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新闻(13)
按栏目分组
全椒非遗 (10)
全椒特色文化 (1)
全椒老城 (1)
全椒风情 (1)
按年份分组
2017 (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 (13)
相关搜索词
冬 至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明、清邑志均云:冬至,略效元旦,相庆贺。全椒人极为看重冬至。冬至是数九天的第一天。全椒“数九歌”有:头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插柳,七九河开冻,八九燕归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冬至又称进九,是冬天的来临。全椒民谚“冬至大似年”,把冬至这一天看作和春节一样重要。冬至和春节、端午
全文:。    从冬至这一天起,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九个九,计八十一天。“一九”谓之“数九”。到了“九九”,谓之“尽九”。冬至日,全椒有制作“九九消寒”的民俗。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1275年在广东被元军所俘
县级非遗——古河狮子头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古河狮子头最早创始于隋朝,相传隋炀帝游玩到了古河,对独山脚下葵花冲景观十分欣赏,就令当地侯氏名厨以葵花冲为题,做出一种符合地形地貌景观特征的食品。姓侯的名厨费尽心机用小麦面为原料做成了巨大的葵花心状面团子,有如雄狮之头,清蒸后油炸,取名“狮子头”。隋炀帝品尝后大加赞赏,回到宫中,赐宴群臣,
全文:精面粉、老碱、盐、精炼菜油、香葱少许,将精面粉和水搅拌成糊状,等发酵过后,将老碱、盐、香葱加入,充分拌匀,将调和好的面粉用擀面丈擀过后,用手做成狮子头状,放入蒸笼蒸40分钟后成型,将油烧沸,把冷却后
市级非遗——管坝牛肉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管坝是全椒县西部的一山乡,回民聚居地。这里的回民宰杀、加工牛肉历史悠久,管坝牛肉,是全椒传统清真菜肴,风味独特,名闻江淮。    据“管坝牛肉”正宗传人王礼庚介绍,管坝牛肉选用六口牙一上的老口子健康牛,由阿訇宰杀出血、洗净后,将牛肉置入大锅中,加祖传秘制老卤,放入十几味香料药材,旺火烧开后,
全文:等)。    管坝牛肉香气扑鼻、回味醇厚,一尝难忘,有和脾益胃、滋养经血之妙。    改革开放后管坝牛肉作为品牌已成为地方一项支柱产业,形成皖一大牛市,牛肉飘香到北京、广东、江苏、浙江、香港等地
县级非遗——庐剧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庐剧的起源年代,因无文字记载,只能以艺人师祖从业年代推算,大约有两百年历史,据考庐剧起源于最晚年代在清代乾隆年间(约1736年)应是可信的。    庐剧在发展过程中,随着流行区域的不同,语言发生了变化,并吸收了当地的民歌、民间音乐、以及各地人民群众欣赏习惯的差异,逐渐分为上、中、下三路(即西
全文:发生了变化,并吸收了当地的民歌、民间音乐、以及各地人民群众欣赏习惯的差异,逐渐分为上、中、下三路(即西、中、)艺术上形成了不同的特色与流派,全椒庐剧属东路流派。唱腔婉转、抒情、道白接近地方方言。庐剧
县级非遗——高跷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全椒“高跷”因流传于六镇、王、草庵一带山村,又叫做《山村高跷》。据传说,清朝末年地方有一位习武的江湖艺人,勤奋好学,身手娇健,擅于杂耍。他根据农村雨天出行穿的板履子特色,用硬质树制成独脚
全文:     全椒“高跷”因流传于六镇、王、草庵一带山村,又叫做《山村高跷》。据传说,清朝末年地方有一位习武的江湖艺人,勤奋好学,身手娇健,擅于杂耍。他根据农村雨天出行穿的板履子特色,用硬质树制成独脚
市级非遗——二月二龙抬头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在皖东边陲,有一个古老的小镇,它就是全椒县十字镇辖区内的界首。    界首古镇不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这里还有一个方圆数百里人人皆知并已传承了千余年的民俗,那就是“二月二龙抬头”。    界首小镇距全椒县城只有十公里地。据1988年《县志》载:相传西汉年间,此处久旱无雨,颗粒无收,饿殍遍野,
全文:天,终于感动了上苍,久旱逢甘霖,正值二月初二日,从此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那老道因耗尽了精血,再也没有起身。    乡民为了纪念恩人老道,次年,便在镇修建了一座大殿,(文革期间被毁),大殿落成
