下,采访了省级非遗“全椒民歌”和市级非遗“管坝牛肉”两个项目。    全椒民歌是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追逐,创造出来的喜闻乐见的本土民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安徽日报记者现场拍摄了全椒民歌传承人茆帮霞、孙翠阳
全文:,创造出来的喜闻乐见的本土民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安徽日报记者现场拍摄了全椒民歌传承人茆帮霞、孙翠阳、侯成琴教古城小学学生学唱全椒民歌情景,观看了古城小学全椒民歌《八段锦》的表演,聆听了她们动人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