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医别录》的考察(下)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古代文献 张仲景 书写格式 本草资料 药物学 陶弘景 中医学院学报 急就篇 名医别录
-
描述:(四)《名医别录》的特点 (1)本书收录名医增录的药物,其中有很多药在古代文献中,是与《本草经》药物共存的,并无《本经》和《别录》的区分。前面讲过,古代《神农本草经》有很多种同名异书的本子。今日所讲的《神农本草经》,是指陶弘景选定载药365种的本子。其余的本子,包含有名医增录的资料,陶氏对这些资料,
-
全文:(四)《名医别录》的特点 (1)本书收录名医增录的药物,其中有很多药在古代文献中,是与《本草经》药物共存的,并无《本经》和《别录》的区分。前面讲过,古代《神农本草经》有很多种同名异书的本子。今日所讲
-
《雷公药对》考略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江苏医药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证类本草 徐之才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本草经集注 七情 本草纲目 陶弘景 雷公药对 著录
-
描述:清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方技略载:《雷公药对》2卷。《隋书经籍志》卷三所载《桐君药录》书名下,著录“梁有《药对》二卷”,但未题名雷公著。其实雷公《药对》在《隋书经籍志》以前,已有文献记载了,那是就在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序》中已提到。兹以敦煌出土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序录》(1955年群联版,以下简称《集
-
全文:清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方技略载:《雷公药对》2卷。《隋书经籍志》卷三所载《桐君药录》书名下,著录“梁有《药对》二卷”,但未题名雷公著。其实雷公《药对》在《隋书经籍志》以前,已有文献记载了,那是就在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序》中已提到。兹以敦煌出土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序录》(1955年群联版,以下简称《集注》)来研究。《集注》2页云:“药性所主,当以识识相因,不尔何由得闻,至乎桐、雷,乃著在篇简。”在此文中,所讲桐、雷,当指桐君、雷公而言。
-
《本草求真》简介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皖南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本草 药物作用 求真 黄宫绣 收涩剂 食物 主治 中医图书 叙述 四库全书
-
描述:本书作者黄宫绣,字锦芳,江西宜黄人。于清代乾隆年间著。《中医图书联目》题此书成于1769年,按此年是王光燮为此书作序题署乾隆已丑。《医籍考》1158页医学求真录总论条引《四库全书提要》:“是书成于乾隆庚午(1750)”。故本书似应成于1750年。本书1979年问世至1949年,共有23种刊书。本文据
-
全文:本书作者黄宫绣,字锦芳,江西宜黄人。于清代乾隆年间著。《中医图书联目》题此书成于1769年,按此年是王光燮为此书作序题署乾隆已丑。《医籍考》1158页医学求真录总论条引《四库全书提要》:“是书成于乾隆庚午(1750)”。故本书似应成于1750年。本书1979年问世至1949年,共有23种刊书。本文据1942年上海锦书局刊本简介如下。全书十一卷,收载药物520种,其中药物440种,食物80种,附图244幅。卷一至卷
-
商务影印<<政和本草>>版本辨伪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国医药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本草 图书版本说明
-
描述:本文通过对《政和本草》不同版本的讨论,确定商务影印的底本是据明成化本或其系列本,削去诸序跋翻刻而成的,非金泰和原刻本;明确《政和本草》存在两个系列本: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政和本草》为代表的系列本和以成化本《政和本草》为代表的系列本。
-
全文:本文通过对《政和本草》不同版本的讨论,确定商务影印的底本是据明成化本或其系列本,削去诸序跋翻刻而成的,非金泰和原刻本;明确《政和本草》存在两个系列本: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政和本草》为代表的系列本和以成化本《政和本草》为代表的系列本。
