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观点●年味留声
作者: 吴兴人 冯骥才 江曾培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观点●年味留声
[0图]禅宗美学思想的嬗变轨迹
作者: 皮朝纲  来源: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美学思想  学科  禅宗  研究 
描述:本书收入了十四篇论文,内容包括《南能北秀美学思想异同论》、《实参实悟与元代禅宗美学思潮》、《太虚大师与佛教美学》等。
全文:本书收入了十四篇论文,内容包括《南能北秀美学思想异同论》、《实参实悟与元代禅宗美学思潮》、《太虚大师与佛教美学》等。
城市建设之新观点
作者: 朱皆平  来源:世界月刊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城市建设之新观点
[0图]中国古典美学思辨录
作者: 皮朝纲  来源:香港新天出版社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中国古典美学思辨录
[0图]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
作者: 皮朝纲  来源: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文集  中国  当代 
描述: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
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之音——与持“教育产业化”观点的同志商榷
作者: 陈邦元  来源:安徽教育论坛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公平  教育产业化  教育经济学  主旋律  和谐社会  基本准则  教育公平 
描述: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准则,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是时代的主旋律,但高唱这一主旋律时,往往伴随着不和谐的杂音,“教育产业化”观点就是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杂音。[第一段]
全文: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准则,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是时代的主旋律,但高唱这一主旋律时,往往伴随着不和谐的杂音,“教育产业化”观点就是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杂音。[第一段]
悟得第一义 字字皆心语:皮朝纲先生的禅宗美学研究
作者: 董运庭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宗禅  中国佛教  禅学思想  太虚大师  憨山德清  马祖道一  第一义  佛教禅宗  禅宗美学  人间佛教 
描述:一佛教禅宗形成于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之一。而禅宗美学,则是肇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学术概念,也是发轫于那个年代的一门新学科。禅学作为禅宗教义,本是佛教学说的组成部分,与美学
全文:一佛教禅宗形成于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之一。而禅宗美学,则是肇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学术概念,也是发轫于那个年代的一门新学科。禅学作为禅宗教义,本是佛教学说的组成部分,与美学
憨山德清对禅宗美学的贡献及其学术意义
作者: 皮朝纲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为学三要    学术意义  憨山德清  禅宗美学 
描述:德清的“为学三要”之说 ,成为 1 7世纪以来三教一体的名言 ,为后世僧人所尊奉的准则。他对禅宗哲学与美学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对本体范畴“禅”(心 )的深入探讨与明确论述。而他毕生实践 ,则是以三教一体的心性说为指南 ,以禅家心法遍注儒、道、释三家经典 ,对禅宗的重要理论问题作了系统阐释 ,在中国禅宗思
全文:德清的“为学三要”之说 ,成为 1 7世纪以来三教一体的名言 ,为后世僧人所尊奉的准则。他对禅宗哲学与美学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对本体范畴“禅”(心 )的深入探讨与明确论述。而他毕生实践 ,则是以三教一体
美学的与历史的追求:上海首届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评选记感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文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美学的与历史的追求:上海首届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评选记感
不可“破碎”地看待电影功能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电影新作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女词人  电影功能  破碎  电影创作  艺术  审美活动  影片  社会功能  认识作用 
描述:灯下漫读,翻开一本《美学的历史》,其中提到,西方一些美学家认为,在审美活动中要防止一种“缺漏”的偏差,对艺术的认识,不能顾此失彼,或顾彼失此。用中国的美学语言来说,就是不能“破碎”地对待艺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过一句名言:“破碎何足名家?”由此我想到,纠“缺漏”之偏,治“破碎”之症。
全文:灯下漫读,翻开一本《美学的历史》,其中提到,西方一些美学家认为,在审美活动中要防止一种“缺漏”的偏差,对艺术的认识,不能顾此失彼,或顾彼失此。用中国的美学语言来说,就是不能“破碎”地对待艺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过一句名言:“破碎何足名家?”由此我想到,纠“缺漏”之偏,治“破碎”之症。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