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0图]新世纪批评家丛书 文学的速朽与恒久
作者: 王纪人  来源: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当代文学  文学评论 
描述:全书共分四辑,主要内容包括:道、境界、韵——中国文论的三原点和元结构;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观——兼论“文学性”和“文学性”;文学——文化分析等。
全文:全书共分四辑,主要内容包括:道、境界、韵——中国文论的三原点和元结构;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观——兼论“文学性”和“文学性”;文学——文化分析等。
县级遗——生育、生日、造房、乔迁习俗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生育习俗”有报喜、做朝、抓周和做十岁等。生 日 习 俗小孩过生日吃煮鸡蛋,成人过生日,全家欢聚一堂吃“长寿面”,晚辈则买些糖食、果品、生日蛋糕以示孝敬。造房习俗主要包括房屋的选址、座向、下脚、形状、上梁等。乔迁即搬家之意,即在搬家之日,亲友们送上贺礼表示祝贺,谓之“乔迁之喜”。  
全文:

    “生育习俗”有报喜、做朝、抓周和做十岁等。生 日 习 俗小孩过生日吃煮鸡蛋,成人过生日,全家欢聚一堂吃“长寿面”,晚辈则买些糖食、果品、生日蛋糕以示孝敬。造房习俗主要包括房屋的选址、座向、下脚、形状、上梁等。乔迁即搬家之意,即在搬家之日,亲友们送上贺礼表示祝贺,谓之“乔迁之喜”。  

县级遗——古河狮子头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古河狮子头最早创始于隋朝,相传隋炀帝游玩到了古河,对独山脚下葵花冲景观十分欣赏,就令当地侯氏名厨以葵花冲为题,做出一种符合地形地貌景观特征的食品。姓侯的名厨费尽心机用小麦面为原料做成了巨大的葵花心状面团子,有如雄狮之头,清蒸后油炸,取名“狮子头”。隋炀帝品尝后大加赞赏,回到宫中,赐宴群臣,
全文:

     古河狮子头最早创始于隋朝,相传隋炀帝游玩到了古河,对独山脚下葵花冲景观十分欣赏,就令当地侯氏名厨以葵花冲为题,做出一种符合地形地貌景观特征的食品。姓侯的名厨费尽心机用小麦面为原料做成了巨大的葵花心状面团子,有如雄狮之头,清蒸后油炸,取名“狮子头”。隋炀帝品尝后大加赞赏,回到宫中,赐宴群臣,均交口称赞,一时间“狮子头”食品倾倒朝野。从此,古河油炸“狮子头”成了地方的特色食品,流传至今。选精面粉、老碱、盐、精炼菜油、香葱少许,将精面粉和水搅拌成糊状,等发酵过后,将老碱、盐、香葱加入,充分拌匀,将调和好的面粉用擀面丈擀过后,用手做成狮子头状,放入蒸笼蒸40分钟后成型,将油烧沸,把冷却后的狮子头放入油锅中炸,大约10分钟后即可捞出,等其自然冷却后即制成了古河狮子头。古河狮子头是我县饮食业传统精制名点,食之酥脆、味香、经济实惠,为大众化早点,为皖东名点之一。

市级遗——五马破曹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五马破曹”是全椒县传统民间舞蹈之一,是以舞蹈表演为主、伴以数板解说、打击乐伴奏为一体的民间艺术。    “五马破曹”是根据三国时期的蜀国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破曹兵的传说而创作的民间舞蹈。由五人分饰“关、张、赵、马、黄”,骑五色马,手持刀、枪、矛等兵器,
全文:。     1、历史价值:    (1)“五马破曹”反映三国时期蜀国五位人物的英勇报国事迹,充分体现了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2)赞颂英雄、表演英雄,鼓励人们受英雄、学英雄、当英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市级遗传承人——王礼庚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让民间传统成为流行品牌     ――记“管坝牛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礼庚    在人们的印象中,全椒县出了很多“好吃的”。这其中,颇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的管坝牛肉,总会引得人们口水直流,而这都要归功于一位“牛肉大王”——全椒县礼庚管坝牛肉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礼庚。    管坝牛肉是全椒县一道传统清真菜肴
全文:

