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非遗——酥笏牌
山青水秀龙虎斗,人杰地灵凤凰飞,在这青山绿水环抱之中,座落着一座千年古镇:大马厂。
马厂是一块宝地,她緼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金、铜、铁、大理石等地下矿藏,延绵百里的大山之中曾是当年新四军四支队重要的抗日根据地。
马厂是一片热土,她肥沃的土壤条件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一批闻名遐迩的地方土特产,象“马厂小磨麻油”、“马厂羊肉面”等等。而马厂“酥笏牌”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酥笏牌”原来只有马厂街道几家小作坊加工。后来由于人口流动量加大,加之热销的市场行情和可观的利润空间,大墅、全椒县城、马鞍山、南京等地也相继出现了“酥笏牌”加工。但无论是品质、口感,还是营养成份,均不及马厂街道。而马厂街道的王记“酥笏牌”当属正宗传承。
“酥笏牌”因其外形酷似古代大臣上朝奏事时手中所持板子——笏而得名。相传大明开国功臣乐韶凤与朱元璋君臣相洽,一日朱邀乐游金水桥,朱携乐手,突然说:“携手上金桥,有事不相饶。”乐跪下答到:“平生仗忠义,不畏帝王刀。”事后乐感到畏惧。一日朱元璋驾临乐府,乐即奉上自家制作的酥笏牌请君品尝。朱元璋拿起酥笏牌笑道:卿家心思精巧,造此笏牌,定有所奏。乐即答愿交出所掌之权,回乡告老,并口吟辞朝诗两首。帝准其所请,故乐韶凤得以善终,卒葬故乡。酥笏牌制作也从乐府流传到社会上。据考证乾隆年间有一名叫王朝勋的老人乞讨至马厂而带入酥笏牌制作工艺,王氏家族代代相传,至今已有220多年历史。
“酥笏牌”选料讲究。主料采用优质面粉、猪油、白芝麻,辅以碘盐、白糖、香葱,按照不同比例、不同时间进行加工。
先取面粉300克、猪油175克、适量碘盐(或白糖)、香葱调成油酥,分成10份;再用100克面粉制成发面,100克面粉揉成面团,将其合二为一,慢慢揉匀,分成10份;然后每份加一份油酥,反复折叠揉和,直至24层,这样一个长15厘米,宽6厘米的“酥笏牌”就成形了。这时候,在其一面撒上芝麻,用另一面贴入炉中,以文火闷透后出炉。再把炉中余火取出,将其层层放置炉中,利用炉内余热过夜。第二天早上出炉包装。
千万记住,这时的“酥笏牌”酥极了,必须轻拿轻放,一不留神,它便“粉身碎骨”。
整个制作过程中少不了相关器具,如炉子、钳子、木炭、案板、走槌、菜刀、铲子。
“酥笏牌”属于民间手工技艺,受几千年封建思想束缚,只在家族内部代代传承,主要方法是“口传心授”,从无文字记载。
“酥笏牌”属休闲点心类食品,香酥可口中,老少皆宜。既可作休闲茶点,又可作主食使用。而且价格适中,社会各阶层均可接受。
改革开放以后,港、台同胞来大陆探亲、投资者有机会吃过“酥笏牌”后均赞不绝口中。目前,“酥笏牌”已在全国各地销售,并远销新加坡、加拿大、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它在一定的人群中已经形成了一种饮食文化。并于2003年应邀参加了滁州市文化艺术节。
根据目前生产和销售情况来看,作为一种民间手工技艺品牌,“酥笏牌”完全可能做强做大,更可以作为旅游配套产品加以研究开发。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国家税收作出它应有的贡献。
任何事物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酥笏牌”出不例外。它正面临着几种危机:
1、由于家族作坊式生产和管理,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不可能做大做强,不利于保护发展。
2、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没有专门研究开发机构,不能对其配方、工艺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更科学、更完善。始终处于矇胧之中。
3、组织管理不规范,为了追求利润,东家仿、西家造,鱼龙混杂,加之没有文字记载,久而久之,正宗传承的手工技艺将面临失传。
为了保护这一民间手工技艺瑰宝,自2002年至今,当地政府和相关人士先后投入近十万元,改善了加工环境,添置更新了相关器具,组织参加了2004年上海农产会,并于2005年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马厂”牌商标。2007年成立马厂酥笏牌行业协会,规范生产经营。2008年做好马厂酥笏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2009年召开马厂酥笏牌行业发展座谈会,提升品牌知名度。
为了发扬光大这一民间手工技艺,最近在县政府、县文化主管部门帮助指导下,马厂镇政府研究确定了新的保护内容。
1、制定相关保护政策。
2、筹建“马厂酥笏牌”研究会。
3、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
4、举行全国巡游展。
5、举办“马厂酥笏牌”旅游节。
过去,历经二百多年沧桑,“酥笏牌”以它独特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接受,我们为之欣慰。
而今,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保护下,“酥笏牌”又将以崭新的面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为之自豪!
- 1、全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作者:张静霞 年份:暂无
- 2、省级非遗——走太平 作者:本站 年份:暂无
- 3、省级非遗——全椒民歌 作者:本站 年份:暂无
- 4、市级非遗——二月二龙抬头 作者:本站 年份:暂无
- 5、市级非遗——八朵云 作者:本站 年份:暂无
- 6、市级非遗——管坝牛肉 作者:本站 年份: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