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疗本草》考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皖南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证类本草 食疗本草 范行准 资料 医心方 孟诜 唐代 文字 艺文志 标注
-
描述:《食疗本草》为唐代孟诜所著。《唐书艺文志》丙部子录医术类载孟诜《食疗本草》3卷,据范行准研究,《食疗本草》原由孟诜《补养方》3卷,经张鼎增改,而易此名。《嘉裙本草》补注所引书传云:“《食疗本草》,唐
-
全文:《食疗本草》为唐代孟诜所著。《唐书艺文志》丙部子录医术类载孟诜《食疗本草》3卷,据范行准研究,《食疗本草》原由孟诜《补养方》3卷,经张鼎增改,而易此名。《嘉裙本草》补注所引书传云:“《食疗本草》,唐
-
《本草拾遗》的研探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皖南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秘书省 证类本草 古今图书集成 神农本草经 唐本草 李时珍 陈藏器 医学入门 本草拾遗 开宝本草
-
描述:《本草拾遗》为唐陈藏器所撰,据掌禹锡“补注所引书传”谓陈藏器是唐开元中京兆府三原县尉。《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谓陈藏器是四明人。李时珍《本草纲目》所云同此。《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507医术
-
全文:《本草拾遗》为唐陈藏器所撰,据掌禹锡“补注所引书传”谓陈藏器是唐开元中京兆府三原县尉。《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谓陈藏器是四明人。李时珍《本草纲目》所云同此。《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507医术
-
《神农本草经》目录的讨论(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证类本草》 唐本草 白字 《本经》 目录 《本草经集注》 辑本 《神农本草经》 镜鼻 下品
-
描述:本文揭示《唐本草》在编纂时,把陶弘景所并条的锡铜镜鼻、文蛤、薤、赤小豆四条分出,使《唐本草》中的《本经》药由365种增加为369种。后又把陶弘景分条的麻子归并到麻条中,又误升麻为别录药,使369减少两种,就成367种。《证类本草》沿袭《唐本草》旧例,其白字《本经》药总数亦是367种。又由于三品位置移
-
全文:本文揭示《唐本草》在编纂时,把陶弘景所并条的锡铜镜鼻、文蛤、薤、赤小豆四条分出,使《唐本草》中的《本经》药由365种增加为369种。后又把陶弘景分条的麻子归并到麻条中,又误升麻为别录药,使369减少
-
《新修本草》药物合并与分条对药物总数的影响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华医史杂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药物总数 新修本草 本草经集注
-
描述:由唐*苏敬等在梁*陶弘景载药730种的基础上,增加114种编纂而成,其总数应为844种.但收载药物目录记其总数为850种,比844种多出6种.所多的原因,即由于对844种药物中进行合并和分条所致.将具体合并、分条的资料一一予以查出,并加以说明,可以证实药物总数,并非用730种,和新增114种相加而成
-
全文:由唐*苏敬等在梁*陶弘景载药730种的基础上,增加114种编纂而成,其总数应为844种.但收载药物目录记其总数为850种,比844种多出6种.所多的原因,即由于对844种药物中进行合并和分条所致.将
-
唐代本草概况及特点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唐代 本草文献
-
描述:一、概况 唐代本草,主流方面有《唐本草》、《蜀本草》;旁支方面有民间药本草、临床药性本草、食物治疗本草、地区性本草、便于读诵或检索本草、便于识别药物的图谱本草及药物炮炙、药物异名、单味药专著等。 1.主流本草 《唐本草》由唐政府组织苏敬等22人于公元695
-
全文:一、概况 唐代本草,主流方面有《唐本草》、《蜀本草》;旁支方面有民间药本草、临床药性本草、食物治疗本草、地区性本草、便于读诵或检索本草、便于识别药物的图谱本草及药物炮炙、药物异名、单味药专著等。 1.主流本草 《唐本草》由唐政府组织苏敬等22人于公元695
-
谈谈转注
-
作者:
