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姻嫁娶
-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建国前,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我县一直实行封建包办的婚姻制度,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形式有指腹为婚、箩窝配亲、媒人说合、收童养媳等。婚姻程序为,先“换庚帖”(即由媒人将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和时辰用红纸书写交给对方)、“算八字”(即请瞎子算命是否相配)、“拴绳子”(即定婚)、“过礼”(即男方向女方
-
全文:彩礼(一般礼金数百元、礼物千余元),婚礼大操大办(一般要花费数千元),迎娶讲排场(大多用拖拉机、汽车,少数职工还动用单位吉普车、轿车)的不良风气,已成为社会公害。目前,有关部门正积极引导青年勤俭办婚事,提倡树立新的婚嫁风气。
-
全椒县举办首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提高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和工作水平,9月9日,全椒文化馆举办了首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县文广新局相关领导、非遗保护中心相关人员、非遗传习基地代表、各镇文化站长、非遗传承人等60多人参加了培训班。 培训班上,县文广新局副局
-
全文: 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提高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和工作水平,9月9日,全椒文化馆举办了首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县文广新局相关领导、非遗保护中心相关
-
市级非遗传承人——李宗强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身残志坚 舞动奇迹――记“八朵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宗强 “八色云彩八朵云,求祷龙王并河神,及时赐我甘露雨,丰收不忘降雨恩。”全椒县有这样一位老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曲赋无所不晓,虽是一个拄着双拐的残疾人,李宗强从未放弃自己的追求,却可以将八朵云演绎得美轮美奂,为这一民间舞蹈倾注自己毕生
-
全文:社会充满了感恩的情怀。大器晚成的李先生深知,他在生活和事业上的双丰收,主要源于背后永远站着一个无私奉献的女人——妻子倪楠英。如今是回报老伴的时候了,他全力支持自幼能歌善舞的老伴,定期开展形式多样
-
省级非遗传承人——茆帮霞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山间飞出一支百灵鸟 ――记全椒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茆帮霞 “细雨朦朦柳丝长,布谷声声唱插秧……”“三月里来农事忙,阿妹插秧阿哥帮,热火朝天背朝上,一马当先抢时光,日头渐渐移西边,插了一田赶二田。一插插得天边绿,双肩挑回丰收年。”每到插秧的季节,山间地头上总是萦绕着这样优美动人的歌声
-
全文:民歌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茆帮霞能把民歌坚持唱到现在,多亏了丈夫的支持。现在又有俩个当兵的儿子,她觉得日子过得很幸福。她的歌声依旧婉转动听,虽然只穿了简单朴素的衣服,但那眉目间的神韵是如此动人,依然不减当年风采。
-
市级非遗传承人——孙翠兰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让歌声永远飘荡在滁河两岸 ——记“全椒民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孙翠兰 她,是土生土长的的农村人;她,有着悦耳动听的歌喉;她就是全椒东部民歌第三代歌手——孙翠兰。5岁时,随叔祖母学唱,十五岁即登台演唱,在当地小有名气。50至70年代,先后多次参加界首乡、全椒县、滁县地区、
-
全文:,但对民歌传承的问题依然很重视,并有点担忧:当代年轻人越来越追求时尚,喜欢听流行音乐,对民歌的关注十分少。她说,时代在不断地进步,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因此一定要把旋律优美、曲调丰富的东部民歌、田歌与现代的音乐时尚元素有机结合,使古老的东部田歌更加悦耳动听,让古老的东部民歌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
全椒老城
-
作者:
徐文涛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明嘉靖三十六 年(1557) ,倭寇入犯盱眙 、天长等地,全 椒震动。为抗御外侮,保护县治(县署),全椒知县顾逵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动员民力修建石城,城表用块石护砌,当年竣工。 该城周长1500米,城内面积仅0.16平方公里。城墙高3.3米、宽3.3米(按规制高出民房五尺)
-
全文:年(1938)日军首次退出县城后,日机轰炸,该建筑无存(县府被迫迁至基督堂,今机关幼儿园处)。街 道 明代以前县城街道无考,据明泰昌元年《全椒县志》记载,当时城内有新街、半边河街、太原坊大街、东门
-
全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
作者:
张静霞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一、历史渊源 全椒历史悠久,西汉初年置县。相传高阳氏在椒陵山建立古椒国,后为全氏居住,故名全椒,是安徽古县之一,在皖东建县最早,南临浩浩长江,北依滔滔淮河,西连庐阳府,东接石头城,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历史上地处吴头楚尾,古为吴楚冲衢,这里既有水文化,又有山文化;既有吴语,又有楚音,是一方
-
全文:遗产。 二、“非遗”成果 初步摸清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数量与分布状况。调查项目涵盖9个门类39种,民间文学(口头文学)3个,占3%;民间音乐5个,占13%;民间舞蹈10个,占26%;戏曲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