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新闻(58)
按栏目分组
全椒非遗 (38)
全椒风情 (15)
全椒特色文化 (4)
全椒老城 (1)
按年份分组
2017 (54)
2016 (4)
按来源分组
其它 (58)
相关搜索词
全椒县文化馆走访慰问非遗传承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2月5日,根据县文广新局的工作安排,全椒县文化馆负责人王彦及非遗工作人员,冒着严寒,走访慰问了非遗传承,把党的温暖与关怀送给他们。    他们来到二郎口镇广平街道市级非遗《八朵云》传承
全文:    2月5日,根据县文广新局的工作安排,全椒县文化馆负责人王彦及非遗工作人员,冒着严寒,走访慰问了非遗传承,把党的温暖与关怀送给他们。    他们来到二郎口镇广平街道市级非遗《八朵云》传承
县级非遗——赤镇龙舟会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赤镇龙舟会”,是流传于全椒沿河三镇(古河、广平、赤镇)的地方民俗,建国前后沿滁河的人们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年头于五月初五端阳节这天开展龙舟会。龙舟会由红黄青白紫五色龙舟沿着沿河遨游组成,每条龙舟上各有水手十五,其中有十二人分坐船的两边手执单桨,齐心协力向前方划动,一掌舵,一打锣鼓,
全文:招”即竹篙挑在河面上的锦缎被面,上用金线绣着斗大的“奖”字,头招是十五幅,桨手、舵手、索手、锣鼓手每人一幅,二、三招略有所减,为十二幅九幅等。龙舟会上,河面五色九舟异彩粉呈,数舟竞,河岸万竞相观看。
生日寿礼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一)做朝   一般在婴儿出生后第九天或第12天为贺日,亲友可根据对方报喜鸡蛋的数目(男孩单数、女孩双数)置办祝贺礼。礼品一是产妇的滋补品,二是婴儿的箩窝(摇篮)、包被和衣物等。   (二)抓周和做十岁   婴儿长到了一周岁或十周岁时,亲朋应邀祝贺,礼品有衣服、布料、鞋帽、项圈、长命锁、手镯、脚镯等
全文:   年老人到50岁开始做寿,并且以每十年做寿一次。做寿的被称之为“寿星”,花甲之年称“60大寿”;年逾花甲的被称之为“老寿星”。祝寿时,晚辈及亲朋都要送礼。其中外甥礼品最重,有寿帐、寿联、寿烛、寿镜
演春与鞭春俗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全椒古有演春、鞭春俗,明泰昌《全椒县志》载:立春前期,优装扮舞习,谓之“演春”,游手浮浪者或假冠带,随隶卒,沿门赞扬致语,以献利市。至迎春日,士女聚观如堵,县堂举公宴,鞭土牛碎之。农人取牛土涂灶,以为不生蚁虫。    立春作为节气,见诸《礼记》。迎春仪礼,最早出现在东汉人的著述,附会天人相应和阴阳
全文:全椒古有演春、鞭春俗,明泰昌《全椒县志》载:立春前期,优装扮舞习,谓之“演春”,游手浮浪者或假冠带,随隶卒,沿门赞扬致语,以献利市。至迎春日,士女聚观如堵,县堂举公宴,鞭土牛碎之。农人取牛土涂灶
全椒方言
作者: 个、本馆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全椒话是北方官话中的江淮方言(或下江官话),与标准的普通话差别不是相像中的那么多。所以我们不能像粤语那样,随意造字。但是方言词汇肯定不少,地当南北,留下了很多方言的印记。在西晋以前,属吴语区。大约从东晋始,逐渐变色,到北宋时可算是粉红色的吴语区,到南宋时已蜕变为官话区了。(一)名词     
全文:,尤指谈男女关系方面的事   噘:骂人   熊:批评   糊得:哄骗,欺瞒   胡:犯混的意思   得江:捣蛋,刁难,难缠。   打浪:把东西清理干净。现在也笑指理发洗澡。   尻:欺骗。 例
春节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椒习俗,春节为重。腊月三十,家家忙过年。许多人家中午是不吃饭的。从早上开始就忙炸糕果、做糖食、炸圆子、炸豆腐果子、煎鸡蛋皮包菜饺子、煮鸡鸭。一时砧板声此起彼伏。三十的年夜饭准备毕,人家一般都
全文:   椒习俗,春节为重。腊月三十,家家忙过年。许多人家中午是不吃饭的。从早上开始就忙炸糕果、做糖食、炸圆子、炸豆腐果子、煎鸡蛋皮包菜饺子、煮鸡鸭。一时砧板声此起彼伏。三十的年夜饭准备毕,人家一般都
市级非遗——二月二龙抬头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在皖东边陲,有一个古老的小镇,它就是全椒县十字镇辖区内的界首。    界首古镇不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这里还有一个方圆数百里人人皆知并已传承了千余年的民俗,那就是“二月二龙抬头”。    界首小镇距全椒县城只有十公里地。据1988年《县志》载:相传西汉年间,此处久旱无雨,颗粒无收,饿殍遍野,
全文:《全椒县志》载:“二月初二日,东乡百子楼(界首境内)为村民交易农器之所,赛会者不下千,土人所制乌杆,尤为利市。于耜举趾,饶有古风。”    千余年来,二月二龙抬头赶界首庙会已成为界首周边乡镇和比邻的和县
县级非遗——荷花灯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荷花灯》源于全椒东部的十字镇,产生年代不详。据说很久以前,十字地方有一庄户人家五个女儿,采来荷花于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在门前的稻场上边唱边舞,祝福牛郎织女相会。当时前来凑热闹的人群中有五个小伙子从家中拿来纸糊的蜡烛灯笼,穿插其中,为姐妹们伴舞照明。后来逐渐演变为在灯笼外面画上荷花边唱边舞了。荷
全文:乐队声起,演员依次登场,边歌边舞边造形。建国后,由十字民间老艺人陈春、宣家芝等人发起组织了一支有锣鼓乐队伴奏的《荷花灯》表演灯队。这支灯队不仅在当地县乡各种大型活动中进行演出,还多次参加省、市民歌民舞大赛。
婚姻嫁娶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建国前,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我县一直实行封建包办的婚姻制度,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形式有指腹为婚、箩窝配亲、媒人说合、收童养媳等。婚姻程序为,先“换庚帖”(即由媒人将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和时辰用红纸书写交给对方)、“算八字”(即请瞎子算命是否相配)、“拴绳子”(即定婚)、“过礼”(即男方向女方
全文:用红纸书写交给对方)、“算八字”(即请瞎子算命是否相配)、“拴绳子”(即定婚)、“过礼”(即男方向女方送礼物),然后才能轿迎娶,男女双方均须花费很多钱财。结婚仪式大多用鼓乐伴随花轿(贫穷人家用毛驴
全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作者: 张静霞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一、历史渊源    全椒历史悠久,西汉初年置县。相传高阳氏在椒陵山建立古椒国,后为全氏居住,故名全椒,是安徽古县之一,在皖东建县最早,南临浩浩长江,北依滔滔淮河,西连庐阳府,东接石头城,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历史上地处吴头楚尾,古为吴楚冲衢,这里既有水文化,又有山文化;既有吴语,又有楚音,是一方
全文:里蕴涵着全椒崇文重道的特质,张扬着全椒文化的永恒魅力。全椒的文化,文化的全椒,是这一方古老土地的鲜明色彩,是全椒人世代不愿放弃的生活主题。丰厚的文化底蕴也孕育了品种繁多、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
上页 1 2 3 ... 4 5 6 下页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