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全椒太平文化
作者: 徐帆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太平文化彰显着全椒千年民俗的传承。已被列入安徽省首批物质文化遗产的“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第一大民俗。每年正月十六,从凌晨到子夜,全椒倾城男女老幼,拖家带口,络绎不绝,到县城东门外的太平桥上走一趟,放烟花、燃爆竹、烧香烛,摩肩接踵,人山人海,甚为壮观。人称之为“正月十六走太平”。(一) 太
全文:    太平文化彰显着全椒千年民俗的传承。已被列入安徽省首批物质文化遗产的“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第一大民俗。每年正月十六,从凌晨到子夜,全椒倾城男女老幼,拖家带口,络绎不绝,到县城东门外的太平桥
[0图]全椒县挖掘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为继承和弘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保护和传承我县物质文化遗产,9月24日,全椒县文广新局副局长罗林红带队,遗办工作人员深入石沛镇挖掘尹记麻油的生产制作工艺。    尹记麻油在当地远近闻名,远销到上海等地,该产品采用传统的手工技艺,传承在百年以上,2014年12月被商务部门认定为“安徽老字
全文:    为继承和弘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保护和传承我县物质文化遗产,9月24日,全椒县文广新局副局长罗林红带队,遗办工作人员深入石沛镇挖掘尹记麻油的生产制作工艺。    尹记麻油在当地远近闻名
[6图]夜景太平桥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太平桥”,为自己许愿一个平安。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去太平桥上走上一趟无疑是全椒人民的“头等大事”。近年来也已吸引了30多万人的参与,被列入安徽省物质文化遗产,并在申报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然而
[1图]马厂羊肉面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马厂羊肉面 相传一百多年前,王祖先在马厂老街开了一个面馆,因其善熬羊汤、熏烹羊肉,熬制的羊肉面口感独特、上乘,名声在外,远近皆知,成为地方上的冬季特产名吃,代代相传,传承至今。 将本地养殖
[1图]周岗雪枣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至如皋冒家食此点心赞赏不已。后母盛老恭人过七十寿,冒携董来全椒祝寿,董便在吴府传下此技,以悦盛。周岗是吴家飨堂地,故此雪枣绝技随之传入周岗。
[1图]全椒贡面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全椒贡面 全椒贡面,原名“长寿面”俗名“挂面”。民间传说明朝时,许家族一弟兄,将“长寿面”作贡品送入皇宫,明太祖朱元璋吃过后,顿觉味美可口,当即传旨,此面须年年进贡。故自明清两代,全椒马厂挂面
[6图]花灯走太平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专门描述,谓之“走百”,是为了消灾祛病。 全椒走太平传承至今,和三个历史人物有关。太平桥为一座古桥,县志载:太平桥又名贺橹桥,相传隋大将军贺若弼伐陈时,造橹于此,故称为贺橹桥。后改名为太平桥。 刘
[1图]憨山德清(金刚不坏的肉身)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   万历十一年(1583年),赴东海牢山(今山东青岛崂山)那罗延窟结庐安居,开始用憨山为别号,皇太后遣使送3000为德清建庵居住。时山东灾荒,德清建议将此费全数施予孤苦。太后感叹,特为造寺,赐
全椒老城
作者: 徐文涛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明嘉靖三十六 年(1557) ,倭寇入犯盱眙 、天长等地,全 椒震动。为抗御外侮,保护县治(县署),全椒知县顾逵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动员民力修建石城,城表用块石护砌,当年竣工。        该城周长1500米,城内面积仅0.16平方公里。城墙高3.3米、宽3.3米(按规制高出民房五尺)
全文:大街、十字街、丁字大街、焦家巷大街、河湾大街和黄家巷、义井巷、三元宫巷、白鹤观巷、蒋家巷、吴家巷、仓巷、晏公庙巷、古城巷、旧儒学巷、司马里巷、碾房巷、五通巷、放生池巷、家巷等主要街巷。至民国九年
[0图]全椒中学
作者: 陈静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安徽省全椒中学坐落于有“江淮背腹”、 “吴楚冲衢”之称的安徽省全椒县,学校是安徽省创办最早的6所中学之一,同时也是安徽省示范高中和滁州市重点中学。学校始建于1902年,其前身是始建于宋代崇宁年间(1105年)的全椒学宫和明代嘉靖年间的望阳书院。1958年定名为“安徽省全椒中学”。1961年郭
全文:约为90000平方米,包括3栋教学楼、2栋行政楼、3栋实验楼、5栋宿舍楼和1栋餐厅楼、1栋图书馆以及运动场(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和人造草皮的足球场,完全符合国际比赛的场地要求)、道路、围墙、大门
上页 1 2 3 ... 6 7 8 下页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