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二病方》“彘鱼”考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证类本草 山海经 鱼纲 江豚 日华子本草 本草拾遗 河豚 本草纲目 无毒 名医别录
-
描述:《病方》23行:“令金伤毋痛方,取鼢鼠,干而冶;取彘鱼,燔而冶。”方中“彘鱼”注云:“彘鱼,疑即《名医别录》鮧鱼,彘、鮧,古脂部字,音近相通”。该注以音近相通,连系彘鱼疑为鮧鱼。 鮧鱼是什么鱼呢? 《名医别录》云:“鮧鱼,咪甘,无毒。主百病。”陶弘景注:“鮧鱼,此是鳀(音题)也,即是鲇。”《唐本草》
-
全文:? 《名医别录》云:“鮧鱼,咪甘,无毒。主百病。”陶弘景注:“鮧鱼,此是鳀(音题)也,即是鲇。”《唐本草》注:“鮧鱼,一名鲇鱼,一名鳀鱼。”《本草纲目》云:“鮧鱼,古曰?,今日鲇;北人日?,南人曰鲇。鱼额
-
从高僧到大师:憨山德清的崂山生涯
-
作者:
何孝荣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崂山 海印寺 憨山德清 晚明佛教
-
描述:憨山德清是晚明佛教四大师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德清何时成为佛教大师?有何佛学思想和实践?万历前期,他住锡崂山十二年,完成个人佛学证悟,禅教兼通,尤致意于华严;提倡禅教一致,强调净土念佛,鼓吹三教合一等,佛学思想基本形成,引领中国佛教的前行方向;复兴崂山、北京等地佛教,崂山佛教兴起,成为"
-
全文:,鼓吹三教合一等,佛学思想基本形成,引领中国佛教的前行方向;复兴崂山、北京等地佛教,崂山佛教兴起,成为"东海洋洋佛国";为王臣士庶等信向,明神宗之母李太后成为其俗家弟子,在当时社会有很大影响,从一名高僧成长为晚明佛教大师。
-
用ELISA法筛检芜湖铁路地区健康人群军团菌IgG抗体的研究
-
作者:
赵季文 徐萃瑜 熊化保 汪海洋 裘晓莹 施凤珍 张德兴 屈鼎成 郭晓燕 来源:铁道医学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军团菌抗体 微量凝集试验 军团病 健康人群 铁路地区 间接血凝试验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芜湖地区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
描述:目前检测军团菌抗体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间接血凝试验(PHA)、微量凝集试验(M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据国外报道ELISA法为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但国内报道甚少。为了解芜湖地区军团病感染状况及ELISA法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价值,我们于1986年3月
-
全文:报道甚少。为了解芜湖地区军团病感染状况及ELISA法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价值,我们于1986年3月应用该法调查了芜湖铁路系统352名健康人,检测其嗜肺性军团菌Ⅰ型(LP1)IgG抗体。现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用 ELISA 法筛检芜湖铁路地区健康人群军团菌 IgG 抗体的研究
-
作者:
赵季文 徐萃瑜 熊化保 汪海洋 裘晓莹 施凤珍 张德兴 屈鼎成 郭晓燕 来源:铁道医学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军团菌抗体 微量凝集试验 军团病 健康人群 铁路地区 间接血凝试验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芜湖地区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
描述:目前检测军团菌抗体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间接血凝试验(PHA)、微量凝集试验(M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据国外报道ELISA法为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但国内报道甚少。为了解芜湖地区军团病感染状况及ELISA法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价值,我们于1986年3月
-
全文:报道甚少。为了解芜湖地区军团病感染状况及ELISA法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价值,我们于1986年3月应用该法调查了芜湖铁路系统352名健康人,检测其嗜肺性军团菌Ⅰ型(LP1)IgG抗体。现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五十二病方》百草末、屋荣蔡、禾、陈稿、荆箕药物考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本草图经 说文 腋臭 止血 陈藏器 药物 金创 百草霜 人发 五十二病方
