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0图]全椒中学
作者: 陈静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安徽省全椒中学坐落于有“江淮背腹”、 “吴楚冲衢”之称的安徽省全椒县,学校是安徽省创办最早的6所中学之一,同时也是安徽省示范高中和滁州市重点中学。学校始建于1902年,其前身是始建于宋代崇宁年间(1105年)的全椒学宫和明代嘉靖年间的望阳书院。1958年定名为“安徽省全椒中学”。1961年郭
全文:,2009年后进入该校的新教师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位),高级教师88人,中教一级教师88人。学校特别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吸引新的人才,采取多元措施,搭建有效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造就一支年龄结构
[1图]张贻侗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化学、高等无机化学等有颇深研究。发表的《原子弹问题》 《偶极矩与分子结构》等论文,极受学界重视。临终前译注的《理论化学大纲》,受到国内著名学者 称赞,说其“质量之佳,时人莫及”。
[3图]薛时雨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及沈濂、著名篆刻家吴传经等广有交游。[1] 去官后,主讲杭州崇文书院、江宁尊经书院、惜芳书院等,门生甚众。 薛时雨杭州任知府三年多。任御使的仲兄薛春黎前往江西主考乡试,在试院暴病身亡,巡抚急调
[2图]汪尧田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出版了近20多本专著,发表各类文章200多篇,在探索国际贸易理论和研讨我国对外经贸方面作出了贡献。近20年来,他担任主任的研究中心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承担了多个国家级世贸理论研究课题,编著出版
[6图]夜景太平桥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过。 太平桥为石拱型单孔桥,建国后改为木面桥,后在桥上增铺了砂土。 原来的太平桥重建于1992年9月,1994年2月竣工。太平桥系传统风格、现代结构的钢索斜拉人行桥,长90米,宽3.56米
县级非遗——安期神仙清隐洞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安期洞,位于全椒县城北十五公里谭墩乡兴云农场北,大栖山中,距离滁州醉翁亭约二十公里。洞内被碎石堵塞,不能进入,外茆庵遗址尚存,还有墙基、台阶等遗物。正如明人吴谦诗云:“岩岩石洞古遗迹,窈窈深连一径通,桃涧有花随水去,蓬门无锁倩云封,九还问到何人识,千载栖真此地逢,便是神仙清隐处,不须骑鹤上崆
全文:这里有段传说。    相传在秦朝时期,有一隐士,姓安名期生,此人才华横溢,在朝为官期间耿直清廉,时常谏劝皇上关心民众疾苦,却遭奸臣诬陷,被流放他乡。他立志隐居修道云游于天下名山,某年二月十五日行至于大
全椒佛教文化
作者: 王勇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据《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建武十七年(41),汉光武帝子、明帝异母弟刘英被封为楚王,二十八年(52)赴楚国就任。他“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永平八年(65),明帝下诏说:“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
全文:、修行,由人才能成佛。近当代佛界泰斗太虚、印顺、虚云皆法承衣钵。      近代的虚云老和尚据言是祖师再来,在南华寺住持时面对祖师肉身作诗云: “古德清今德清,古今相逢换了形。佛法兴衰听时节,入草入林
全椒老城
作者: 徐文涛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明嘉靖三十六 年(1557) ,倭寇入犯盱眙 、天长等地,全 椒震动。为抗御外侮,保护县治(县署),全椒知县顾逵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动员民力修建石城,城表用块石护砌,当年竣工。        该城周长1500米,城内面积仅0.16平方公里。城墙高3.3米、宽3.3米(按规制高出民房五尺)
全文:。    洪武十四年(1381),知县胡仁贵建县署于旧基。正统八年(1443),知县留衢建后堂;十三年(1448)知县陈顒建正堂,为砖木结构。整个建筑群包括正堂、幕司、仪门、六房、神祠、库藏、阶墀、垣壁
全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作者: 张静霞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一、历史渊源    全椒历史悠久,西汉初年置县。相传高阳氏在椒陵山建立古椒国,后为全氏居住,故名全椒,是安徽古县之一,在皖东建县最早,南临浩浩长江,北依滔滔淮河,西连庐阳府,东接石头城,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历史上地处吴头楚尾,古为吴楚冲衢,这里既有水文化,又有山文化;既有吴语,又有楚音,是一方
全文:遗产。    二、“非遗”成果    初步摸清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数量与分布状况。调查项目涵盖9个门类39种,民间文学(口头文学)3个,占3%;民间音乐5个,占13%;民间舞蹈10个,占26%;戏曲1
全椒太平文化
作者: 徐帆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太平文化彰显着全椒千年民俗的传承。已被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第一大民俗。每年正月十六,从凌晨到子夜,全椒倾城男女老幼,拖家带口,络绎不绝,到县城东门外的太平桥上走一趟,放烟花、燃爆竹、烧香烛,摩肩接踵,人山人海,甚为壮观。人称之为“正月十六走太平”。(一) 太
全文:“诉说历史,祈望太平”,通过民俗活动、历史叙事、文化设施,构建“中轴为骨,南北对望”的景观结构体系。“文气、人气、商气”汇聚,被誉为“传世之作、稀世之作”。每逢正月十六,共有几十余万人次走太平,人员有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