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全椒县组织人员参观第三届中国非遗博览会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博览会以“非遗: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主题,从全国各地筛选了最具特色的1000多个非遗项目参展,旨在搭建全国性
全文:保护传承和振兴发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群众、融入生活,实现非遗文化惠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椒县相关人员参观了所有省市展厅,着重参观了安徽展馆,还参观了位于槐荫区吴家铺镇的济南
县级非遗——老汉推车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老汉推车”是全椒县六镇镇草庵一艺人爱好民间花灯艺术,根据当地民间广泛采用的全木制的人力独轮车这一较为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的形态,创作出。此舞蹈为三人表演,一人扮老汉为车夫,在后推车。车前有老汉的老伴背车,车中间坐着老汉的女儿,手中有丝巾、花伞表演。近年来,老汉推车演变为两部花车五人上演,节目
全文:等动作。老汉推车有唱、有舞,曲调多为民间常见的民歌小调,如《八段锦》、《剪子鸪》、《十劝郞》。唱词固定词也有即兴演唱。建国后,唱词大多为歌颂新社会、新生活、新风尚内容。在表演中穿插对白、独白和各种行车
县级非遗——安期洞庙会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安期洞庙会”习俗沿续至今,影响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延及全椒县周边诸多县、市。安期洞,也叫安鸡洞,位于全椒县十字镇西北边缘大栖山半山腰。洞口西南向,约有八九、平方米、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传说中的仙人安期生的生日、大栖山四方民众纷纷赶到大栖山游安期洞,拜安期生,烧香还愿。此俗也叫“走山头”
全文:是全椒北乡民俗的活化石,延习年代久远,范围广,影响大,内容丰富健康与当今的社会和谐相适应。走山头的本义是纪念大恩人安期生,人们同时祈求平安,期盼风调雨顺,向往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这是一种健康的民俗文化
省级非遗——全椒民歌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全椒地处皖东,江淮之间,吴楚冲衢,全椒人既有北方人的豪爽,又有南方人的精明,全椒的方言既有吴语又有楚音。全椒有山区、有丘陵、有圩区,人们的劳动方式与生活习俗不尽相同,因而全椒民歌在创造内容、曲调风格、传唱方式等方面各显特色。故全椒民歌既有中国民歌的普泛性,又有着浓厚的地域性,其个性特点鲜明。
全文:    全椒地处皖东,江淮之间,吴楚冲衢,全椒人既有北方人的豪爽,又有南方人的精明,全椒的方言既有吴语又有楚音。全椒有山区、有丘陵、有圩区,人们的劳动方式与生活习俗不尽相同,因而全椒民歌在创造内容
市级非遗——八朵云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全椒县二郎口镇是包括原二郎口镇、程家市乡、赤镇乡、卜集乡在内的一镇三乡的大镇。镇属原程家市乡,曾用名广平古镇,是全县沿滁河三大重镇之一。古镇地处皖东丘陵、滁河岸边,隔河与和县、含山县相邻,岗圩交错,村庄密集,人口集中,水陆交通方便,集市贸易十分繁荣。古丰乐城遗址、梅花垅(又称荒粮墩)、古墓群
全文:歌颂新社会、新生活、新风尚。    每年春节“八朵云”和其他传统民间花灯一起,沿着长街、村庄,一家一户拜年祝福(即“拜门子”)。    民舞“八朵云”象征着吉祥如意,象征着幸福安康,受到人们衷心的喜爱
市级非遗传承人——李宗强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身残志坚 舞动奇迹――记“八朵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宗强     “八色云彩八朵云,求祷龙王并河神,及时赐我甘露雨,丰收不忘降雨恩。”全椒县有这样一位老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曲赋无所不晓,虽是一个拄着双拐的残疾人,李宗强从未放弃自己的追求,却可以将八朵云演绎得美轮美奂,为这一民间舞蹈倾注自己毕生
全文:社会充满了感恩的情怀。大器晚成的李先生深知,他在生活和事业上的双丰收,主要源于背后永远站着一个无私奉献的女人——妻子倪楠英。如今是回报老伴的时候了,他全力支持自幼能歌善舞的老伴,定期开展形式多样
市级非遗传承人——孙翠兰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让歌声永远飘荡在滁河两岸              ——记“全椒民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孙翠兰    她,是土生土长的的农村人;她,有着悦耳动听的歌喉;她就是全椒东部民歌第三代歌手——孙翠兰。5岁时,随叔祖母学唱,十五岁即登台演唱,在当地小有名气。50至70年代,先后多次参加界首乡、全椒县、滁县地区、
全文:风俗文化节大奖赛,一曲原生态的《风摆柳》演唱得到专家们的肯定、观众的喜爱,荣获特等奖。    孙翠兰1940年出生在滁河岸边的界首乡,这个淳朴的姑娘,有着农家女孩的热情好客,加之生活在农村,对大自然
省级非遗——走太平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全椒县位于安徽东部江淮丘陵区,江淮分水岭南侧。境内西北为低山丘陵区,东部和南部为平原圩区,全椒地形由北向南逐渐低倾。全椒环境独特,历史悠久,西汉建县,自古以来,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文化底蕴十分丰厚,走太平正是在这片文化热土上蕴育而成的。走太平又名全椒走太平,自东汉开始,传承迄今,盛况不衰,已
全文:、腰鼓等极富特色的民俗表演成了太平桥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太平桥年久失修,新的太平桥于2010年10月6日破土重建。2011年1月26日开桥,经过116天的奋力苦战,在鞭炮齐鸣、礼花绽放、喧天
[0图]安徽日报记者采访全椒非遗项目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11月16日,安徽日报记者在全椒县文广新局、县文化馆相关人员的陪同下,采访了省级非遗“全椒民歌”和市级非遗“管坝牛肉”两个项目。    全椒民歌是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追逐,创造出来的喜闻乐见的本土民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安徽日报记者现场拍摄了全椒民歌传承人茆帮霞、孙翠阳
全文:    11月16日,安徽日报记者在全椒县文广新局、县文化馆相关人员的陪同下,采访了省级非遗“全椒民歌”和市级非遗“管坝牛肉”两个项目。    全椒民歌是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追逐
县级非遗——兰花灯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全椒“兰花灯”又名“玩兰花子”,相传于明末清初,有民间艺人每逢年节,由两男两女手持自制的兰花伞沿门挨户演唱,他们见风采柳,即兴演唱迎合东家的欢心,讨取粮食、点心和赏钱,多为艺人求生活手艺。历代流传下来,并不断推陈出新。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传统兰花灯表演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原来的两男两女即兴表演,
全文:     全椒“兰花灯”又名“玩兰花子”,相传于明末清初,有民间艺人每逢年节,由两男两女手持自制的兰花伞沿门挨户演唱,他们见风采柳,即兴演唱迎合东家的欢心,讨取粮食、点心和赏钱,多为艺人求生活手艺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