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3图]常宗会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常宗会(1898年4月17日—1985年8月8日),中国著名农业蚕桑畜牧专家,生于安徽省全椒县;早年就读于安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获南锡大学理科博士
安徽日报记者采访全椒民歌省级非遗传承人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5月14日,安徽日报记者李博在全椒县委宣传部、县文化馆、石沛镇综合文化站相关人员的陪同下,采访了全椒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椒民歌省级非遗传承人茆帮霞。    今年3月份,省文化厅根据《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各界公布了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
全文: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各界公布了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共167人。其中,全椒县省级非遗项目全椒民歌代表性传承人茆帮霞1
县级非遗——赤镇龙舟会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赤镇龙舟会”,是流传于全椒沿河三镇(古河、广平、赤镇)的地方民俗,建国前后沿滁河的人们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年头于五月初五端阳节这天开展龙舟会。龙舟会由红黄青白紫五色龙舟沿着沿河遨游组成,每条龙舟上各有水手十五人,其中有十二人分坐船的两边手执单桨,齐心协力向前方划动,一人掌舵,一人打锣鼓,
全文:,歌声清脆悠扬,沿河两岸成千上万观众,穿红带绿,男欢女笑,鼓掌放鞭迎接龙舟吉祥降临。    龙舟会竟赛项目很多,实则是水上体育运动,有水上竟争出鞭索泡竟抢水球,含蛋夺彩,头顶荷叶追水鸭,竟争红招。所谓“红
[0图]全椒儒林文化
作者: 柴发华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独立人格的肯定和礼赞。结合千年来时代发展的需求,通过对吴敬梓思想、《儒林外史》这部巨著所体现的内涵和精神进行不断挖掘、提炼、丰富、拓展,渐渐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儒林文化,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浓郁的文化氛围、持续的文脉传承、果敢的社会担当。
全文:的文化氛围、持续的文脉传承、果敢的社会担当。  (一)以家族群体呈现全椒儒林文化的阵容   全椒历史上,家族群体文化人以读书求取功名的代不乏人,这里以时间的顺序只列举几个较为典型的姓氏,加以说明。他们
全椒县实现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零的突破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3月2日,省文化厅根据《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各界公布了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共167人。其中
全文:    3月2日,省文化厅根据《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各界公布了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共167人。其中
县级非遗——全椒贡面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贡品进贡给皇帝和朝官、贵戚品食。后称此贡品“马厂挂面”为“全椒贡面”。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
全文:贡品进贡给皇帝和朝官、贵戚品食。后称此贡品“马厂挂面”为“全椒贡面”。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全椒贡面成为市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食品,其细腻爽滑的口味、纯粹怡人的面香,受到大众的青睐
县级非遗——门歌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全椒门歌在沿滁河一带因串乡沿门乞讨得名,故为“水乡门歌”,它的形成年代无史可考,传说清代已有艺人运用它作讨饭工具,他们由一人身背小鼓,左手拎锣,右手持锣锤,边击锣,鼓,边唱民间小调“见风采柳”即兴编唱。也有两人唱门歌的,一人敲锣,一人打鼓一唱一和。门歌的曲调单纯,与“倒七戏”中的“寒腔”调进似,
全文:”即兴编唱。也有两人唱门歌的,一人敲锣,一人打鼓一唱一和。门歌的曲调单纯,与“倒七戏”中的“寒腔”调进似,声调凄凉,娓娓低沉。建国后,艺人的社会地位提高,门歌作为党的宣传工具,创作演出非常活跃。为适应
县级非遗——老汉推车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老汉推车”是全椒县六镇镇草庵一艺人爱好民间花灯艺术,根据当地民间广泛采用的全木制的人力独轮车这一较为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的形态,创作出。此舞蹈为三人表演,一人扮老汉为车夫,在后推车。车前有老汉的老伴背车,车中间坐着老汉的女儿,手中有丝巾、花伞表演。近年来,老汉推车演变为两部花车五人上演,节目
全文:等动作。老汉推车有唱、有舞,曲调多为民间常见的民歌小调,如《八段锦》、《剪子鸪》、《十劝郞》。唱词固定词也有即兴演唱。建国后,唱词大多为歌颂新社会、新生活、新风尚内容。在表演中穿插对白、独白和各种行车
县级非遗——高跷镗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高跷镗”源于十字镇韦庄村闻郢村民组村民张国发祖辈。大约自清代咸丰年间始,传承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玩镗踩高跷在旧社会主要是民间杂技社跑江湖打场子踩街谋生的行当,据第四代传人张广华介绍
全文:     “高跷镗”源于十字镇韦庄村闻郢村民组村民张国发祖辈。大约自清代咸丰年间始,传承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玩镗踩高跷在旧社会主要是民间杂技社跑江湖打场子踩街谋生的行当,据第四代传人张广华介绍
县级非遗——安期洞庙会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安期洞庙会”习俗沿续至今,影响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延及全椒县周边诸多县、市。安期洞,也叫安鸡洞,位于全椒县十字镇西北边缘大栖山半山腰。洞口西南向,约有八九、平方米、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传说中的仙人安期生的生日、大栖山四方民众纷纷赶到大栖山游安期洞,拜安期生,烧香还愿。此俗也叫“走山头”
全文:是全椒北乡民俗的活化石,延习年代久远,范围广,影响大,内容丰富健康与当今的社会和谐相适应。走山头的本义是纪念大恩人安期生,人们同时祈求平安,期盼风调雨顺,向往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这是一种健康的民俗文化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