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市级非遗——五马破曹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五马破曹”是全椒县传统民间舞蹈之一,是以舞蹈表演为主、伴数板解说、打击乐伴奏为一体的民间艺术。    “五马破曹”是根据三国时期的蜀国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破曹兵的传说而创作的民间舞蹈。由五人分饰“关、张、赵、马、黄”,骑五色马,手持刀、枪、矛等兵器,
全文:。     1、历史价值:    (1)“五马破曹”反映三国时期蜀国五位人物的英勇报国事迹,充分体现了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2)赞颂英雄、表演英雄,鼓励人们受英雄、英雄、当英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市级非遗传承人——孙翠兰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随叔祖母唱,十五岁即登台演唱,在当地小有名气。50至70年代,先后多次参加界首乡、全椒县、滁县地区、
全文:,随叔祖母唱,十五岁即登台演唱,在当地小有名气。50至70年代,先后多次参加界首乡、全椒县、滁县地区、安徽省及周边乡镇、县市的文艺会演、调演、巡演等,获奖无数。2006年又参加了全椒县首届江海杯儒林
[0图]安徽日报记者采访全椒非遗项目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11月16日,安徽日报记者在全椒县文广新局、县文化馆相关人员的陪同下,采访了省级非遗“全椒民歌”和市级非遗“管坝牛肉”两个项目。    全椒民歌是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追逐,创造出来的喜闻乐见的本土民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安徽日报记者现场拍摄了全椒民歌传承人茆帮霞、孙翠阳
全文:,创造出来的喜闻乐见的本土民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安徽日报记者现场拍摄了全椒民歌传承人茆帮霞、孙翠阳、侯成琴教古城小学学生唱全椒民歌情景,观看了古城小学全椒民歌《八段锦》的表演,聆听了她们动人
市级非遗传承人——王礼庚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让民间传统成为流行品牌     ――记“管坝牛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礼庚    在人们的印象中,全椒县出了很多“好吃的”。这其中,颇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的管坝牛肉,总会引得人们口水直流,而这都要归功于一位“牛肉大王”——全椒县礼庚管坝牛肉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礼庚。    管坝牛肉是全椒县一道传统清真菜肴
全文:种牛养殖大户、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养殖经纪人组成,拥有牧场2000多亩,有会员100多人,本地会员50多人,覆盖全县及周边定远县、肥东县、滁州等地。王礼庚利用本地资源草场为优势,科技为指导、经纪人
县级非遗——庐剧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庐剧的起源年代,因无文字记载,只能以艺人师祖从业年代推算,大约有两百年历史,据考庐剧起源于最晚年代在清代乾隆年间(约1736年)应是可信的。    庐剧在发展过程中,随着流行区域的不同,语言发生了变化,并吸收了当地的民歌、民间音乐、以及各地人民群众欣赏习惯的差异,逐渐分为上、中、下三路(即西
全文:。在主调中,尚有多种行当的专用调,如《老生调》、《老旦调》、《小生调》、《小丑调》、《老生衰调》和《端公调》,花腔类唱腔大都来源于民歌小调。如《采茶调》,《打桑调》、《讨钱调》、《相思调》等。庐剧
全椒县市级非遗项目登上滁州市花灯展演舞台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为进一步挖掘和展现滁州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文化氛围,3月1日下午,由滁州市文广新局主办,市文化馆承办的2015年庆新春花灯展演在市人民广场露天舞台举办,全椒县三班花灯参加了此次展演。    近年来,全椒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全文:    为进一步挖掘和展现滁州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文化氛围,3月1日下午,由滁州市文广新局主办,市文化馆承办的2015年庆新春花灯展演在市人民广场露天舞台举办
县级非遗——马厂羊肉面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相传一百多年前,王氏祖先在马厂老街开了一个面馆,因其善熬羊汤、熏烹羊肉,熬制的羊肉面口感独特、上乘,名声在外,远近皆知,成为地方上的冬季特产名吃,代代相传,传承至今。    将本地养殖的山羊宰杀后,用开水汤去羊毛,开膛去污洗净后放到盛有山泉水的特制大铁锅中,烧煨4—5个小时直至烂熟,再将羊肉去
全文:食品,香飘十里,群众喜爱,尤在冬季人们争相食用。现北京、合肥、南京、蚌埠、马鞍山等地均开设“马厂羊肉面馆”,马厂羊肉面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县级非遗——老汉推车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老汉推车”是全椒县六镇镇草庵一艺人爱好民间花灯艺术,根据当地民间广泛采用的全木制的人力独轮车这一较为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的形态,创作出。此舞蹈为三人表演,一人扮老汉为车夫,在后推车。车前有老汉的老伴背车,车中间坐着老汉的女儿,手中有丝巾、花伞表演。近年来,老汉推车演变为两部花车五人上演,节目
全文:动作,伴打击乐及二胡、锁唢、三弦、笛子等民乐相辅。《老汉推车》舞蹈特点表演灵活多变,适合各种场合演出。表演道具民间常见,乡土气息浓,语言恢谐,动作朴实。民舞《老汉推车》自清末流传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县级非遗——古河狮子头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古河狮子头最早创始于隋朝,相传隋炀帝游玩到了古河,对独山脚下葵花冲景观十分欣赏,就令当地侯氏名厨葵花冲为题,做出一种符合地形地貌景观特征的食品。姓侯的名厨费尽心机用小麦面为原料做成了巨大的葵花心状面团子,有如雄狮之头,清蒸后油炸,取名“狮子头”。隋炀帝品尝后大加赞赏,回到宫中,赐宴群臣,
全文:     古河狮子头最早创始于隋朝,相传隋炀帝游玩到了古河,对独山脚下葵花冲景观十分欣赏,就令当地侯氏名厨葵花冲为题,做出一种符合地形地貌景观特征的食品。姓侯的名厨费尽心机用小麦面为原料做成了巨大
县级非遗——高跷镗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高跷镗”源于十字镇韦庄村闻郢村民组村民张国发祖辈。大约自清代咸丰年间始,传承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玩镗踩高跷在旧社会主要是民间杂技社跑江湖打场子踩街谋生的行当,据第四代传人张广华介绍,其父张国发(1926年生,已故)师从其祖父、曾祖父。其曾祖父年轻时就在十字的闻郢定居。建国前后,第三代传
全文:、八十年代,高跷镗的第四代传人张国发的次子张广华和四子张广德等人把高跷镗的表演艺术推向高峰。“扎实、有力、矫健、娴熟”之标准来表现谁的技巧杂耍本领高强。据第四代传人张广华介绍,高跷镗是他张家祖上挣钱糊口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