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普通工人──时代的“剧中人”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文艺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普通工人──时代的“剧中人”
谁是可尊敬的人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教师博览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普通  劳动者  作文  学生  勤杂工  名人  尊敬  梁晓声  文明  接触 
描述:梁晓声有篇文章,提到他儿子的老师出了一个题目:《一个我尊敬的人》,要学生们做作文。他儿子对谁是最可尊敬的人,开始尽往名人圈里找。但名人离儿子很远,少有真切具体的感受。梁晓声要儿子往自己接触的最普通最平凡的人里去想想。眼光一转变,儿子顿觉勤勤恳恳为大家打扫环境的勤杂工赵大爷,很值得尊敬。于是,他的作文
全文:梁晓声有篇文章,提到他儿子的老师出了一个题目:《一个我尊敬的人》,要学生们做作文。他儿子对谁是最可尊敬的人,开始尽往名人圈里找。但名人离儿子很远,少有真切具体的感受。梁晓声要儿子往自己接触的最普通
大学三题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东方剑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大学生要雇钟点工",这是青年报上的一个新闻标题.  此时,秋季开学在即,已经有家长陪同刚考入大学的孩子到校报到.一些家长纷纷向校方提出为孩子雇钟点工的要求,理由是孩子在家劳动少,进大学的目的是学习,为了不分心,不耽误时间,要有钟点工帮助料理生活上的事.……
全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大学生要雇钟点工",这是青年报上的一个新闻标题.  此时,秋季开学在即,已经有家长陪同刚考入大学的孩子到校报到.一些家长纷纷向校方提出为孩子雇钟点工的要求,理由是孩子在家劳动少,进大学的目的是学习,为了不分心,不耽误时间,要有钟点工帮助料理生活上的事.……
普通工人/一时代的"剧中人"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普通工人/一时代的"剧中人"
[0图]大学历史词典
作者: 陈瑞云  来源: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高等学校  历史  词典 
描述:本书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6个部分。
全文:本书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6个部分。
憨山德清与蕅益智旭对《大学》的诠释
作者: 洪燕妮  来源:法音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学》  弘法  儒家精神  万法  自心  憨山德清  圆融  “格物致知”  智旭  第八识 
描述:明末时期,理学仍然作为官方的主流思想,基于现实的弘法需要,基于佛教圆融的特质,明末佛教吸收儒家精神,对儒家《论语》、《孟子》、《中庸》等大量经典进行诠释,并对宋明理学"格物致知"、"心统性情"、"致良知"等重要观念进行评介和论述。其中对《大学》也表现出极大关注,并以佛教精神诠释《大学》的内涵。本文拟
全文:良知"等重要观念进行评介和论述。其中对《大学》也表现出极大关注,并以佛教精神诠释《大学》的内涵。本文拟以明末憨山德清与蕅益智旭两大高僧对《大学》的注释和诠解为例,具体、明晰地反映出明末佛教"以佛解儒",进而
憨山德清与蒲益智旭对《大学》的诠释
作者: 洪燕妮  来源:法音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精神  德清  明末时期  《大学》  儒家精神  诠释  “格物致知”  智旭 
描述:明末时期.理学仍然作为官方的主流思想.基于现实的弘法需要.基于佛教圆融的特质.明末佛教吸收儒家精神,对儒家《论语》、《孟子》、《中庸》等大量经典进行诠释,并对宋明理学“格物致知”、“心统性情”、“致良知”等重要观念进行评介和论述。其中对《大学》也表现出极大关注,并以佛教精神诠释《大学》的内涵。
全文:明末时期.理学仍然作为官方的主流思想.基于现实的弘法需要.基于佛教圆融的特质.明末佛教吸收儒家精神,对儒家《论语》、《孟子》、《中庸》等大量经典进行诠释,并对宋明理学“格物致知”、“心统性情”、“致良知”等重要观念进行评介和论述。其中对《大学》也表现出极大关注,并以佛教精神诠释《大学》的内涵。
稚晖大学农学院之前瞻(专载)
作者: 常宗会  来源:世界农村月刊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稚晖大学农学院之前瞻(专载)
[0图]名校精英 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宋立志  来源: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教育学 
描述:名校精英 北京师范大学
[0图]北京师范大学名人志 校长篇
作者: 顾明远  来源: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校长 
描述:本书依“生不入志”、“生不立传”的通例,收录了张百熙、张亨嘉、陈宝泉等18位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长和董事长梁启超的小传。以在学校任职时间先后排序。
全文:本书依“生不入志”、“生不立传”的通例,收录了张百熙、张亨嘉、陈宝泉等18位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长和董事长梁启超的小传。以在学校任职时间先后排序。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