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憨山德清对禅宗美学的贡献及其学术意义
-
作者:
皮朝纲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为学三要 禅 学术意义 憨山德清 禅宗美学
-
描述:德清的“为学三要”之说 ,成为 1 7世纪以来三教一体的名言 ,为后世僧人所尊奉的准则。他对禅宗哲学与美学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对本体范畴“禅”(心 )的深入探讨与明确论述。而他毕生实践 ,则是以三教一体的心性说为指南 ,以禅家心法遍注儒、道、释三家经典 ,对禅宗的重要理论问题作了系统阐释 ,在中国禅宗思
-
全文:德清的“为学三要”之说 ,成为 1 7世纪以来三教一体的名言 ,为后世僧人所尊奉的准则。他对禅宗哲学与美学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对本体范畴“禅”(心 )的深入探讨与明确论述。而他毕生实践 ,则是以三教一体
-
清代四川禅林的几位书法名家等
-
作者:
李豫川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名家 清代 禅 书法 四川
-
描述:有清一代,四川禅林名僧破山海明、丈雪通醉、熹公竹禅、雪堂含澈等,握灵蛇之珠,抱荆山之玉,为四川书坛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一、破山海明启功先生(1912—2005)在《论书绝句》中评道:“憨山清后破山
-
全文:有清一代,四川禅林名僧破山海明、丈雪通醉、熹公竹禅、雪堂含澈等,握灵蛇之珠,抱荆山之玉,为四川书坛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一、破山海明启功先生(1912—2005)在《论书绝句》中评道:“憨山清后破山
-
[0图]禅的智慧
-
作者:
凌书军 来源: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禅宗
-
描述:禅的智慧
-
[0图]禅的故事
-
作者:
张志军 来源:北京:九州出版社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地点 中国 故事 禅宗
-
描述:本书是禅宗通俗读物,佛教禅宗故事读本,收录99则故事,阐释其蕴涵的禅宗智慧、人生真理。
-
全文:本书是禅宗通俗读物,佛教禅宗故事读本,收录99则故事,阐释其蕴涵的禅宗智慧、人生真理。
-
[0图]禅的智慧
-
作者:
李莉 来源: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通俗读物 禅宗
-
描述:本书内容包括:什么是禅、拈花微笑、放下、舍得、朋友禅、一生万法、以不变应万变等。
-
全文:本书内容包括:什么是禅、拈花微笑、放下、舍得、朋友禅、一生万法、以不变应万变等。
-
非禅而禅
-
作者:
林明昌 来源:名作欣赏·上旬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王维诗是禅诗吗? 王维诗风淡远闲静,于唐代即甚为知名,(唐)殷瑶曰:“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河岳英灵集》卷上)但是当时并无人将王维诗解读为禅诗。司空
-
全文:王维诗是禅诗吗? 王维诗风淡远闲静,于唐代即甚为知名,(唐)殷瑶曰:“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河岳英灵集》卷上)但是当时并无人将王维诗解读为禅诗。司空
-
[0图]禅与书法
-
作者:
李光华 来源: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本书主要从三大方面对“禅与书法研究”这一选题作出观照:首先是禅与历代书法创作的交涉与会通,即通过对历代具有代表性的禅书法作品的分析,探讨禅意或禅学精神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其次是禅与历代书论的融通,即通过对历代富有代表性的禅意书论的研究,指出不同历史时期禅意书论的理论特征。最后是禅与书法融通的理论研究
-
全文:本书主要从三大方面对“禅与书法研究”这一选题作出观照:首先是禅与历代书法创作的交涉与会通,即通过对历代具有代表性的禅书法作品的分析,探讨禅意或禅学精神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其次是禅与历代书论的融通,即
-
[0图]禅宗史话
-
作者:
梁晓虹 来源: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通俗读物 禅宗
-
描述:禅宗史话
-
[0图]曹溪 禅研究 2
-
作者:
释传正总 释妙峰 来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禅宗
-
描述:曹溪南华禅寺建寺一千五百周年禅学研讨会论文专集:本文集收录了《论六祖革命》、《一行三昧与慧能禅法》、《虚云大师的最后十年》等四十余篇佛学文章。
-
全文:曹溪南华禅寺建寺一千五百周年禅学研讨会论文专集:本文集收录了《论六祖革命》、《一行三昧与慧能禅法》、《虚云大师的最后十年》等四十余篇佛学文章。
-
[0图]禅学研究 第6辑
-
作者:
赖永海 来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本书是《禅学研究》丛刊之第六辑,全书分“卷首专论”、“禅天禅地”、“儒释道综论”、“经论解读与佛理探微”等篇目。
-
全文:本书是《禅学研究》丛刊之第六辑,全书分“卷首专论”、“禅天禅地”、“儒释道综论”、“经论解读与佛理探微”等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