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辟蹊径 高层建瓴-评陈永革《晚明佛教思想研究》
-
作者:
戴继诚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佛教史 思想研究 独辟蹊径 大陆学者 憨山德清 复兴 居士佛教 晚明佛教 佛教研究 佛教思想
-
描述:晚明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继先秦、魏晋之后再一次思想大碰撞、百家齐争鸣的时期。经过长期的萎靡不振之后,中国佛教也在此时应运新生,掀起短暂的复兴狂澜。禅、净、律、华严、天台、唯识等宗派龙象涌现,大师频出,展示着佛教巨大的生机与活力。晚明佛教复兴是因缘际会,推陈出新的结果,其时“释教殆遍天下,琳宫梵宇,
-
全文:频出,展示着佛教巨大的生机与活力。晚明佛教复兴是因缘际会,推陈出新的结果,其时“释教殆遍天下,琳宫梵宇,盛于黌舍,唪诵咒呗,嚣于弦歌。上自王公贵人,下至妇人女子,每读禅拜佛,无不洒然色喜。”(谢肇淛《五
-
相信你说的
-
作者:
史中兴 来源:杂文选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票价 诚信为本 公交 中文图书 退休老人 造假 半价票 曼哈顿 哥伦比亚大学 护照
-
描述:前几年在新泽西州小住期间,每周一次去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看书报,由住地至曼哈顿一段路乘公交大巴,票价一美元。女儿告诉我:“你们已经退休,可买半价票。”我便把护照带着。女儿说不会看你们护照的,你上车只需说一声“Senior Citizen”(退休老人)就行了。我照此法,上车朝司机说了声,往驾驶座一旁
-
全文:只需说一声“Senior Citizen”(退休老人)就行了。我照此法,上车朝司机说了声,往驾驶座一旁的投币口投下五角硬币,进去坐下。开始我们两口子还是带着护照以备查看,几次以后就不带了。 你是不是
-
要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中华儿女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唐代诗人 自然环境 城市融入 古村落 乡愁 余光中 传统村落 人文传统 文化价值 城镇化率
-
描述:刚刚过去的2013年底,"乡愁"一词火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引起普遍的关注与赞同。"乡愁",本是个文学的用语,余光中的诗,董桥的书,都一再抒发了"乡愁"。"乡愁",体现着人们对家乡的怀念与相思,也表达着远离故土的游子的忧伤与愁情,所谓
-
全文:,都一再抒发了"乡愁"。"乡愁",体现着人们对家乡的怀念与相思,也表达着远离故土的游子的忧伤与愁情,所谓"千里作远客,五更思故乡"是也。家乡故土是生活的根,如唐代诗人刘长郷所说,人们都有一颗"缠绵的乡心
-
演春与鞭春俗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全椒古有演春、鞭春俗,明泰昌《全椒县志》载:立春前期,优人装扮舞习,谓之“演春”,游手浮浪者或假冠带,随隶卒,沿门赞扬致语,以献利市。至迎春日,士女聚观如堵,县堂举公宴,鞭土牛碎之。农人取牛土涂灶,以为不生蚁虫。 立春作为节气,见诸《礼记》。迎春仪礼,最早出现在东汉人的著述,附会天人相应和阴阳
-
全文:,以为不生蚁虫。 立春作为节气,见诸《礼记》。迎春仪礼,最早出现在东汉人的著述,附会天人相应和阴阳五行之学。全椒演春、鞭春习俗保留了历代迎春活动的基本模式。时间为两天。前一天为“演春”,在立春
-
二月十五走山头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传说中的神仙人物安期生的生日。全椒北乡谭墩、石沛、黄栗树、周岗等地人民,都纷纷赶到大栖山游安期洞,拜安期生,烧香还愿。游人到安期洞中,以泉水洗目,据说可不生翳。此民俗称之为“走山头”。近年每年不下数万人众,且有逐年增加之盛。 民九《全椒县志》载:“二月十五
-
全文:农历二月十九,会期时人数达十万余众。三塔寺庙会,为正月十五与元宵节同日,参会人数不下五万。四月初五清明节,龙山寺清明会,也是数万四乡八邻纷来参会。
-
走太平
-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走太平又名正月十六走太平,是明代作家吴敬梓的故乡,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独有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每年正月十六这天,城内万人空巷, 四乡八邻、扶老携幼、倾家出动、 从清晨到深夜,数十万人到太平桥上走一走……… 人流如潮、摩肩接踵、甚为壮观,放烟花、燃爆竹、烧香烛、以此祈祷风调雨顺、逢凶化吉、消灾去病、
-
全文:",即谐音"遇难平",遇到灾难和困难皆可平定;走两街,取袁家湾之"袁",太平大街之"平",即谐音"团团圆圆"和"平平安安"。这条传统线路长约五华里,三桥一桥更比一桥高,步步高升,心平气和,人的生理机能
-
歌哭于斯
-
作者:暂无 来源:文学界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陈善曛 一、劈面迎来的都是出人意表 四年前我是为一件好伤脑筋的事回长沙的。在这里不想再提那件事了。在长沙期间,我只在办那件事的空档里才找朋友玩。那次回长沙是2006年4月的12日。我记得这样清楚是因为那天是我们单位离退休支部每月活动的日子。喝完早茶才走,过了九点钟。动身的时候气温
-
全文:“慧能幼小,父又早亡,老母孤遗,迁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这情形跟我仿佛。我父亲去世时四十三岁,我五岁,于父于我都太“早”。那时我们屋里住在长沙杜家山,站在门口西望,看得见几十里外岳麓山上“赫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