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中国戏曲理论的建设
作者: 江曾培 顾伦 王元化 郑拾风 蒋星煜 夏写时 徐扶明 卫明 陆萼庭 赵莱静 傅骏 黄菊盛 陈多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戏曲研究  通论  张庚  出版社  戏曲理论  人民性  戏曲音乐  理论建设  理论研究  中国戏曲 
描述:张庚、郭汉城先生主编、多位专家共同编撰之《中国戏曲通论》的出版,是我国戏曲理论建设过程中一件大事。上海文艺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于1990年4月6日邀请上海部份学者举行座谈。发言者因时间关系虽未
全文:张庚、郭汉城先生主编、多位专家共同编撰之《中国戏曲通论》的出版,是我国戏曲理论建设过程中一件大事。上海文艺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于1990年4月6日邀请上海部份学者举行座谈。发言者因时间关系虽未
演出不宜“黄金价”
作者: 江曾培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自2004年10月恢复演出的上海星期广播音乐会,连续3年29场演出,始终保持着30元、40元、50元的低票价。另一个亲民音乐会———东方市民音乐会,自去年7月创立以来,也是以30元、50元、80元的票价,让市民多了个低价赏乐的去处。为适应观众的需求,这个音乐会在今年将由每月一场扩容为每月两场。在当前
全文:自2004年10月恢复演出的上海星期广播音乐会,连续3年29场演出,始终保持着30元、40元、50元的低票价。另一个亲民音乐会———东方市民音乐会,自去年7月创立以来,也是以30元、50元、80元的票价,让市民多了个低价赏乐的去处。为适应观众的需求,这个音乐会在今年将由每月一场扩容为每月两场。在当前
上海纪念汪笑侬诞生百周年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戏剧  爱国主义精神  文化局  上海市  周年纪念  重要意义  生平  周信芳  俱乐部  戏曲 
描述:上海市文化局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于6月14日联合举行了爱国艺人汪笑侬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会。戏剧界人士有四百多人参加了纪念会,会场设文化俱乐部内,气氛朴素而隆重热烈。在纪念会上,文化局戏曲
全文:上海市文化局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于6月14日联合举行了爱国艺人汪笑侬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会。戏剧界人士有四百多人参加了纪念会,会场设文化俱乐部内,气氛朴素而隆重热烈。在纪念会上,文化局戏曲
[0图]全椒庐剧专场演出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视频
描述:    为丰富两节期间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把党的文化民生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推动我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春节文化活系列安排,12月29日晚,全椒县文化馆在观演厅举办了庐剧专场演出,200多名中老年人戏迷观看了演出
全文:    为丰富两节期间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把党的文化民生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推动我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春节文化活系列安排,12月29日晚,全椒县文化馆在观演厅举办了庐剧专场演出,200多名中老年人戏迷观看了演出
从“看热闹”到“看门道”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舞台  老年农民  地方戏  历史人物  戏曲演出  渗透力  戏台  杜十娘  中国人民  中国戏曲 
描述:中国戏曲的传播面、覆盖面,历来是很大的。除了有全国性的京剧以外,许多地区还有着各自的地方戏。加以过去的草台班子,装备简单,轻便灵活,走村串乡,渗透力极强。可以说,中国人的大多数都和戏曲有过接触,打过交道。解放前,乡居的中老年农民,几乎百分之百都是文盲,可他们许多人的肚皮里都装着不少历史人物与历史故事
全文:,或武松醉打蒋门神,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或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他们这些故事,并非从书本上读来的,而是从戏曲演出中得来的。戏曲,曾经