张汝舟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互训 汉字 区别字 音义 偏旁 形声字 音转 同意相受 文字学 安徽省
-
描述:六书,惟转注最难明。自唐以来,释之者逾百家。文字学家从中分出什么“形转”、“义转”、“音转”三派,中国学术谈到“老大难”问题,无过之者。四十年前,安徽省立六中师范科,有文字学,由我承乏,写了
-
全文:六书,惟转注最难明。自唐以来,释之者逾百家。文字学家从中分出什么“形转”、“义转”、“音转”三派,中国学术谈到“老大难”问题,无过之者。四十年前,安徽省立六中师范科,有文字学,由我承乏,写了
-
《本草纲目》注《本草经》文为其它文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江苏中医药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校点本 证类本草 别录 紫草 本草经 白字 标记 版本 本草纲目 标注
-
描述:《本草纲目》原是以《证类本草》为蓝本撰写的。所以《本草纲目》中的《本草经》文,亦是从《证类本草》中白字本草经文摘录的。所以《本草纲目》全书中,凡录《证类本草》中白字的文字,均标注“本经”二字。由于《证类本草》版本不同,其白字本草经文亦不完全相全。加《本草纲目》版本有60多种。其“本经”标记,因翻刻舛
-
全文:《本草纲目》原是以《证类本草》为蓝本撰写的。所以《本草纲目》中的《本草经》文,亦是从《证类本草》中白字本草经文摘录的。所以《本草纲目》全书中,凡录《证类本草》中白字的文字,均标注“本经”二字。由于
-
《名医别录》考(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资料 郑樵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本草经集注 药物 艺文志 陶弘景 书名 名医别录
-
描述:1.《名医别录》的产生《名医別录》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题陶氏撰。《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亦载《名医别录》书名,但未题著者。宋代郑樵《通志艺文略》载《名医别录》由陶隐居集。宋代王应麟《玉海》仍题陶氏撰。自此以后,言《名医別录》的作者,皆从郑樵之说,题陶弘景撰。但是郑樵在他的《校仇略·
-
全文:1.《名医别录》的产生《名医別录》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题陶氏撰。《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亦载《名医别录》书名,但未题著者。宋代郑樵《通志艺文略》载《名医别录》由陶隐居集。宋代王应麟
-
《本草经》“苦菜”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别录 本草经 苦菜 毛传 说文解字注 诗经 益州 尔雅 颜氏家训 礼记
-
描述:苦菜在中国文献中,因时代和地区的不同,所指的实物也不同。尤其在古代文献中,对苦菜的形态,多是一言半语,十分含混,说不清苦莱是什么东西。例如《诗经》中记载的“苦”、“荼”,均释为苦菜。《诗·唐风·采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毛传》释云:“苦,苦菜也。”《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
全文:苦菜在中国文献中,因时代和地区的不同,所指的实物也不同。尤其在古代文献中,对苦菜的形态,多是一言半语,十分含混,说不清苦莱是什么东西。例如《诗经》中记载的“苦”、“荼”,均释为苦菜。《诗·唐风·采苓
-
《证类本草》陶序和《名医别录》历史关系之辨析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华医史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证类本草》 《名医别录》 考证
-
描述:讨论陶弘景撰《本草经集注》是用“苞综诸经”的办法,以诸经中最早的本子《神农本草经》药365为主,以吴普、李当之等名医在诸经中增录的药物“名医副品”亦365种,编为七卷本《本草经集注》。由于历代本草序,把“名医副品”一词多加改动,从而产生一些误解:一是认为“名医副品”365种药来自一本现成《名医别录》
-
全文:讨论陶弘景撰《本草经集注》是用“苞综诸经”的办法,以诸经中最早的本子《神农本草经》药365为主,以吴普、李当之等名医在诸经中增录的药物“名医副品”亦365种,编为七卷本《本草经集注》。由于历代本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