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新闻(6)
按栏目分组
全椒非遗 (3)
全椒风情 (3)
按年份分组
2017 (5)
2016 (1)
按来源分组
其它 (6)
相关搜索词
“二月二龙抬头”界首庙会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界首境邻皖苏两省的滁州、南京江浦、和州、全椒四县市,是全椒著名商埠和物资吞吐之地。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旱涝不匀,年年荒歉,百姓困苦。某年,一道士云游至此,为民解忧,连念七七四十九天经语,祈祷上苍风调雨顺,因劳累过度而身亡。百姓念他为民而死,特建一庙以作纪念。庙宇竣立,适值农历二月初二。从此每年此日,四
全文:女儿回家参加赛会,以免她们做“女红”。于是“二月二,接女儿”,又成一俗。    数百年沧桑巨变,界首庙会已成了今天春耕备耕的物资交流大会和东乡人民的春耕狂欢节了。 
县级非遗——老汉推车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有老汉的老伴背车,车中间坐着老汉的女儿,手中有丝巾、花伞表演。近年来,老汉推车演变为两部花车五人上演,节目
全文:有老汉的老伴背车,车中间坐着老汉的女儿,手中有丝巾、花伞表演。近年来,老汉推车演变为两部花车五人上演,节目表演更加活跃、精彩《老汉推车》在锣鼓、民族乐器声中登场,表演车子上坡、下坡、滑坡、过沟、车子倾斜
县级非遗——荷花灯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荷花灯》源于全椒东部的十字镇,产生年代不详。据说很久以前,十字地方有一庄户人家五个女儿,采来荷花于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在门前的稻场上边唱边舞,祝福牛郎织女相会。当时前来凑热闹的人群中有五个
全文:    《荷花灯》源于全椒东部的十字镇,产生年代不详。据说很久以前,十字地方有一庄户人家五个女儿,采来荷花于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在门前的稻场上边唱边舞,祝福牛郎织女相会。当时前来凑热闹的人群中有五个
生日寿礼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一)做朝   一般在婴儿出生后第九天或第12天为贺日,亲友可根据对方报喜鸡蛋的数目(男孩单数、女孩双数)置办祝贺礼。礼品一是产妇的滋补品,二是婴儿的箩窝(摇篮)、包被和衣物等。   (二)抓周和做十岁   婴儿长到了一周岁或十周岁时,亲朋应邀祝贺,礼品有衣服、布料、鞋帽、项圈、长命锁、手镯、脚镯等
全文:、金花、披红、鞭炮等。女儿做寿鞋、寿桃。寿期前一天晚上,所有晚辈给“寿星”磕头,寿星赏喜钱。寿期早餐吃元宵、面条,中、晚餐摆酒筵。晚餐时“寿星”给每个人发喜糖、寿糕和寿碗。
送灶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旧时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送灶”。送灶的日期有官三民四。即官家二十三送灶,民家二十四送灶。送灶神是我县民间习俗,为了干干净净过新年,在腊月二十三到除夕前,家家要掸尘。怕掸尘得罪灶王爷而新年过不安,特此送灶。所谓“腊月二十三,灶爷送西天。上界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等到除夕,要“接灶”,再把灶王爷接回
全文:,人们就在为灶神饯行之际,想出种种办法来取媚他。宋朝诗人范成大有《祭灶词》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
市级非遗传承人——孙翠兰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让歌声永远飘荡在滁河两岸              ——记“全椒民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孙翠兰    她,是土生土长的的农村人;她,有着悦耳动听的歌喉;她就是全椒东部民歌第三代歌手——孙翠兰。5岁时,随叔祖母学唱,十五岁即登台演唱,在当地小有名气。50至70年代,先后多次参加界首乡、全椒县、滁县地区、
全文:女儿从小就跟我后面学唱歌,小孙女现在也天天叫我唱歌给她听,我会像我奶奶一样培养后代,让民歌传承下去……”笔者临走时,孙翠兰唱起了《风摆柳》。    如今的孙翠兰已七十出头,早已儿孙满堂,享天伦之乐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