市级非遗传承人——王礼庚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让民间传统成为流行品牌     ――记“管坝牛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礼庚    在人们的印象中,全椒县出了很多“好吃的”。这其中,颇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的管坝牛肉,总会引得人们口水直流,而这都要归功于一位“牛肉大王”——全椒县礼庚管坝牛肉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礼庚。    管坝牛肉是全椒县一道传统清真菜肴
全文:万元,创造了皖地区最大的一家牛肉熟制品加工企业,已建成了日屠宰量可达30头牛的生产线一条;日加工牛肉熟制品能力达3吨;配备了先进的食品检验检测设备,真实包装和高温杀菌设备及三个大型冷藏设备。目前生产有
省级非遗——全椒民歌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全椒地处皖,江淮之间,吴楚冲衢,全椒人既有北方人的豪爽,又有南方人的精明,全椒的方言既有吴语又有楚音。全椒有山区、有丘陵、有圩区,人们的劳动方式与生活习俗不尽相同,因而全椒民歌在创造内容、曲调风格、传唱方式等方面各显特色。故全椒民歌既有中国民歌的普泛性,又有着浓厚的地域性,其个性特点鲜明。
全文:    全椒地处皖,江淮之间,吴楚冲衢,全椒人既有北方人的豪爽,又有南方人的精明,全椒的方言既有吴语又有楚音。全椒有山区、有丘陵、有圩区,人们的劳动方式与生活习俗不尽相同,因而全椒民歌在创造内容
全椒老城
作者: 徐文涛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明嘉靖三十六 年(1557) ,倭寇入犯盱眙 、天长等地,全 椒震动。为抗御外侮,保护县治(县署),全椒知县顾逵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动员民力修建石城,城表用块石护砌,当年竣工。        该城周长1500米,城内面积仅0.16平方公里。城墙高3.3米、宽3.3米(按规制高出民房五尺)
全文:。        该城周长1500米,城内面积仅0.16平方公里。城墙高3.3米、宽3.3米(按规制高出民房五尺),上有驰道、雉堞,可容三人并行。城门有三,“德威”(今积玉桥南端两侧),南“德明”(今县庐剧团
[0图]全椒儒林文化
作者: 柴发华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儒林文化夯实历史文化底气。自古以来,全椒这片沃土滋养着无数个酷爱读书、热衷进学的儒林人士,他们崇文重教,礼敬文化,敢于担当历史责任,从而形成了好问学、好求师、好著述的浓郁文化氛围。其中代表人物有唐代宰相邢文伟,宋代的张洎及其子孙和吴朋五兄弟,明代的戚贤和彭梦祖,清代的吴敬梓曾祖四人及叔祖吴昺以及吴鼒、薛时雨,近现代的邱景章、杨尘因、张贻惠、张汝舟等。 查阅民国《全椒县志》选举表,据不完全统计,从唐代科举开考以来,共有70人获取进士功名,其中张洎是南唐探花及第(一甲第三名);吴敬梓曾祖吴国对是顺治年进士并且殿试探花;吴敬梓的叔祖吴昺在康熙三十年(1691)辛未科殿试取得榜眼(一甲第二名)。另外,历代县志记载取得举人、岁贡、选贡、拔贡、优贡等功名的学士不计其数,蔚为壮观。 尤其是清代的《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及其家族的成就,更是蜚声中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清朝诗人王又曾说:“国初以来重科第,鼎盛最数全椒吴。”《儒林外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其厚重的人文精神无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这种人文精神可以概括为:对真知的不懈追求,对人的生存状态的高度关注,对真与善的赞美和对假恶的鞭挞,对独立人格的肯定和礼赞。结合千年来时代发展的需求,通过对吴敬梓思想、《儒林外史》这部巨著所体现的内涵和精神进行不断挖掘、提炼、丰富、拓展,渐渐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儒林文化,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浓郁的文化氛围、持续的文脉传承、果敢的社会担当。
全文:在自古文风昌盛的全椒历史进程中可谓时代之翘楚。 1、唐宋时代的张洎家族,有“一门两相”之誉。张洎为南唐进士,官礼部员外郎、知制诰,后拜清辉殿大学士。宋灭南唐之后,授官太子中允。继任礼部郎中、太仆少卿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