让民间传统成为流行品牌

     ――记“管坝牛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礼庚

    在人们的印象中,全椒县出了很多“好吃的”。这其中,颇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的管坝牛肉,总会引得人们口水直流,而这都要归功于一位“牛肉大王”——全椒县礼庚管坝牛肉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礼庚。

    管坝牛肉是全椒县一道传统清真菜肴,名闻江淮。牛肉卤制过程中,加入丁香、桂皮、八角、冰糖等十几味香料、药材,不停翻捣,整个过程不能离人;卤制好的牛肉,一刀切开,香气扑鼻,咸鲜可口,回味醇厚,有和脾益胃之妙。

    1989年,15岁的王礼庚跟随父亲学习烹制牛肉手艺,1994年开始管坝牛肉的小本经营。虽深得父亲的技艺精髓,但由于市场经验欠缺,经营的头两年,王礼庚的小店亏损近5万元。不过,这并没有难倒倔强的王礼庚,仔细想了想,要想发展,首要的便是质量要过关,以及要有自己的品牌。

    2002年,王礼庚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注册了“管坝牛肉”商标,成立了全椒县礼庚管坝牛肉有限公司,公司位于苏皖接壤的滁州市全椒县襄河镇花园工业区,主厂区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是一个绿色环保、花园式的食品加工企业。王礼庚在继承祖传秘方和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技术革新,应用现代科技,开发了礼盒系列、佐餐系列、休闲系列、旅游系列等多个品种“管坝牛肉”。牛肉的原材料采用生长期为50个月以上的老口子水牛,工艺流程严格按照清真屠宰,传统工艺卤制,高温杀菌,高标准的真空包装,最后专业的检验把关。2008年元月,顺利通过了国家食品安全QS认证及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2008年5月,王礼庚又成立了全椒县礼庚管坝水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由种牛养殖大户、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养殖经纪人组成,拥有牧场2000多亩,有会员100多人,本地会员50多人,覆盖全县及周边定远县、肥东县、滁州等地。王礼庚利用本地资源草场为优势,以科技为指导、以经纪人为依靠、以农民为基础、以合作为纽带、以市场为中心,大力发展养殖专业,确保产品品种档次,切实为当地周边养殖大户解决了水牛出栏后顾之忧,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到目前为止,王礼庚已完成总投资1000多万元,创造了皖东地区最大的一家牛肉熟制品加工企业,已建成了日屠宰量可达30头牛的生产线一条;日加工牛肉熟制品能力达3吨;配备了先进的食品检验检测设备,真实包装和高温杀菌设备及三个大型冷藏设备。目前生产有20多个品种,年产值2000万元。

    王礼庚奉行专业的才是最好的经营理念,按照继承、创新、诚信、务实的做法,以牛肉制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方向,生产出适合市场需要、消费者信得过的高品质产品;并以牛肉加工及示范养殖项目为基地,拉动地方水牛养殖业、饲草种植业的发展;有计划地建设水牛饲养小区,形成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站在新的起点上,王礼庚激情满怀,决心打造集饲料种植、水牛养殖、牛肉制品深加工及市场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化企业。

    如今,曾经只是一个小集镇特色的管坝牛肉,吸引力早已超越了皖东。而王礼庚也成为了一个投资1000多万元的公司董事长,公司产品发展到卤牛肉、牛肚、牛蹄筋、牛鞭等系列。听闻自己成为管坝牛肉的“掌门人”,王礼庚说,“感觉责任更大了,以后要把管坝牛肉继续做大做强,让民间传统也成为流行的品牌。”


