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全椒方言
作者: 个、本馆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全椒话是北方官话中的江淮方言(或下江官话),与标准的普通话差别不是相像中的那么多。所以我们不能像粤语那样,随意造字。但是方言词汇肯定不少,地当南北,留下了很多方言的印记。在西晋以前,属吴语区。大约从东晋始,逐渐变色,到北宋时可算是粉红色的吴语区,到南宋时已蜕变为官话区了。(一)名词     
全文:的箩。   小朗子:匕首   挑子:指汤匙   决子:指东西的残渣。   炮张:爆竹。   痴花:烟火。   钱格子:硬币   麻风雨:毛毛细雨   蒿子:容易被人利用的人或是在赌博中技艺比较差的人
市级非遗——酥笏牌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山青水秀龙虎斗,人杰地灵凤凰飞,在这青山绿水环抱之中,座落着一座千年古镇:大马厂。    马厂是一块宝地,她緼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金、铜、铁、大理石等地下矿藏,延绵百里的大山之中曾是当年新四军四支队重要的抗日根据地。    马厂是一片热土,她肥沃的土壤条件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一批闻名遐迩
全文:代代相传,至今已有220多年历史。     “酥笏牌”选料讲究。主料采用优质面粉、猪油、白芝麻,辅以碘盐、白糖、香葱,按照不同比例、不同时间进行加工。    先取面粉300克、猪油175克、适量碘盐(或白糖
全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作者: 张静霞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一、历史渊源    全椒历史悠久,西汉初年置县。相传高阳氏在椒陵山建立古椒国,后为全氏居住,故名全椒,是安徽古县之一,在皖东建县最早,南临浩浩长江,北依滔滔淮河,西连庐阳府,东接石头城,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历史上地处吴头楚尾,古为吴楚冲衢,这里既有水文化,又有山文化;既有吴语,又有楚音,是一方
全文:遗产。    二、“非遗”成果    初步摸清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数量与分布状况。调查项目涵盖9个门类39种,民间文学(口头文学)3个,占3%;民间音乐5个,占13%;民间舞蹈10个,占26%;戏曲1
[1图]酥笏牌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油酥和面团揉和,反复折叠,擀成24层,形成长约16厘米,宽约6厘米的底坯,撒上芝麻入炉以文火闷透。取出后清除炭火,再层层放入炉内,利用炉内余热,熏烤过夜即可,启炉香气扑鼻,放入茶盘,以手指在两头一按
[1图]三塔寺景区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泗、凤两陵,取三塔之砖造毛坦桥,塔被毁。天启年间重修。抗日战争期间,寺门被日本侵略军毁坏,后又险被国民党军拆庙以建碉堡,经住持僧力保才得以幸免。解放前夕,该寺房产被利用兴办“全椒县农业职业初级中学
[1图]折叠三塔寺景区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泗、凤两陵,取三塔之砖造毛坦桥,塔被毁。天启年间重修。抗日战争期间,寺门被日本侵略军毁坏,后又险被国民党军拆庙以建碉堡,经住持僧力保才得以幸免。解放前夕,该寺房产被利用兴办“全椒县农业职业初级中学
县级非遗——全菊制作技艺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全菊后称“滁菊”,有金芯玉瓣之美誉,全国四大名菊(全椒的全菊、黄山的徽菊、亳州的亳菊、杭州的白菊)全菊居首。全椒菊花出于明朝,到清朝咸丰年间以后,我县三合,马厂、复兴一带农户始大量种菊花,随后逐步发展到周岗、黄栗树、石沛等地。我县地处江淮分水岭一侧,雨水充沛,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阳光充足,四
全文:利用自留地种植菊花,自产自加工销售,先是发展二十多平方米的全菊苗,后来逐步扩大面积,并向外推广才给全菊制作工艺带来传承的契机。此后,三合、马厂、复兴、周岗一带及周边的农民相继发展菊花生产。产品销往各地
县级非遗——古河狮子头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古河狮子头最早创始于隋朝,相传隋炀帝游玩到了古河,对独山脚下葵花冲景观十分欣赏,就令当地侯氏名厨以葵花冲为题,做出一种符合地形地貌景观特征的食品。姓侯的名厨费尽心机用小麦面为原料做成了巨大的葵花心状面团子,有如雄狮之头,清蒸后油炸,取名“狮子头”。隋炀帝品尝后大加赞赏,回到宫中,赐宴群臣,
全文:的葵花心状面团子,有如雄狮之头,清蒸后油炸,取名“狮子头”。隋炀帝品尝后大加赞赏,回到宫中,赐宴群臣,均交口称赞,一时间“狮子头”食品倾倒朝野。从此,古河油炸“狮子头”成了地方的特色食品,流传至今。选
中秋节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明邑志载:“八月十五中秋,作月饼相遗,取义团圆。是夕宴饮望月,以豆角、菱藕、瓜饼祀之。”中秋赏月,一般人家在庭院中设个小桌即可拜月。桌上的供品为毛粟子、菱角、石榴、莲蓬、葡萄、西瓜等时令果品。必不可少的食品是月饼。全椒月饼是烧烤方式做成的,酥皮五仁芯,外皮上还贴有一方块小红纸。全椒传说,元朝末
全文:秋”,新妇食之,以为举子预兆。此俗延续至今。孩子们于此日夜玩火把,将数日前采集的火把草点燃,绕庄狂欢,嬉闹,或与邻庄小孩比赛火把的燃烧时间,比赛照明的亮度。此俗源为朱元璋“杀鞑子”,小孩举火找搜在逃的“鞑子”。赛完后,孩子们一般都要去“摸秋”,摸西瓜的较多。孩子们在村口大嚼西瓜后,拍拍肚皮,回家睡觉。
县级非遗——老柴龙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全椒古河镇晋集行政村松元村民组晋元秀的曾祖父晋春景因连生四女而无一子,九华山老方丈见他虔诚送给他一张老龙灯制作图纸,叫他回家按图制作,挨家挨户玩耍,龙会保佑他早生贵子的。回家后他立即找来能工巧匠,按图制成老灯,随即召集族人挨家挨户玩起龙灯。一年后,他喜得贵子,取名晋永善。当地人都说晋永善是老
全文:。特别是在黑夜里表演点上特制的矿烛,远远望去,犹如一条明亮的金龙欢舞在人间。老柴龙表演参加人数多、阵势大,喜庆气氛浓;表演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龙头龙身和彩球等道具制作精良,工艺独特,造型美观;表演动作粗旷、奔放。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