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级非遗——兰花灯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全椒“兰花灯”又名“玩兰花子”,相传于明末清初,有民间艺人每逢年节,由两男两女手持自制的兰花伞沿门挨户演唱,他们见风采柳,即兴演唱迎合东家的欢心,讨取粮食、点心和赏钱,多为艺人求生活手艺。历代流传下来,并不断推陈出新。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传统兰花灯表演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原来的两男两女即兴表演,
-
全文:。历代流传下来,并不断推陈出新。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传统兰花灯表演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原来的两男两女即兴表演,发展为两男八女,又至六男八女,一男扮演、“骚鞑子”其余五男手持花伞,名为伞把子,女演员扮演“兰花姑娘”,手持彩绸变化队形边歌边舞,,两个兰花妹子和“骚鞑子”穿插舞蹈、伴唱。这一传统民俗舞蹈深受全椒群众喜欢。
-
县级非遗——庐剧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庐剧的起源年代,因无文字记载,只能以艺人师祖从业年代推算,大约有两百年历史,据考庐剧起源于最晚年代在清代乾隆年间(约1736年)应是可信的。 庐剧在发展过程中,随着流行区域的不同,语言发生了变化,并吸收了当地的民歌、民间音乐、以及各地人民群众欣赏习惯的差异,逐渐分为上、中、下三路(即西
-
全文: 庐剧的起源年代,因无文字记载,只能以艺人师祖从业年代推算,大约有两百年历史,据考庐剧起源于最晚年代在清代乾隆年间(约1736年)应是可信的。 庐剧在发展过程中,随着流行区域的不同,语言
-
县级非遗——周岗雪枣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周岗雪枣”早期作为过年期间招待客人的最佳副食品,入口香甜,松酥无渣、老少皆宜。周岗雪枣起源于何时何地无法考证,传为清朝的大文人昌辟疆的妾董小婉所创。那时董小婉是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吴敬梓父亲吴国对是昌辟疆的好友,传说有一次吴国对到昌辟疆家吃此点心(雪枣)赞不绝口,后来吴国对的母亲做七十大寿,昌
-
全文:老人回想,建国前,他跟师傅郑从友学徒,学得此技艺,为雪枣较早的传承人,直到1999年又将此技术传给大儿子窦本龙,二儿子窦本虎和徒弟李仕全。 周岗雪枣产品独特,是百姓过年时期最喜欢的点心,老少皆宜,经常食用可和益脾胃,有益身体健康,已成为当地的名优特产,亟待做大做强,以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
县级非遗——全椒贡面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全椒贡面,原名“长寿面”俗名“挂面”。民间传说明朝时,许氏家族一弟兄,将“长寿面”作贡品送入皇宫,明太祖朱元璋吃过后,顿觉味美可口,当即传旨,此面须年年进贡。故自明清两代,全椒马厂挂面作为贡品进贡给皇帝和朝官、贵戚品食。后称此贡品“马厂挂面”为“全椒贡面”。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
-
全文:贡品进贡给皇帝和朝官、贵戚品食。后称此贡品“马厂挂面”为“全椒贡面”。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全椒贡面成为市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食品,其细腻爽滑的口味、纯粹怡人的面香,受到大众的青睐
-
县级非遗——门歌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全椒门歌在沿滁河一带因串乡沿门乞讨得名,故为“水乡门歌”,它的形成年代无史可考,传说清代已有艺人运用它作讨饭工具,他们由一人身背小鼓,左手拎锣,右手持锣锤,边击锣,鼓,边唱民间小调“见风采柳”即兴编唱。也有两人唱门歌的,一人敲锣,一人打鼓一唱一和。门歌的曲调单纯,与“倒七戏”中的“寒腔”调进似,
-
全文:新时代需要,在原曲调基础上又吸收庐剧中的“花腔”调式和流行民歌曲调充实了门歌曲调的表现力。表演形式上有所改变与发展,由沿门乞讨到田头场边,后又转入堂馆场院,又登上了文艺舞台。
-
市级非遗传承人——王礼庚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让民间传统成为流行品牌 ――记“管坝牛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礼庚 在人们的印象中,全椒县出了很多“好吃的”。这其中,颇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的管坝牛肉,总会引得人们口水直流,而这都要归功于一位“牛肉大王”——全椒县礼庚管坝牛肉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礼庚。 管坝牛肉是全椒县一道传统清真菜肴
-
全文:经验欠缺,经营的头两年,王礼庚的小店亏损近5万元。不过,这并没有难倒倔强的王礼庚,仔细想了想,要想发展,首要的便是质量要过关,以及要有自己的品牌。 2002年,王礼庚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注册了“管
-
县级非遗——安徽大鼓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安徽大鼓又称“说大书”,是在民间故事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说唱艺术,以演唱长篇小说、演义、革命故事为主,由一人说唱,说和唱并重。演唱者一手执鼓槌,一手执木质打板(又称伢子)或铜制月牙形钢板(又称鸳鸯板)将一个匾鼓放在一个用六根竹子交叉而成的鼓架子上,边敲鼓边说唱,夹唱夹叙交叉进行,它以说唱结合的曲
-
全文:含说唱与表演于一身,地方色彩浓厚,深受群众喜爱,流行区域广泛。建国后,艺人受到尊重,在党和政府关怀下,艺人队伍不断扩大,演唱书面内容健康有益,他们收徒传艺,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唱鼓书艺人发展到五、六十
-
市级非遗——酥笏牌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山青水秀龙虎斗,人杰地灵凤凰飞,在这青山绿水环抱之中,座落着一座千年古镇:大马厂。 马厂是一块宝地,她緼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金、铜、铁、大理石等地下矿藏,延绵百里的大山之中曾是当年新四军四支队重要的抗日根据地。 马厂是一片热土,她肥沃的土壤条件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一批闻名遐迩
-
全文: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酥笏牌”出不例外。它正面临着几种危机: 1、由于家族作坊式生产和管理,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不可能做大做强,不利于保护发展。 2、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
全椒文化馆拍摄非遗影像资料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4月20日星期天,全椒县文化馆组织非遗保护中心人员深入二郎口镇,拍摄县级非遗曲艺项目双条大鼓和门歌影像资料。 双条大鼓是由两个人表演的大鼓书,演唱时两人分别一手执鼓槌,一手执木质搭板,将两面匾鼓分别放在两个六根小竹竿交叉而成的鼓架子上,边敲鼓边说
-
全文:。 门歌,旧时在沿滁河一带因串乡沿门乞讨唱歌得名,艺人运用它作讨饭工具,他们由一人身背小鼓,左手拎锣,右手持锣锤,边击锣鼓,边唱民间小调见风采柳即兴编唱。建国后,表演形式上有所改变与发展,由沿门乞讨
-
市级非遗——二月二龙抬头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在皖东边陲,有一个古老的小镇,它就是全椒县十字镇辖区内的界首。 界首古镇不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这里还有一个方圆数百里人人皆知并已传承了千余年的民俗,那就是“二月二龙抬头”。 界首小镇距全椒县城只有十公里地。据1988年《县志》载:相传西汉年间,此处久旱无雨,颗粒无收,饿殍遍野,
-
全文:加以充分利用。认为二月二庙会是全椒东乡民俗的活化石,是宣传我们十字镇、建设大滁城、融入南京都市圈、接轨长三角新的契入点,是招商引资实现东向战略的前沿阵地。保护挖掘发展界首庙会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做好界首庙会这块大文章已经列入了地方政府扩权强镇五年发展的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