笔端有力任纵横——记文汇报副总编辑史中兴
作者: 黄俭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报道  北京人艺  记者  新闻  编辑史  采访  演出  稿子  文汇报  戏院 
描述:当了“新闻官”,就有开不完的会,看不完的稿,审不完的版面,整天忙得团团转,“真可谓不亦乐乎了,哪有时间提笔写稿啊!”对他们苦衷,我理解,原来当记者时是“大手笔”的人,一旦当了“新闻官”,就几乎见不到稿子了,“关键是没有时间!”这是事实。可是,情况也有例外。文汇报副总编辑史中兴就是官职在身,笔仍在手,
全文:当了“新闻官”,就有开不完的会,看不完的稿,审不完的版面,整天忙得团团转,“真可谓不亦乐乎了,哪有时间提笔写稿啊!”对他们苦衷,我理解,原来当记者时是“大手笔”的人,一旦当了“新闻官”,就几乎见不到稿子了,“关键是没有时间!”这是事实。可是,情况也有例外。文汇报副总编辑史中兴就是官职在身,笔仍在手,他的实践,也许能给我们一点启发。
欧阳予倩的《红楼梦》京剧及其戏曲改革
作者: 王琳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演艺生涯  戏曲改革  《宝蟾送酒》  京剧  《红楼梦》  演员  《黛玉葬花》  《馒头庵》  欧阳予倩 
描述:1915年,欧阳予倩正式下海成为一名职业京剧演员,开始了长达十三年的京剧演艺生涯。开始,他只是凭十几出青衣花旦戏当家,后来演来演去渐觉乏味,于是萌生了排演新戏的念头,偶然同杨尘因、张冥飞谈起,他们俩便用两天的时间为他写出了《黛玉葬花》的本子。同年春,作为余兴首演于上海南
全文:1915年,欧阳予倩正式下海成为一名职业京剧演员,开始了长达十三年的京剧演艺生涯。开始,他只是凭十几出青衣花旦戏当家,后来演来演去渐觉乏味,于是萌生了排演新戏的念头,偶然同杨尘因、张冥飞谈起,他们俩便用两天的时间为他写出了《黛玉葬花》的本子。同年春,作为余兴首演于上海南
[0图]中国出版界社长总编辑回忆录丛书 半生出版岁月
作者: 江曾培  来源: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出版工作  中国 
描述:本书共分二十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十七岁弃学入伍;从华东团校到《新民晚报》;从“五七”干校转入出版门;“文革”中的上海文艺出版;两个“十大古典戏曲”与《重放的鲜花》等。
全文:本书共分二十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十七岁弃学入伍;从华东团校到《新民晚报》;从“五七”干校转入出版门;“文革”中的上海文艺出版;两个“十大古典戏曲”与《重放的鲜花》等。
于无声处听惊雷——访话剧《于无声处》的编剧、导演和演员
作者: 周玉明  来源:传媒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报刊管理  工人文化宫  “四人帮”  导演  时代最强音  演员  话剧  《文汇报》  编剧  剧本 
描述:1978年10月初,文汇报社分工跑群众文艺的记者周玉明,听说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业余话剧学习班正在演出的话剧《于无声处》很受欢迎,许多人看了一次还想再看。她便要求文艺部负责人史中兴一起去看戏。一看,果真名不虚传。虽然全剧只有六个人物四幕戏,而且都在同
全文:1978年10月初,文汇报社分工跑群众文艺的记者周玉明,听说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业余话剧学习班正在演出的话剧《于无声处》很受欢迎,许多人看了一次还想再看。她便要求文艺部负责人史中兴一起去看戏。一看,果真名不虚传。虽然全剧只有六个人物四幕戏,而且都在同
描绘个性色彩 审视深层世界——文艺报道随谈
作者: 史中兴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报道  文艺论争  北京人艺  记者  服务对象  观众  个性色彩  深层  审视  作家艺术家 
描述:文艺记者面对的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书画出版、歌舞演出、影视播映、文艺论争、创作和鉴赏心态变化,这里面涌动着多少有价值有兴味的信息等待记者去捕捉。一篇好的文艺报道,能把成群读者观众引进书店、剧场
全文:文艺记者面对的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书画出版、歌舞演出、影视播映、文艺论争、创作和鉴赏心态变化,这里面涌动着多少有价值有兴味的信息等待记者去捕捉。一篇好的文艺报道,能把成群读者观众引进书店、剧场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