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图]药性趋向分类论
-
作者:
尚志钧撰 来源: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地点 年代 中国 中药性味 现代 研究
-
描述:本书是尚志钧先生积研究本草50余年的经验,提出的一种新的药物分类方式,即按药性作用的趋向分类。根据药物作用趋势,分行、守两大类。
-
全文:本书是尚志钧先生积研究本草50余年的经验,提出的一种新的药物分类方式,即按药性作用的趋向分类。根据药物作用趋势,分行、守两大类。
-
新型纳米药物载体囊泡的构筑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
作者:
刘洪强 汪海洋 姚庆强 来源:药物生物技术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囊泡作为一类新型的纳米药物传递载体,具有独特的优点。相比于胶束,囊泡可以同时包裹疏水性及亲水性药物分子;相比于脂质体,囊泡更为稳定且不易发生药物的泄漏;这些特点使得囊泡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此外,囊泡特有的双层膜包裹亲水核的结构,与细胞的结构十分类似,使得其在模拟生物细胞方面发挥了较为重要
-
全文:。此外,囊泡特有的双层膜包裹亲水核的结构,与细胞的结构十分类似,使得其在模拟生物细胞方面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目前,用于药物传递系统的囊泡主要包括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Niosome)、阴阳
-
谈应急电源装置的分类形式
-
作者:
董宇松 汪海洋 来源:UPS应用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不间断电源 供电系统 UPS 应急电源装置 计算机
-
描述:文中通过对应急电源装置分类形式的分析,阐述了各类应急电源产品的不同应用范围及特点。[著者文摘]
-
全文:文中通过对应急电源装置分类形式的分析,阐述了各类应急电源产品的不同应用范围及特点。[著者文摘]
-
《五十二病方》药物炮制概况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炮制历史 水火共制 黍米 发展史 药物 中药 雷公炮炙论 操作过程 五十二病方
-
描述:《五十二病方》是1973~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重要古代方药资料,除收载医方外,并对中药炮炙有详细的记载,方中不仅有“炮、熬、煮、炙、煅……”等术语的应用,而且还有操作过程的记录。本文根据1979年11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五十二病方》单行本上的283方(不包括未拼合的残片)中有关中药炮炙资料
-
全文:中也用“炮熬煮炙”作为中药制药技术的通称。本文为研究我国炮炙发展史提供参考。兹按炮炙分类,将有关药物炮炙资料,列举如下:
-
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对本草学的贡献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本草经集注 本草学 陶弘景
-
描述:梁代陶弘景对南北朝以前的本草学进行了整理、总结、创新,并对本草学做出贡献,使中国本草学走上系统化,为后世历代主流本草所宗。所以陶氏本草书成为后世本草的典范。历代主流本草,无论是总论或各论方面,都是沿袭陶弘景所创诸范例向前发展的。如药物自然属性分类,三...
-
全文:梁代陶弘景对南北朝以前的本草学进行了整理、总结、创新,并对本草学做出贡献,使中国本草学走上系统化,为后世历代主流本草所宗。所以陶氏本草书成为后世本草的典范。历代主流本草,无论是总论或各论方面,都是沿袭陶弘景所创诸范例向前发展的。如药物自然属性分类,三...
-
历代主要本草矿物药发展概况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皖南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证类本草 神农本草经 李时珍 矿物药 本草拾遗 本草经集注 本草纲目拾遗 禹余粮 分类 水银
-
描述:中国最早的本草,是汉代《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草经》)。《本草经》载药366种,分上、中、下三品。上品药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并能轻身益气,延年不老,中品药120种,毒性不大,或无毒,既能治病,又能补虚赢,下品药有毒,除寒热,破积聚,专用于治病,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本草经》中矿物药也是按上
-
全文:,又能补虚赢,下品药有毒,除寒热,破积聚,专用于治病,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本草经》中矿物药也是按上、中、下三品来分类。上品药有18种。即玉泉、丹砂、水银、空青、曾青、白青、扁青、石胆、云母、朴消
-
《五十二病方》药物“蒿、青蒿、白蒿”考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郭璞 清代 郝懿行 考释 药物 尔雅 白蒿 青蒿 五十二病方
-
描述:1.蒿、青蒿《病方》191行:“弱(溺)口沦者方,……先取鹊棠下蒿。”248~251行:“[牝]痔,以煮青蒿大把二,……青蒿者,荆名曰[萩]。”《病方》89页注⑥云:“青蒿,见《神农本草经》。《尔雅·释草》:‘萧,萩。’郭璞注‘即蒿。’这里是说荆楚地方称青蒿为萩。”笔者对此注持有不同的看法。按萩蒿是
-
全文:1.蒿、青蒿《病方》191行:“弱(溺)口沦者方,……先取鹊棠下蒿。”248~251行:“[牝]痔,以煮青蒿大把二,……青蒿者,荆名曰[萩]。”《病方》89页注⑥云:“青蒿,见《神农本草经》。《尔雅
-
贝母药用历史及品种考察
-
作者:
尚志钧 刘晓龙 来源:中华医史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贝母 药物 考证
-
描述:通过历代本草及有关文献的考察,认为《诗经》、《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贝母,并非是今日药用百合科贝母属植物,而应是葫芦科植物土贝母Bolbostemmapaniculatum(Maxim.)Franq.《名医别录》是最早收载百合科贝母属植物入药的文献,其入药品种是浙贝母Fritillariathunbe
-
全文:通过历代本草及有关文献的考察,认为《诗经》、《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贝母,并非是今日药用百合科贝母属植物,而应是葫芦科植物土贝母Bolbostemmapaniculatum(Maxim.)Franq.《名医别录》是最早收载百合科贝母属植物入药的文献,其入药品种是浙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Miq.,根据产地及采收时月分析,记载品种还包括土贝母。川贝母入药用出现于明代《本草汇言》,其原植物来源主要是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和川贝母F.cirrhosaD.Don.
-
《五十二病方》药物(前巾)根、(竹夹)蓂、莁夷考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郭璞 车前草 考释 高诱注 说文解字系传 药物 尔雅 本草纲目 地肤子 五十二病方
-
描述:1.(前巾)(葥)根《病方》109行:“疣,以杀本若道旁(前巾)帮(葥)根二七,投泽若渊下。”《病方》中葥根有三种解释。一释为地肤子,二释为山莓,三释为车前草。(1)葥释为地肤子《尔雅》:“葥,王
-
全文:1.(前巾)(葥)根《病方》109行:“疣,以杀本若道旁(前巾)帮(葥)根二七,投泽若渊下。”《病方》中葥根有三种解释。一释为地肤子,二释为山莓,三释为车前草。(1)葥释为地肤子《尔雅》:“葥,王
-
《诗经》药物考释之一——果臝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医药文化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栝楼 诗经 果臝 考证
-
描述:《诗经》药物考释之一——果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