市级遗传承人——孙翠兰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让歌声永远飘荡在滁河两岸              ——记“全椒民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孙翠兰    她,是土生土长的的农村人;她,有着悦耳动听的歌喉;她就是全椒东部民歌第三代歌手——孙翠兰。5岁时,随叔祖母学唱,十五岁即登台演唱,在当地小有名气。50至70年代,先后多次参加界首乡、全椒县、滁县地区、
全文:

让歌声永远飘荡在滁河两岸

              ——记“全椒民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孙翠兰

    她,是土生土长的的农村人;她,有着悦耳动听的歌喉;她就是全椒东部民歌第三代歌手——孙翠兰。5岁时,随叔祖母学唱,十五岁即登台演唱,在当地小有名气。50至70年代,先后多次参加界首乡、全椒县、滁县地区、安徽省及周边乡镇、县市的文艺会演、调演、巡演等,获奖无数。2006年又参加了全椒县首届江海杯儒林风俗文化节大奖赛,一曲原生态的《风摆柳》演唱得到专家们的肯定、观众的喜爱,荣获特等奖。

    孙翠兰1940年出生在滁河岸边的界首乡,这个淳朴的姑娘,有着农家女孩的热情好客,加之生活在农村,对大自然的感受十分真切。又因为5岁就随着叔祖母学唱,功底扎实,歌声十分空灵,很容易引起听众共鸣,受欢迎度很高。

    孙翠兰的叔祖母——石汉秀,是第一代民歌手,十分喜爱唱歌。孙翠兰自幼受其影响,对民歌充满热情。第二代民歌手林玉芹、孙德义夫妇是石汉秀的儿媳,孙翠兰的叔叔婶婶,上世纪50至70年代,孙翠兰与他们一道多次参加省、地区民歌会演并获奖。他们演唱的《稻板浆》、《风摆柳》、《四句猜》、《采茶》等受到专家肯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部分民歌甚至被日本录成唱片。除此之外,省艺术院校专家也多次来全椒采风,采访了孙翠兰。

    孙翠兰作为第三代民歌传承人,可以独唱,原生态清唱,声音十分清脆入耳,宛若山涧叮咚作响的清泉;也可以领唱、合唱,一人领,众人和,其势如万马奔腾,让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为之叹服;还可以边唱边舞,身着彩衣彩带,配乐伴奏,歌声旋律悦耳,舞姿优美,如同一只穿梭在林间的百灵鸟,令人赏心悦目。

    2006年,对喜爱孙翠兰的歌迷来说,是一个难忘的年份,年过60的孙翠兰参加了全椒县首届江海杯儒林风民俗文化节大奖赛,以一曲《风摆柳》震惊了全场,赢得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其声十分灵动,演唱十分投入,情绪饱满,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让人如身临其境,有微风拂面柳条随风起舞之景浮现脑海的感觉,这是专家们对孙翠兰所唱《风摆柳》的共同评价。最终,孙翠兰凭借这一曲《风摆柳》获得了大赛特等奖,她的风采依旧不减当年。

    近年来,孙翠兰活跃在全椒文化舞台上。2009年,参加了主题为“十里花海  秀美乡村”中国·全椒桃花节(赏花篇)开幕式,用原生态歌声热情欢迎四方赏花游客;2010年参加了“文化广场大家唱”活动,精彩的演唱犹如一道道文化大餐,丰富了市民夜生活,成为全椒夜景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赢得了广泛赞誉;2011年,参加了市文广新局在滁州大剧院举办了“红色颂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市社区文艺调演,一曲《红旗颂》表达了椒陵儿女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热爱之情,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获得了一致好评。

    孙翠兰现住在全椒县十字镇界首村,笔者走访其居住地,看见她正在和邻居唠家常,在问及民歌传承时,孙翠兰回答说:“东部民歌、田歌的影响十分广泛,传唱范围也十分广泛,叔叔、婶婶曾多次参赛并获奖,给东部民歌作了很好的宣传,但这还不够,依然要扩大其影响范围,对于民歌的传承问题,我的女儿从小就跟我后面学唱歌,小孙女现在也天天叫我唱歌给她听,我会像我奶奶一样培养后代,让民歌传承下去……”笔者临走时,孙翠兰唱起了《风摆柳》。

