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试论憨山德清的书法艺术
作者: 张晓平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憨山  艺术  书法  禅宗 
描述:明代憨山大师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行草书秉承"二王"传统,凭藉自己的学识修养和禅学功底,形成了自己自由散淡、端庄静雅的个性化书风,具有丰厚的审美价值。
全文:明代憨山大师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行草书秉承"二王"传统,凭藉自己的学识修养和禅学功底,形成了自己自由散淡、端庄静雅的个性化书风,具有丰厚的审美价值。
艺术贵“活”
作者: 江曾培  来源:艺术世界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艺术贵“活”
角度的艺术(微型讲座)
作者: 江曾培  来源:青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角度的艺术(微型讲座)
[0图]艺术鉴赏漫笔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概论  鉴赏  文艺 
描述:艺术鉴赏漫笔
[0图]艺术鉴赏漫笔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艺术鉴赏漫笔
[0图]艺术鉴赏漫笔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艺术鉴赏漫笔
不可“破碎”地看待电影功能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电影新作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女词人  电影功能  破碎  电影创作  艺术  审美活动  影片  社会功能  认识作用 
描述:灯下漫读,翻开一本《美学的历史》,其中提到,西方一些美学家认为,在审美活动中要防止一种“缺漏”的偏差,对艺术的认识,不能顾此失彼,或顾彼失此。用中国的美学语言来说,就是不能“破碎”地对待艺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过一句名言:“破碎何足名家?”由此我想到,纠“缺漏”之偏,治“破碎”之症。
全文:灯下漫读,翻开一本《美学的历史》,其中提到,西方一些美学家认为,在审美活动中要防止一种“缺漏”的偏差,对艺术的认识,不能顾此失彼,或顾彼失此。用中国的美学语言来说,就是不能“破碎”地对待艺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过一句名言:“破碎何足名家?”由此我想到,纠“缺漏”之偏,治“破碎”之症。
促进你实现“艺术本性”--谈《艺术鉴赏大战》
作者: 江曾培  来源:艺术世界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促进你实现“艺术本性”--谈《艺术鉴赏大战》
艺术理论的新探索   ——读余秋雨的《艺术创造工程》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艺术理论的新探索   ——读余秋雨的《艺术创造工程》
[0图]微型小说艺术初探
作者: 许世杰选  来源: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学理论  短篇小说 
描述:微型小说艺术初探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