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级非遗——婚丧嫁娶习俗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此习俗一直流传于全椒民间,具体起始年代已不可考。建国前,婚礼习俗有订婚、过大礼、通信礼、陪嫁妆、娶亲、抢亲、拜堂、呼号、席次、磕头、闹洞房、回门、复门、谢媒等。建国后,国家颁布了《婚姻法》,规定男女婚姻自主。男女结婚的,一般大多经过事前了解熟悉过程,婚嫁形式也大大从简。 丧葬习俗有报老
-
全文:》,规定男女婚姻自主。男女结婚的,一般大多经过事前了解熟悉过程,婚嫁形式也大大从简。 丧葬习俗有报老、入殓、祭祀、出棺、守孝等。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特别是到了九十年代后,丧葬习俗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为节约土地资源强力推行火葬。虽然见不到棺材了,代之而来的为水泥墓穴。
-
安徽日报记者采访全椒民歌省级非遗传承人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5月14日,安徽日报记者李博在全椒县委宣传部、县文化馆、石沛镇综合文化站相关人员的陪同下,采访了全椒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椒民歌省级非遗传承人茆帮霞。 今年3月份,省文化厅根据《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各界公布了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
-
全文: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各界公布了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共167人。其中,全椒县省级非遗项目全椒民歌代表性传承人茆帮霞1人
-
全椒县文化馆走访慰问非遗传承人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宗强家中,李宗强今年79岁,自幼残疾,靠拄拐棍行走,年轻时学习民舞《八朵云》编导、作曲、伴奏、排练及灯
-
全文:宗强家中,李宗强今年79岁,自幼残疾,靠拄拐棍行走,年轻时学习民舞《八朵云》编导、作曲、伴奏、排练及灯具制作,多次参加调演、会演,获得多项奖励,1959年参加原蚌埠地区举办的民间花灯会演,获表演
-
全椒县实现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零的突破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全椒县省级非遗项目全椒民歌代表性传承人茆帮霞1人入选,这也是该县唯一的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为
-
全文:,全椒县省级非遗项目全椒民歌代表性传承人茆帮霞1人入选,这也是该县唯一的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省文化厅有关文件精神,全椒县
-
全椒县举办首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提高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和工作水平,9月9日,全椒文化馆举办了首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县文广新局相关领导、非遗保护中心相关人员、非遗传习基地代表、各镇文化站长、非遗传承人等60多人参加了培训班。 培训班上,县文广新局副局
-
全文:人员、非遗传习基地代表、各镇文化站长、非遗传承人等60多人参加了培训班。 培训班上,县文广新局副局长罗林红作了动员讲话,强调了开班的意义;局长关敬文要求传承人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
市级非遗——手狮舞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六镇手狮原由布扎制而成,长约2尺,艺人扛在肩上表演,后在我地表演过程中加以变革,逐渐演变成现在的竹篾扎、彩纸糊饰而成。狮身长约3尺。手狮舞表演一般由五人组成,一人引球,四人舞狮,原先引球人
-
全文: 六镇手狮原由布扎制而成,长约2尺,艺人扛在肩上表演,后在我地表演过程中加以变革,逐渐演变成现在的竹篾扎、彩纸糊饰而成。狮身长约3尺。手狮舞表演一般由五人组成,一人引球,四人舞狮,原先引球人
-
婚姻嫁娶
-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建国前,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我县一直实行封建包办的婚姻制度,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形式有指腹为婚、箩窝配亲、媒人说合、收童养媳等。婚姻程序为,先“换庚帖”(即由媒人将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和时辰用红纸书写交给对方)、“算八字”(即请瞎子算命是否相配)、“拴绳子”(即定婚)、“过礼”(即男方向女方
-
全文:),将新娘娶到男方家里,并设宴收礼,款待宾客。 建国后,国家颁布了《婚姻法》,规定男女婚姻自主。凡要结婚的男女,一般都经过事前了解熟悉过程,婚嫁形式简单,提倡节俭。然而,七十年代以后逐渐出现了女方大要
-
县级非遗——庐剧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庐剧的起源年代,因无文字记载,只能以艺人师祖从业年代推算,大约有两百年历史,据考庐剧起源于最晚年代在清代乾隆年间(约1736年)应是可信的。 庐剧在发展过程中,随着流行区域的不同,语言发生了变化,并吸收了当地的民歌、民间音乐、以及各地人民群众欣赏习惯的差异,逐渐分为上、中、下三路(即西
-
全文: 庐剧的起源年代,因无文字记载,只能以艺人师祖从业年代推算,大约有两百年历史,据考庐剧起源于最晚年代在清代乾隆年间(约1736年)应是可信的。 庐剧在发展过程中,随着流行区域的不同,语言
-
全椒文化馆拍摄非遗影像资料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4月20日星期天,全椒县文化馆组织非遗保护中心人员深入二郎口镇,拍摄县级非遗曲艺项目双条大鼓和门歌影像资料。 双条大鼓是由两个人表演的大鼓书,演唱时两人分别一手执鼓槌,一手执木质搭板,将两面匾鼓分别放在两个六根小竹竿交叉而成的鼓架子上,边敲鼓边说
-
全文:到田头场边,后又转入堂馆场院,又登上了文艺舞台。 在拍摄现场,非遗保护中心人员全景式地记录下双条大鼓、门歌排练演唱过程,为下一步申报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市、县非遗展馆提供了第一手视频展示资料。
-
[2图]王东原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片
-
描述: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工兵科学习。毕业后,历任唐生智部参谋,第三十五军何键部炮兵团副官、参谋长、第二师营长,唐生智部第三方面军教导团团长,期间曾同许克祥部共同策划马日事变。1928年后,又历任何键部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