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刃锋:性格即命运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市场周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黑白木刻 版画家 性格 现代美术 中国现代 版画作品 二十世纪 40年代
-
描述:如果不是翻阅《中国现代版画史1931—1991》、《国统区黑白木刻》等等这样主题明确的版画史書,在一般的二十世纪中国现代美术史以及现代美术图文类读物中,已经很难见到版画家汪刃锋和他的版画作品了。其实,1940年代在重庆,汪刃锋是一位非常活跃和有影响的版画家。 汪刃锋同时代的版画家朱鸣冈曾如此评价汪刃
-
全文:,1940年代在重庆,汪刃锋是一位非常活跃和有影响的版画家。 汪刃锋同时代的版画家朱鸣冈曾如此评价汪刃锋:“刃锋的做人和他的画一样,是很成功的。他爽朗、明快、胆大、心细,人家不敢说的话他敢说,人家不敢
-
汪刃锋艺术回顾暨捐赠作品展在京举办
-
作者:
王红媛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木刻版画 水彩画 艺术家 新中国时期 捐赠 作品 40年代 中国美术馆
-
描述: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汪刃锋艺术回顾暨捐赠作品展"于2007年12月28日至1月6日在中国美术馆与首都观众见面,展出的100件作品全部由艺术家本人捐赠,展出的作品包括20世纪40年代至新中国时期的木刻版画、速写、水彩画、水墨画,创作草图等,整体展现了汪刃锋在诸多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汪刃锋先生在他90诞
-
全文: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汪刃锋艺术回顾暨捐赠作品展"于2007年12月28日至1月6日在中国美术馆与首都观众见面,展出的100件作品全部由艺术家本人捐赠,展出的作品包括20世纪40年代至新中国时期的木刻
-
私权不可随意侵犯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群言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保护意识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居民 八九十年代 危旧房屋 民心工程 城市改造 私权 强制拆迁 南京市
-
描述:南京市玄武区邓府巷的强制拆迁,引发出居民翁彪"自焚"事件,提醒人们要百倍重视拆迁工作中的稳定和公平问题,必须用完善的制度代替强制性的拆迁。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关节,是要增强对私权的保护意识。城市改造免不了要拆迁。改造危旧房屋,本是危旧房屋居民所盼,因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拆迁工程,被称为"民心工程
-
全文:免不了要拆迁。改造危旧房屋,本是危旧房屋居民所盼,因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拆迁工程,被称为"民心工程"。但后来商业拆迁越来越多,不少开
-
谋杀不成 沦为汉奸——揭开“李丽久谋刺汪精卫”真相
-
作者:
王炳毅 来源:世纪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汪精卫 周佛海 汉奸 一贯道 国民党政府 武术 汪伪政权 传记文学 抗战胜利 南京
-
描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国民党高级将领、台湾总统府资政王东原在台北《传记文学》杂志上撰文空怀壮志李丽久,求做荆轲不可得。称他的故交李丽久是一位曾有志于谋刺卖国巨奸汪精卫的抗日英杰,并对其刺汪未遂之举赞叹不已。文章中还称武术名家李丽久在抗战胜利前就脱离南京汪伪政权,隐居皖南深山老林中,不知所终云云……王
-
全文: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国民党高级将领、台湾总统府资政王东原在台北《传记文学》杂志上撰文空怀壮志李丽久,求做荆轲不可得。称他的故交李丽久是一位曾有志于谋刺卖国巨奸汪精卫的抗日英杰,并对其刺汪未遂之举
-
重庆复兴关训练
-
作者:
张德琴 来源:民国春秋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训练团 实业计划 中国国民党 受训人员 军事训练 蒋介石 学员 重庆 训练班 抗战胜利
-
描述:30年代,蒋介石先后分别在庐山、峨嵋、珞珈山等地举办各种训练团和训练班,目的都非常明确。1933—1934年的庐山训练,目的是为了消灭在中共领导下的江西中央苏区;1935年的峨嵋军事训练团则是
-
全文:30年代,蒋介石先后分别在庐山、峨嵋、珞珈山等地举办各种训练团和训练班,目的都非常明确。1933—1934年的庐山训练,目的是为了消灭在中共领导下的江西中央苏区;1935年的峨嵋军事训练团则是
-
丧葬祭奠
-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我县城乡丧葬仪式大体有汉、回族两种。 汉族丧礼很繁琐,木棺土葬(贫者棺薄,葬得快;富者棺厚,葬得迟),请和尚、道士念经超度亡灵。人死后,先穿衣戴帽抬到床上,一般停一至三日,每晚往土地庙送火一次;晚辈轮流守灵,亲生子披麻戴孝,对前来吊孝者磕头谢孝。然后把死者抬进棺内,谓之“入殓”。封棺时,全家与死
-
全文:三年,49天不修画、不理发,葬后三天、每“七”、百日及逢年过节都要上坟烧纸祭奠。建国初至六十年代末,除念经、持招魂幡、守孝三年等取消外,其他与建国前基本相同。 回族死人多采取速葬方法。人死后
-
[1图]碧云湖
-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
描述:、太平桥),景观独特,年代久远,其中又以太平桥最负盛名,每年正月十六,周边几个县市有十几万人前来太平桥走一走,放烟花炮竹,祈求永远太平。多年来,“走太平”已演铎成全椒一大民俗。襄河北岸的国光楼,旧时为明清仕人读书讲学之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图]南屏山
-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
描述:、太平桥),景观独特,年代久远,其中又以太平桥最负盛名,每年正月十六,周边几个县市有十几万人前来太平桥走一走,放烟花炮竹,祈求永远太平。多年来,“走太平”已演铎成全椒一大民俗。襄河北岸的国光楼,旧时为明清仕人读书讲学之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图]酥笏牌
-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
描述:准其所请。故乐韶凤得以善终,卒葬故乡(见明清两代县志)。酥笏牌制作也从乐府流传全椒,并以马厂镇得以保持当年秘传。上世纪五十年代,马厂镇酥笏牌传人曾为毛主席祝寿,制作酥笏牌寄到北京,受到中办复函称赞。
-
婚姻嫁娶
-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建国前,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我县一直实行封建包办的婚姻制度,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形式有指腹为婚、箩窝配亲、媒人说合、收童养媳等。婚姻程序为,先“换庚帖”(即由媒人将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和时辰用红纸书写交给对方)、“算八字”(即请瞎子算命是否相配)、“拴绳子”(即定婚)、“过礼”(即男方向女方
-
全文:),将新娘娶到男方家里,并设宴收礼,款待宾客。 建国后,国家颁布了《婚姻法》,规定男女婚姻自主。凡要结婚的男女,一般都经过事前了解熟悉过程,婚嫁形式简单,提倡节俭。然而,七十年代以后逐渐出现了女方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