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级非遗——赤镇龙舟会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赤镇龙舟会”,是流传于全椒沿河三镇(古河、广平、赤镇)的地方民俗,建国前后沿滁河的人们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年头于五月初五端阳节这天开展龙舟会。龙舟会由红黄青白紫五色龙舟沿着沿河遨游组成,每条龙舟上各有水手十五人,其中有十二人分坐船的两边手执单桨,齐心协力向前方划动,一人掌舵,一人打锣鼓,
-
全文:招”即竹篙挑在河面上的锦缎被面,上用金线绣着斗大的“奖”字,头招是十五幅,桨手、舵手、索手、锣鼓手每人一幅,二、三招略有所减,为十二幅九幅等。龙舟会上,河面五色九舟异彩粉呈,数舟竞发,河岸万人竞相观看。
-
送灶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旧时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送灶”。送灶的日期有官三民四。即官家二十三送灶,民家二十四送灶。送灶神是我县民间习俗,为了干干净净过新年,在腊月二十三到除夕前,家家要掸尘。怕掸尘得罪灶王爷而新年过不安,特此送灶。所谓“腊月二十三,灶爷送西天。上界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等到除夕,要“接灶”,再把灶王爷接回
-
全文: 旧时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送灶”。送灶的日期有官三民四。即官家二十三送灶,民家二十四送灶。送灶神是我县民间习俗,为了干干净净过新年,在腊月二十三到除夕前,家家要掸尘。怕掸尘得罪灶王爷而新年过不安
-
全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
作者:
张静霞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秀丽,人杰地灵,历史上地处吴头楚尾,古为吴楚冲衢,这里既有水文化,又有山文化;既有吴语,又有楚音,是一方
-
全文:秀丽,人杰地灵,历史上地处吴头楚尾,古为吴楚冲衢,这里既有水文化,又有山文化;既有吴语,又有楚音,是一方文化厚土。其实,早在距今约七、八千年,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劳作,创造着全椒的文明,文物部门
-
县级非遗——吴小戳的故事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吴小戳大姐出嫁三年,未添子女,姐夫整天叫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借此由头,吵着纳妾。大姐气得哭回家,小戳问清来龙去脉,心生一计,告诉大姐,要整治一下大姐夫。 端午节,小夫妻回娘家拜节,三月未见,岳父母盛宴待娇客。大姐只捡素净蔬菜,而小戳将鲜鱼肥肉不断夹给姐夫。酒过三巡,只见姐夫扔下筷子,仰天长
-
全文:,大姐夫终于哇地吐了一大滩,臭气熏天,家人赶快备热水新衣,让娇客沐浴更衣,又煮了清水米汤,让他洗肠。老岳母开导他说:“你呀!为这点事吃鸦片膏寻死,真不值得,还吃了屎尿,自讨的。其实,你媳妇都有两个多月
-
冬 至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明、清邑志均云:冬至,略效元旦,相庆贺。全椒人极为看重冬至。冬至是数九天的第一天。全椒“数九歌”有:头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插柳,七九河开冻,八九燕归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冬至又称进九,是冬天的来临。全椒民谚“冬至大似年”,把冬至这一天看作和春节一样重要。冬至和春节、端午
-
全文:。 从冬至这一天起,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九个九,计八十一天。“一九”谓之“数九”。到了“九九”,谓之“尽九”。冬至日,全椒有制作“九九消寒图”的民俗。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1275年在广东被元军所俘
-
走太平
-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走太平又名正月十六走太平,是明代作家吴敬梓的故乡,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独有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每年正月十六这天,城内万人空巷, 四乡八邻、扶老携幼、倾家出动、 从清晨到深夜,数十万人到太平桥上走一走……… 人流如潮、摩肩接踵、甚为壮观,放烟花、燃爆竹、烧香烛、以此祈祷风调雨顺、逢凶化吉、消灾去病、
-
全文:",是为了消灾袪病。此风俗一向为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所共有,为何全椒独存此风俗而其他皆荡无?全椒走太平传承不绝,和三个历史人物有关。东汉刘平、隋代贺若弼、明朝陈瑛。 此外,全椒县"正月十六走太平",有个传统
-
市级非遗——八朵云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全椒县二郎口镇是包括原二郎口镇、程家市乡、赤镇乡、卜集乡在内的一镇三乡的大镇。镇属原程家市乡,曾用名广平古镇,是全县沿滁河三大重镇之一。古镇地处皖东丘陵、滁河岸边,隔河与和县、含山县相邻,岗圩交错,村庄密集,人口集中,水陆交通方便,集市贸易十分繁荣。古丰乐城遗址、梅花垅(又称荒粮墩)、古墓群
-
全文:,民舞“八朵云”也不断演变,她的曲调由刚劲强烈演变为柔和、优雅的民间曲调;舞姿、造型变得更加优美、自如;她的表演内容也逐渐变为求告天地神灵、祈求太平、企盼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直到1949年表演内容为
-
市级非遗——二月二龙抬头
-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在皖东边陲,有一个古老的小镇,它就是全椒县十字镇辖区内的界首。 界首古镇不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这里还有一个方圆数百里人人皆知并已传承了千余年的民俗,那就是“二月二龙抬头”。 界首小镇距全椒县城只有十公里地。据1988年《县志》载:相传西汉年间,此处久旱无雨,颗粒无收,饿殍遍野,
-
全文:《全椒县志》载:“二月初二日,东乡百子楼(界首境内)为村民交易农器之所,赛会者不下千人,土人所制乌杆,尤为利市。于耜举趾,饶有古风。” 千余年来,二月二龙抬头赶界首庙会已成为界首周边乡镇和比邻的和县
-
市级非遗传承人——孙翠兰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让歌声永远飘荡在滁河两岸 ——记“全椒民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孙翠兰 她,是土生土长的的农村人;她,有着悦耳动听的歌喉;她就是全椒东部民歌第三代歌手——孙翠兰。5岁时,随叔祖母学唱,十五岁即登台演唱,在当地小有名气。50至70年代,先后多次参加界首乡、全椒县、滁县地区、
-
全文:,宛若山涧叮咚作响的清泉;也可以领唱、合唱,一人领,众人和,其势如万马奔腾,让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为之叹服;还可以边唱边舞,身着彩衣彩带,配乐伴奏,歌声旋律悦耳,舞姿优美,如同一只穿梭在林间的百灵鸟
-
全椒方言
-
作者:
个、本馆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全椒话是北方官话中的江淮方言(或下江官话),与标准的普通话差别不是相像中的那么多。所以我们不能像粤语那样,随意造字。但是方言词汇肯定不少,地当南北,留下了很多方言的印记。在西晋以前,属吴语区。大约从东晋始,逐渐变色,到北宋时可算是粉红色的吴语区,到南宋时已蜕变为官话区了。(一)名词
-
全文:的肉怪好吃的。 别虎子:壁虎。 刀张子:螳螂。 浓鼻子:鼻涕 锅上:厨房(“上”为轻声) 茅肆:厕所 秋油:酱油 册巴子:簸箕 歪子(读第三声):篮子 烧几:淘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