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市级非遗——二月二龙抬头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在皖东边陲,有一个古老的小镇,它就是全椒县十字镇辖区内的界首。    界首古镇不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这里还有一个方圆数百里人人皆知并已传承了千余年的民俗,那就是“二月二龙抬头”。    界首小镇距全椒县城只有十公里地。据1988年《县志》载:相传西汉年间,此处久旱无雨,颗粒无收,饿殍遍野,
全文:加以充分利用。认为二月二庙会是全椒东乡民俗的活化石,是宣传我们十字镇、建设大滁城、融入南京都市圈、接轨长三角新的契入,是招商引资实现东向战略的前沿阵地。保护挖掘发展界首庙会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做好界首庙会这块大文章已经列入了地方政府扩权强镇五年发展的总体规划。
市级非遗传承人——孙翠兰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让歌声永远飘荡在滁河两岸              ——记“全椒民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孙翠兰    她,是土生土长的的农村人;她,有着悦耳动听的歌喉;她就是全椒东部民歌第三代歌手——孙翠兰。5岁时,随叔祖母学唱,十五岁即登台演唱,在当地小有名气。50至70年代,先后多次参加界首乡、全椒县、滁县地区、
全文:,但对民歌传承的问题依然很重视,并有担忧:当代年轻人越来越追求时尚,喜欢听流行音乐,对民歌的关注十分少。她说,时代在不断地进步,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因此一定要把旋律优美、曲调丰富的东部民歌、田歌与现代的音乐时尚元素有机结合,使古老的东部田歌更加悦耳动听,让古老的东部民歌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全椒太平文化
作者: 徐帆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太平文化彰显着全椒千年民俗的传承。已被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第一大民俗。每年正月十六,从凌晨到子夜,全椒倾城男女老幼,拖家带口,络绎不绝,到县城东门外的太平桥上走一趟,放烟花、燃爆竹、烧香烛,摩肩接踵,人山人海,甚为壮观。人称之为“正月十六走太平”。(一) 太
全文:来自法国、澳大利亚、浙江、南京、合肥、滁州、马鞍山、辽宁、香港、台湾……人们燃太平香、太平烛、放太平灯。从东门太平路、走太平桥、到太平井、掷太平钱,由太平里(上、下湾旧称),乘兴而归。  走太平是中国
五四:投毒谣言与反日 风潮
作者:暂无 来源:时代教育·国家历史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本刊记者 李远江 在五四运动的敏感时期,一批“日本人投毒”的传闻突然爆发,打破了学生试图将运动控制在和平范围的努力,使上海陷入民族情绪与安全恐慌交织的氛围中。 1919年5月底,一个“日本人投毒”的小道消息开始在上海市井中流传。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理会它。然而,进入6月份以后,
全文:变得极为冷清,而日本人聚居的虹口一带尤为惨淡。 “对日人的攻击与排斥除了可能有激进分子的鼓动因素外,是与民众对集俸安全受到威胁的似乎有竭斯底里的恐惧分不开的。这种恐惧的弥漫与扩散一个
全椒老城
作者: 徐文涛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明嘉靖三十六 年(1557) ,倭寇入犯盱眙 、天长等地,全 椒震动。为抗御外侮,保护县治(县署),全椒知县顾逵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动员民力修建石城,城表用块石护砌,当年竣工。        该城周长1500米,城内面积仅0.16平方公里。城墙高3.3米、宽3.3米(按规制高出民房五尺)
全文:(1920),城内街道有城内街、南门大街、大南门街、丁字街、后街、凤凰桥街、小桥湾街、西门街、半边河街、袁家湾街、东门大街、河湾街、学前新街,街道起迄,旧志均有记载(见民国九年《全椒县
上页 1 2 3 ... 7 8 下页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