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月十五走山头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传说中的神仙人物安期生的生日。全椒北乡谭墩、石沛、黄栗树、周岗等地人民,都纷纷赶到大栖山游安期洞,拜安期生,烧香还愿。游人到安期洞中,以泉水洗目,据说可不生翳。此民俗称之为“走山头”。近年每年不下数万人众,且有逐年增加之盛。 民九《全椒县志》载:“二月十五
-
全文:。此民俗称之为“走山头”。近年每年不下数万人众,且有逐年增加之盛。 民九《全椒县志》载:“二月十五日,北乡安期山游者尝数千人,谚谓之走山头,山有石洞,泉出石中,晶莹如珠,游人取以洗眼,相传使目常明
-
市级非遗——神山寺庙会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据佛书记载,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诞生之日。神山寺落成后,寺中众僧为求寺庙法轮常转,香火鼎盛,就选择了观音菩萨二月十九诞辰日为神山寺落成开光典礼日。传说每逢这天都是晴空万里,风和日丽,这是托观音菩萨的保佑。久而久之,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这天为神山寺庙会,已成习俗流传至今。神山寺是佛教旅游盛地。滁州
-
全文:;登山玩耍,观赏名胜景点;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各类商品买卖,物资交流。神山寺的景点景点有藏经楼、大雄宝殿、寺门、惠峰双塔、养心亭、御湲桥、韦公祠、柴王井、龙纹石刻、龙鼻泉、仙人洞、放生池、御座等。寺内重新雕塑多尊佛像。
-
县级非遗——安期神仙清隐洞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安期洞,位于全椒县城北十五公里谭墩乡兴云农场北,大栖山中,距离滁州醉翁亭约二十公里。洞内被碎石堵塞,不能进入,外茆庵遗址尚存,还有墙基、台阶等遗物。正如明人吴谦诗云:“岩岩石洞古遗迹,窈窈深连一径通,桃涧有花随水去,蓬门无锁倩云封,九还问到何人识,千载栖真此地逢,便是神仙清隐处,不须骑鹤上崆
-
全文:深远无边。逢春时节,杂花竞芳,不到洞口远远就可闻到一股幽幽的清香,沁人心肺。洞的东南侧有一泉眼,泉水碧清,整日流泉不竭(这就是人们所求的仙水)。洞外不仅自然风光美,还有一些骚客泼墨于洞壁,题词于石上
-
[1图]龙山寺风景区
-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
描述:。遥相呼应,自然成趣,尤为主峰娘娘顶,远眺长江如带,美景庙宇,浑然一体,置身其间,如入仙境。古有诗云:林深无熟径,树老不知年。瀑洒千峰雪,岩开一线天。明.刘瑜诗云:爱此西山矗矗青,几来马首轧须停,从谁乞得愚公力,移得南窗作画屏。又有清.吴国缙诗:林深无熟径,树老不知年,瀑洒千峰雪,岩开一线天。
-
省级非遗——全椒民歌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全椒地处皖东,江淮之间,吴楚冲衢,全椒人既有北方人的豪爽,又有南方人的精明,全椒的方言既有吴语又有楚音。全椒有山区、有丘陵、有圩区,人们的劳动方式与生活习俗不尽相同,因而全椒民歌在创造内容、曲调风格、传唱方式等方面各显特色。故全椒民歌既有中国民歌的普泛性,又有着浓厚的地域性,其个性特点鲜明。
-
全文:集》,集中109首民歌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全椒漫长的历史风貌。个中民歌劳动号子更显全椒人民生产劳动的地方特色,方式的存在,号子相伴而存,传唱传承不息。 一、丰富的内容与传唱形式:1、全椒民歌从地理位置上
-
县级非遗——庐剧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庐剧的起源年代,因无文字记载,只能以艺人师祖从业年代推算,大约有两百年历史,据考庐剧起源于最晚年代在清代乾隆年间(约1736年)应是可信的。 庐剧在发展过程中,随着流行区域的不同,语言发生了变化,并吸收了当地的民歌、民间音乐、以及各地人民群众欣赏习惯的差异,逐渐分为上、中、下三路(即西
-
全文:唱腔还有几种较之其他剧中别具特色的演唱方法:如:1、吆台与帮腔;2、小嗓子唱法;3、连词、伸腔和抡腔板。这三种特殊唱法能为演唱节奏带来明显的变化,造成对比与转折。全椒庐剧演唱场所多以农村乡镇、村头、地边
-
[1图]吴敬梓纪念馆
-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
描述:及古朴迴廊,1986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大厅前立有吴敬梓一尊铜像,高4.5米,重500千克。馆内收藏有《儒林外史》的各种版本以及吴敬梓的其他著作,如迄今发现最早的刻本《卧闲草堂本》、民国时期
-
[1图]全椒贡面
-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
描述:的青睐。而用全椒贡面,制作的菜肴“泥鳅下挂面”及主食“羊肉面”更是美誉大江南北。全椒贡面,条细如丝,色洁如银,包装美观,携带方便,宜于食用。下锅就熟,久不粘汤。清水下锅,爽利可口;兑汤下锅,香甜味美,营养价值高,易于消化,是人们餐桌上一道美味食品。
-
市级非遗——双龙舞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双龙舞》是全椒县二郎口镇传统和独有的民间舞蹈,是集舞、号子(说好)表演、伴以锣、鼓等打击乐为一体的民间艺术。主要分布以二郎口镇为中心的下陶村、大孙村一带。 双龙舞又名玩龙灯,是下陶村村民自发组织表演,起源于社教时期(1964年),意在鼓励人民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战胜自然灾害的斗志;再
-
全文:现实意义。 2、艺术价值: (1)《双龙舞》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民间文化艺术种类,如狮子舞、河蚌舞、旱地行舟舞等,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宝贵的遗产。 (2)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 《双龙舞
-
县级非遗——王庄地狮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王庄地狮是清朝中叶全椒章辉小王村有一名小伙子创编的,他从小好动,且十分聪明灵活,勤学好问,听祖父讲故事,说狮子乃是兽中之王,十分雄壮、威武,百兽都朝拜它。他心想,快过年了,如装扮一个狮子玩玩,逗逗村人取乐,多么有趣热闹。于是他就用一只白铁糞箕顶在头上作狮子头,身上围上一个大褂子作狮皮,叫两名小伙子
-
全文: 王庄地狮是清朝中叶全椒章辉小王村有一名小伙子创编的,他从小好动,且十分聪明灵活,勤学好问,听祖父讲故事,说狮子乃是兽中之王,十分雄壮、威武,百兽都朝拜它。他心想,快过年了,如装扮一个狮子玩玩,逗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