    如今的孙翠兰已七十出头,早已儿孙满堂,享天伦之乐,但对民歌传承的问题依然很重视,并有点担忧:当代年轻人越来越追求时尚,喜欢听流行音乐,对民歌的关注十分少。她说,时代在不断地进步,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因此一定要把旋律优美、曲调丰富的东部民歌、田歌与现代的音乐时尚元素有机结合,使古老的东部田歌更加悦耳动听,让古老的东部民歌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婚姻儿戏 闪婚闪离不可取
作者: 江曾培  来源:四川工人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闪婚”“闪离”的概念,应该是来自于“闪客”、“闪存”之类的东东,意思是“很快很快结婚”和“很快很快离婚”。然而,在这个快餐爱情的时代,就连结婚、离婚的程序都改成了更为便捷的方式,“闪婚”“闪离”的出现,也许更在情理之中,属于一个时代的产物吧。故事一:小王和小吴的婚姻来去匆匆2009年9月9日这一天
全文:“闪婚”“闪离”的概念,应该是来自于“闪客”、“闪存”之类的东东,意思是“很快很快结婚”和“很快很快离婚”。然而,在这个快餐爱情的时代,就连结婚、离婚的程序都改成了更为便捷的方式,“闪婚”“闪离”的出现,也许更在情理之中,属于一个时代的产物吧。故事一:小王和小吴的婚姻来去匆匆2009年9月9日这一天
前三三与后三三
作者: 悟寂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严寺  五台山  报恩寺  般若  憨山德清  禅师  景德传灯录  高僧传  文殊  彼岸世界 
描述:“均提相送出精蓝,无著投机事已惭。莫谓当年人不荐,至今谁解话三三。”(《清凉山志》卷八)这首诗为明代高僧憨山德清所作。德清(1546—1623),俗姓蔡,父彦高,母洪氏,字澄印,号憨山,南京全椒(今安徽境内)人。德清十二岁上出家于报恩寺,依西林和尚。十九岁上剃发于无极大师。二十八岁春正月抵五台。“至
全文:安徽境内)人。德清十二岁上出家于报恩寺,依西林和尚。十九岁上剃发于无极大师。二十八岁春正月抵五台。“至北台,见有憨山;因问其山何在,僧之,果奇秀,默取为号,诗以志之”(《憨山大师梦游全集》卷五十三
“变苦学为乐学”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优良传统  白居易  痛苦  辩证分析  勤奋学习  读书  出发点  刻苦学习  学习体会  乐学 
描述:时下,在读书学习上,有一种“变苦学为乐学”的说法。此说的出发点,也许是为了倡导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不让学习成为折磨人的一种痛苦:然而,这种把“苦学”与“乐学”对立起来的说法,却并非妥当。有同志指出,这恐怕出自对“苦学”的理解有误。强调“苦学”,是我国从学的优良传统。白居易自述他年轻时读书,就是“苦学
全文:,这恐怕出自对“苦学”的理解有误。强调“苦学”,是我国从学的优良传统。白居易自述他年轻时读书,就是“苦学力文”,“不遑寝息”。韩愈也说他“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这种“苦学”,是刻苦
“参究念佛”与“禅净双修”之辨
作者: 龚晓康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持名  禅净双修  明心见性  参究 
描述:参究念佛是否为禅净双修法门,古来佛教大德多有争论。憨山德清主张参究念佛即是禅净双修,其说重在摄净归禅。益智旭则认为参究念佛只是禅宗法门,是禅净双修,其说重在摄禅归净。
全文:参究念佛是否为禅净双修法门,古来佛教大德多有争论。憨山德清主张参究念佛即是禅净双修,其说重在摄净归禅。益智旭则认为参究念佛只是禅宗法门,是禅净双修,其说重在摄禅归净。
上页 1 2 3 ... 9 10 11 ... 12 13 14 下页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