-
《证类本草》引“雷公曰”药物出处分析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证类本草 药物出处 雷公曰
-
描述:《证类本草》所引“雷公曰”的资料,即是《雷公炮炙论》的资料。《雷公炮炙论》,大家公认是刘宋时书,但其中有后人增添的药名。 《证类本草》卷三渭石条引苏颂云:“又按雷(学攵)《炮炙方》……雷(学攵)虽名隋人,乃有言唐以后药名,或是后人增损之欤!”按苏颂所云,《雷公炮炙论》有后人增删修饰的内容,笔者认为苏
-
全文:《证类本草》所引“雷公曰”的资料,即是《雷公炮炙论》的资料。《雷公炮炙论》,大家公认是刘宋时书,但其中有后人增添的药名。 《证类本草》卷三渭石条引苏颂云:“又按雷(学攵)《炮炙方》……雷(学攵)虽名隋人,乃有言唐以后药名,或是后人增损之欤!”按苏颂所云,《雷公炮炙论》有后人增删修饰的内容,笔者认为苏颂所言可信,这可从《雷公炮炙论》药物出处分析证实之。
-
祖国历史上最早的栓剂:蜜煎导方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論》記載有112方(另本作113方)。这112个方子按剂型来分,有汤剂、丸剂、散剂、灌肠剂及栓剂等。汤剂如麻黄汤、桂枝汤、白头翁汤等;丸剂如乌梅丸、麻子仁丸、抵当丸等;散剂如五苓散、瓜蒂散、文蛤散等;灌肠剂如猪胆汁方;栓剂如蜜煎导方。本文仅就蜜煎导方作一介紹。所謂"蜜煎导方",就是
-
全文: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論》記載有112方(另本作113方)。这112个方子按剂型来分,有汤剂、丸剂、散剂、灌肠剂及栓剂等。汤剂如麻黄汤、桂枝汤、白头翁汤等;丸剂如乌梅丸、麻子仁丸、抵当丸等;散剂如五苓散、瓜蒂散、文蛤散等;灌肠剂如猪胆汁方;栓剂如蜜煎导方。本文仅就蜜煎导方作一介紹。所謂"蜜煎导方",就是用蜂蜜为原料,經过煎炼,制成栓剂,塞入肛门內,起到通大便的作用。《伤寒論》原书記載如下: "蜜七合一味,內銅器中,微火煎之,稍凝
-
谈中药方剂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理、法、方、药是中医学辨証論治的主要內容。理指中医的理論,法指治疗法則,方即是方剂,药指药物而言。中医治病,是根据中医理論的体系,对病人进行辨証,然后拟出决定治疗的方法,选择恰当的药物和分量,运用組合方剂的規律,組成一个能发揮更高疗效的方剂。所以方剂和理、法、药等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要了解方剂,必
-
全文:理、法、方、药是中医学辨証論治的主要內容。理指中医的理論,法指治疗法則,方即是方剂,药指药物而言。中医治病,是根据中医理論的体系,对病人进行辨証,然后拟出决定治疗的方法,选择恰当的药物和分量,运用組合方剂的規律,組成一个能发揮更高疗效的方剂。所以方剂和理、法、药等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要了解方剂,必須对中医基础理論进行学习后,才能正确地分析疾病和运用方剂。
-
罗天益《卫生宝鉴》著述年代辨疑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华医史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罗天益《卫生宝鉴》著述年代辨疑
-
《蜀本草》的考察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华医史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蜀本草》的考察
-
述整复《唐本草》的意义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别录 神农本草经 唐本草 整复 新修本草 本草经集注 目录 唐代 本草纲目 开宝本草
-
描述:《唐·新修本草》,一名《唐本草》,是唐代政府制定的本草,有中国最早的药典之称。解放前,反动政府所编的《中华药典》序文中竟说:“缅维首制,实始纽伦”。其实《纽伦堡药典》是在1542年颁布的,《唐·新修本草》比它要早八百八十三年,因此,《唐·新修本草》实为世界最早药典。
-
全文:《唐·新修本草》,一名《唐本草》,是唐代政府制定的本草,有中国最早的药典之称。解放前,反动政府所编的《中华药典》序文中竟说:“缅维首制,实始纽伦”。其实《纽伦堡药典》是在1542年颁布的,《唐·新修本草》比它要早八百八十三年,因此,《唐·新修本草》实为世界最早药典。
上页
1
2
3
...
5
6
7
...
23
24
25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