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椒太平文化
-
作者:
徐帆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太平文化彰显着全椒千年民俗的传承。已被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第一大民俗。每年正月十六,从凌晨到子夜,全椒倾城男女老幼,拖家带口,络绎不绝,到县城东门外的太平桥上走一趟,放烟花、燃爆竹、烧香烛,摩肩接踵,人山人海,甚为壮观。人称之为“正月十六走太平”。(一) 太
-
全文:,馀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之说,沿习而有此民俗。全椒为楚地,盛行此俗已有一千五百年。考查“走太平”的习俗,在民国时期,还有余响。新中国成立后,渐已废止。黄河以南地区,唯全椒独存此俗,虽在战乱、文革,也未曾
-
县级非遗——风凰宝地的传说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古时侯,独山和龙山的西边,有一个村庄叫章辉村。村里房子是座西朝东背卡岗山。村里人每天大门一开,朝东望去,一派奇景呈现在眼前:“左旗右鼓,旗鼓相当。”什么叫左旗右鼓呢?原来,龙山像一面大旗,迎风飘扬;独山像一只大鼓,仿佛听见震撼天宫的鼓声。这村中住着六十户人家,村前有座小山很像凤头,村后的卡岗山
-
全文:放债,盖了九架十三桁大瓦房好几进,都是用穷人血汗盖起来的。他叽笑穷人没出息,命中注定受苦一世,只有他命好,能凤凰展翅。但偏偏有个农民叫章以男。就是不服气。在一个大年三十晚上,他偷偷地在“凤凰宝地”上扎了三
-
送灶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旧时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送灶”。送灶的日期有官三民四。即官家二十三送灶,民家二十四送灶。送灶神是我县民间习俗,为了干干净净过新年,在腊月二十三到除夕前,家家要掸尘。怕掸尘得罪灶王爷而新年过不安,特此送灶。所谓“腊月二十三,灶爷送西天。上界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等到除夕,要“接灶”,再把灶王爷接回
-
全文: 旧时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送灶”。送灶的日期有官三民四。即官家二十三送灶,民家二十四送灶。送灶神是我县民间习俗,为了干干净净过新年,在腊月二十三到除夕前,家家要掸尘。怕掸尘得罪灶王爷而新年过不安
-
端午节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端午源于屈原沉江,人们以粽子投江,以免鱼虾啄食屈原之身。五月时近盛夏,蚊蝇百虫越来越多,人们便把五月看做“恶月”、“毒月”。为避免蚊蝇百虫之害,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便用雄黄涂耳鼻手,用菖蒲根浸酒,洒在墙角,能驱赶蛇虫。饮雄黄酒能避邪气。悬挂艾草、菖蒲在门头,或把艾草点燃,熏熏居室。也有人家用艾草煮成
-
全文:。” 全椒河流通长江。在端午此日,都有龙舟赛事。其中以赤镇滁河龙舟赛事为最盛。三县十八圩都来参赛,热闹非凡。县城的龙舟赛在积玉桥到涌金桥一段。人山人海,蔚为壮观。赤镇龙舟赛延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县城已
-
市级非遗传承人——孙翠兰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让歌声永远飘荡在滁河两岸 ——记“全椒民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孙翠兰 她,是土生土长的的农村人;她,有着悦耳动听的歌喉;她就是全椒东部民歌第三代歌手——孙翠兰。5岁时
-
全文:让歌声永远飘荡在滁河两岸 ——记“全椒民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孙翠兰 她,是土生土长的的农村人;她,有着悦耳动听的歌喉;她就是全椒东部民歌第三代歌手——孙翠兰。5岁时
-
[0图]全椒中学
-
作者:
陈静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安徽省全椒中学坐落于有“江淮背腹”、 “吴楚冲衢”之称的安徽省全椒县,学校是安徽省创办最早的6所中学之一,同时也是安徽省示范高中和滁州市重点中学。学校始建于1902年,其前身是始建于宋代崇宁年间(1105年)的全椒学宫和明代嘉靖年间的望阳书院。1958年定名为“安徽省全椒中学”。1961年郭
-
全文:,均创历史新高。高三(1)班应届生吴曦同学以701分的优异成绩荣获全省理工科第二名。2010年全中本科达线991人,理工类本科达线687人,文史类本科达线133人,艺体类本科达线14人。理工类最高分
-
市级非遗——双龙舞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双龙舞》是全椒县二郎口镇传统和独有的民间舞蹈,是集舞、号子(说好)表演、伴以锣、鼓等打击乐为一体的民间艺术。主要分布以二郎口镇为中心的下陶村、大孙村一带。 双龙舞又名玩龙灯,是下陶村村民自发组织表演,起源于社教时期(1964年),意在鼓励人民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战胜自然灾害的斗志;再
-
全文:村村民自发组织表演,起源于社教时期(1964年),意在鼓励人民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战胜自然灾害的斗志;再次玩龙灯是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1981年),旨在表现农民拥护党的暖民政策喜悦心情;第三次玩
-
省级非遗——全椒民歌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全椒地处皖东,江淮之间,吴楚冲衢,全椒人既有北方人的豪爽,又有南方人的精明,全椒的方言既有吴语又有楚音。全椒有山区、有丘陵、有圩区,人们的劳动方式与生活习俗不尽相同,因而全椒民歌在创造内容、曲调风格、传唱方式等方面各显特色。故全椒民歌既有中国民歌的普泛性,又有着浓厚的地域性,其个性特点鲜明。
-
全文:、曲调风格、传唱方式等方面各显特色。故全椒民歌既有中国民歌的普泛性,又有着浓厚的地域性,其个性特点鲜明。 自上世纪70年代始,经过全椒文化人近40年的普查、搜集、挖掘、整理编印的《全椒民歌
-
全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
作者:
张静霞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一、历史渊源 全椒历史悠久,西汉初年置县。相传高阳氏在椒陵山建立古椒国,后为全氏居住,故名全椒,是安徽古县之一,在皖东建县最早,南临浩浩长江,北依滔滔淮河,西连庐阳府,东接石头城,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历史上地处吴头楚尾,古为吴楚冲衢,这里既有水文化,又有山文化;既有吴语,又有楚音,是一方
-
全文: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嘲讽,《两根灯草》对吝啬鬼严监生的刻画惟妙惟肖,比巴尔扎克笔下的老葛朗台还要早一百年。除吴敬梓之外,宋代宰相张洎、明代高僧憨山、清代文士薛时雨、民国文侠杨尘因也都成长在这块土地上,他们身体
-
市级非遗——二月二龙抬头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在皖东边陲,有一个古老的小镇,它就是全椒县十字镇辖区内的界首。 界首古镇不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这里还有一个方圆数百里人人皆知并已传承了千余年的民俗,那就是“二月二龙抬头”。 界首小镇距全椒县城只有十公里地。据1988年《县志》载:相传西汉年间,此处久旱无雨,颗粒无收,饿殍遍野,
-
全文:加以充分利用。认为二月二庙会是全椒东乡民俗的活化石,是宣传我们十字镇、建设大滁城、融入南京都市圈、接轨长三角新的契入点,是招商引资实现东向战略的前沿阵地。保护挖掘发展界首庙会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做好界首庙会这块大文章已经列入了地方政府扩权强镇五年发展的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