-
描述:百草末《病方》8行:诸伤,燔白鸡毛及人发,冶[各]等,百草末八灰,冶而……饮之。陈藏器云:“百草灰,主腋臭及金创,五月五日采露取之一百种,阴干,烧作灰,以井华水为团,重烧令白,以酽醋和为饼,腋下挟之,干即易,当抽一身痛闷,疮出即止,以水小便洗之,不过两三度,又主金创,止血生肌,取灰和石灰为团,烧令白
-
全文:,干即易,当抽一身痛闷,疮出即止,以水小便洗之,不过两三度,又主金创,止血生肌,取灰和石灰为团,烧令白,刮傅疮上。”《本草图经》:“灶额上墨名百草霜,并主消化
-
《神农本草经》“白瓜子”考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唐本草 考释 白瓜子 瓜仁 文献 开宝本草 人误 冬瓜属 名医别录
-
描述:文献上对《神农本草经》“白瓜子”有两种解释,一部分文献释白瓜子即甘瓜子,一部分文献释白瓜子为冬瓜子。究竟谁正确,兹讨论如下: 《名医别录》云:“白瓜子,冬瓜仁也。八月采之。”《唐本草》认为白瓜子即是甘瓜子。《唐本草》以白瓜子同生蒿高平泽,故视二物为一。《唐本草》注云:“据经及下条瓜蒂并生嵩高平泽,此
-
全文:甘瓜子。《唐本草》以白瓜子同生蒿高平泽,故视二物为一。《唐本草》注云:“据经及下条瓜蒂并生嵩高平泽,此即一物。”《唐本草》又从字形上来论证说:“但以甘字似白字,后人误为白也。若其不是甘瓜,何因一名白瓜,
-
《五十二病方》鳣鱼血、鲋鱼、(虫雚)考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海经 郭璞 同名异物 陈藏器 鱼血 说文解字注 尔雅 鲤鱼 段玉裁 五十二病方
-
描述:鱣鱼血《病方》130行:“白?,取丹沙与鱣鱼血,若以鸡血,皆可……”。341行:“治痂,冶亭?、莁夷,熬叔□□皆等,以牡□膏、鱣血饍。[先]以酒洒,燔朴炙之,乃傅。” 鱣的同名异物有三。即鲤鱼、鱑鱼、(鱼单)(?)的别名皆称鱣。 1.鱣释为鲤《说文》:“鱣,鲤也。”段玉裁注云:“郑曰:‘大鲤也’,盖
-
全文:、(鱼单)(?)的别名皆称鱣。 1.鱣释为鲤《说文》:“鱣,鲤也。”段玉裁注云:“郑曰:‘大鲤也’,盖鲤与鱣,同类而别异。……凡鲤曰鲤,大鲤曰鱣”《尔雅》:“鲤,鱣。”舍人注云:“鲤,一名鱣。”(诗卫
-
《五十二病方》药物瓣、由、垱和量簧考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本草经 左传 说文 颜色 日华子本草 白瓜子 冬瓜 段玉裁 五十二病方 名医别录
-
描述:瓣《病方》320行;去故般(瘢),善削瓜壮者,而其瓣材其瓜。其口如两指,以靡(磨)般(瘢)令□□之,以□□傅之。《说文》:“瓣,瓜中实也。”段玉裁注:“瓜中之实曰瓣。实中可食者,当曰人。如桃杏之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采瓜犀,以为面脂,即瓣也。”《本草经》曰:“白瓜子,味甘,平。主令人悦泽,
-
全文:。”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采瓜犀,以为面脂,即瓣也。”《本草经》曰:“白瓜子,味甘,平。主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一名水芝。”《名医别录》:“白瓜子,主除烦满不乐。”《日华子本草》:“冬瓜
-
《本草经》“白兔藿、鹿藿”的试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本草图经 唐本草 本草经 郑玄 交州 毛传 说文解字注 疏证 植物名实图考 名医别录
-
描述:白兔藿藿指豆的幼苗。《说文解字注》草部云:“藿,未之少也。”段玉裁注云:“李善引《说文》作豆之叶也。”又《诗·小雅·白驹篇》:“食我场藿”。《毛传》曰:“藿,犹苗也。”藿指豆叶:《广雅疏证》卷十上释草云:“豆角(?)之荚,其叶谓之藿。”《诗·小雅·采菽》:“采菽采菽”。郑玄笺云:“菽,大豆也。采叶以
-
全文:草云:“豆角(?)之荚,其叶谓之藿。”《诗·小雅·采菽》:“采菽采菽”。郑玄笺云:“菽,大豆也。采叶以为藿。”《唐本草》赤小豆条引《别录》云:“赤小豆,叶名藿。”藿也指豆:《诗·小雅·小宛篇》:“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毛传》云:“菽,藿也。”又《诗·豳
-
五代时期的本草著作及其特点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药本草》 《日华子本草》 《食性本草》 《蜀本草》
-
描述:五代是中国大分裂时期。北方曾换五个小朝廷,局势动乱,战争频繁,使得社会遭受大破坏,因此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后蜀、南唐、吴越地处南方,成为五代时期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所以后蜀有《蜀本草》、南唐有《食性本草》、吴越有《日华子本草》等。现将五代时期的本草著作及其特点介绍如下。 1.《蜀本草》:由后蜀广政年间(
-
全文:》、吴越有《日华子本草》等。现将五代时期的本草著作及其特点介绍如下。 1.《蜀本草》:由后蜀广政年间(938~965)蜀主孟昶命翰林学士韩保昇与诸医工用《唐本草》及《图经》相互参校删定注释而成,初名《蜀重广英公本草》,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