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1图]德清(金刚不坏的肉身)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德清(1546—1623),字澄印,别号憨,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俗姓蔡,全椒(今属安徽省)人。12岁,投南京报恩寺出家为行童。主持西林命法孙俊公教他读《法华经》,4月即能背诵。西林见其聪颖,为其延
市级非遗——神寺庙会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据佛书记载,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诞生之日。神寺落成后,寺中众僧为求寺庙法轮常转,香火鼎盛,就选择了观音菩萨二月十九诞辰日为神寺落成开光典礼日。传说每逢这天都是晴空万里,风和日丽,这是托观音菩萨的保佑。久而久之,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这天为神寺庙会,已成习俗流传至今。神寺是佛教旅游盛地。滁州
全文:   据佛书记载,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诞生之日。神寺落成后,寺中众僧为求寺庙法轮常转,香火鼎盛,就选择了观音菩萨二月十九诞辰日为神寺落成开光典礼日。传说每逢这天都是晴空万里,风和日丽,这是托
全椒佛教文化
作者: 王勇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据《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建武十七年(41),汉光武帝子、明帝异母弟刘英被封为楚王,二十八年(52)赴楚国就任。他“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永平八年(65),明帝下诏说:“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
全文:海印寺,请憨住持。憨此时已名动天下。王世贞、汪伯昆、汤显祖、周汝、袁宗道、董其昌等名儒巨卿皆服膺憨,或执弟子业。圣母李太后也拜憨为师。        万历二十三年(1595),憨“以私创寺院
县级非遗——安期洞庙会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安期洞庙会”习俗沿续至今,影响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延及全椒县周边诸多县、市。安期洞,也叫安鸡洞,位于全椒县十字镇西北边缘大栖半山腰。洞口西南向,约有八九、平方米、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传说中的仙人安期生的生日、大栖四方民众纷纷赶到大栖游安期洞,拜安期生,烧香还愿。此俗也叫“走山头”
全文:   “安期洞庙会”习俗沿续至今,影响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延及全椒县周边诸多县、市。安期洞,也叫安鸡洞,位于全椒县十字镇西北边缘大栖半山腰。洞口西南向,约有八九、平方米、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是
二月十五走山头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传说中的神仙人物安期生的生日。全椒北乡谭墩、石沛、黄栗树、周岗等地人民,都纷纷赶到大栖游安期洞,拜安期生,烧香还愿。游人到安期洞中,以泉水洗目,据说可不生翳
全文: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传说中的神仙人物安期生的生日。全椒北乡谭墩、石沛、黄栗树、周岗等地人民,都纷纷赶到大栖游安期洞,拜安期生,烧香还愿。游人到安期洞中,以泉水洗目,据说可不生翳
[0图]全椒儒林文化
作者: 柴发华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鼎盛最数全椒吴。”《儒林外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其厚重的人文精神无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这种人文精神可以概括为:对真知的不懈追求,对人的生存状态的高度关注,对真善的赞美和对假恶的鞭挞,对
全文:以来重科第,鼎盛最数全椒吴。”《儒林外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其厚重的人文精神无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这种人文精神可以概括为:对真知的不懈追求,对人的生存状态的高度关注,对真善的赞美和对假恶
[1图]岱山湖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岱山湖位于肥东县全椒县交界处,距合肥市区57km,距南京市区只有96km。岱山湖地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冬暖夏凉,四面青山环绕,山水交融,平均水深20米,最深处46米
[0图]农林部河北垦业农场之过去现在将来
作者: 常宗会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民国  地点  农场  年代  河北 
描述:此书“抗战期间后方一个农场建设之回忆”(附录农林部湖北省政府合办金水农场宣言)一书合订出版。后者系介绍昆明长坡农场情况,共13页,有摄影。
全文:此书“抗战期间后方一个农场建设之回忆”(附录农林部湖北省政府合办金水农场宣言)一书合订出版。后者系介绍昆明长坡农场情况,共13页,有摄影。
演春鞭春俗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全椒古有演春、鞭春俗,明泰昌《全椒县志》载:立春前期,优人装扮舞习,谓之“演春”,游手浮浪者或假冠带,随隶卒,沿门赞扬致语,以献利市。至迎春日,士女聚观如堵,县堂举公宴,鞭土牛碎之。农人取牛土涂灶,以为不生蚁虫。    立春作为节气,见诸《礼记》。迎春仪礼,最早出现在东汉人的著述,附会天人相应和阴阳
全文:

全椒古有演春、鞭春俗,明泰昌《全椒县志》载:立春前期,优人装扮舞习,谓之“演春”,游手浮浪者或假冠带,随隶卒,沿门赞扬致语,以献利市。至迎春日,士女聚观如堵,县堂举公宴,鞭土牛碎之。农人取牛土涂灶,以为不生蚁虫。

    立春作为节气,见诸《礼记》。迎春仪礼,最早出现在东汉人的著述,附会天人相应和阴阳五行之学。全椒演春、鞭春习俗保留了历代迎春活动的基本模式。时间为两天。前一天为“演春”,在立春前一天的上午开始。参加者于清晨自官署出发,“先诣县堂,谓之呈春。”然后到东郊迎土牛。各界人士按职业分穿朱衣玄裳,妆起故事,会聚县堂点验,又叫点春,一称“社火过堂”。

    迎春的队伍出发,前面是乐队,后为彩舞队,然后是县官的轿队。队伍前为衙役两人鸣锣开道,肩扛“回避”、“肃静”红牌,两名骑牛的春官,手拿“春”字小旗,后面有人高举“喜报阳春”四个大字的彩幛。彩幛之后有两个骑马的衙役,一个背发布命令的令签筒,一个背官印。再后面是边走边演奏的乐队和扮作魁星的老人。魁星一手将笔高举头顶,一手抱着大斗,笔点斗中,预兆五谷丰登,科甲连运。

    彩舞队伍都是扮作各式人等的社火班子。沿途见风采柳,专说些吉利话,以博口彩。队伍一般经积玉桥、袁家湾、东门、太平桥,在东郊的空地上,谓之“春场”,开始东郊迎春。搭建临时建筑,建筑物内塑一土牛和春神。土牛南向,春神西向,官员、绅士、儒生依次入座。春官报告“春至”,官员簪花,对春神和土牛献酒三次,饮春酒,行拜礼,读祝文。此时演杂耍者或戏剧者纷纷登场,热闹非凡。

    下午为迎回,是迎春游行的高潮。县城沿街商店用彩绸或彩纸布置一新。迎春归来的队伍热烈喧闹。乐队前导,后是春神、土牛,再后是官员、文士、行会。队伍穿街过巷,周游全城。春神和土牛迎进县衙之后,一般来说,春神立于仪门以东,土牛立于仪门以西。众人诣春神前作揖,安神乃退。

    鞭春的时刻是在立春时刻或清晨。土牛抬到公堂上,百姓齐到堂前观看,官员在知县带领下,绕土牛三周,象征性地鞭打三下,然后由衙役把土牛打碎。民众争抢碎土或者牛纸,认为土块或者牛纸会带来幸运。人们还将抢来的牛土用来涂灶,希望灶火旺盛,不生白蚁。是日,县官举行公宴,招待各界人士欢饮。

    此习俗民国时渐次消亡。

 

全椒老城
作者: 徐文涛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明嘉靖三十六 年(1557) ,倭寇入犯盱眙 、天长等地,全 椒震动。为抗御外侮,保护县治(县署),全椒知县顾逵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动员民力修建石城,城表用块石护砌,当年竣工。        该城周长1500米,城内面积仅0.16平方公里。城墙高3.3米、宽3.3米(按规制高出民房五尺)
全文:派人回家兴建此门楼。自此,四门已齐,分别是德威、德明、永济、永安。城倚覆釜山,三面临襄河,南面有城濠,四郊均植桑。《清一统志》:覆釜山在县署北,“形如覆釜,故名。城跨其上,为县治主。”清人吴国鼎
上页 1 2 ... 5 6 7 下页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